馬超後人在海外建國,為何不帶其他蜀漢舊臣一起逃亡?原因不簡單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句話看似有道理,卻在很多情況下不實用。拋開其他不說,單以漢末三國時期為例,劉表曾單騎定荊州,不到一年的時候,就將割據勢力混亂的荊州,基本控制在了自己手中。他的兒子劉琮,在面對曹操的時候,卻根本不敢反抗,直接拱手投降。袁紹曾是漢末是最大的割據勢力,曹操都對他忌憚不已,他病逝之後,三個兒子卻不斷的內鬥,最終敗光了他的基業。劉備出身微末,卻終成霸業,成就也不小,他的繼承人劉禪,卻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笑談,等等。
說到當時名將的後人,也大都不如意,要麼泯然眾人矣,要麼英年早逝,要麼毫無骨氣,大都沒什麼成就。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曾在西涼有「健勇」之稱,令曹操感慨「馬兒不死,吾無葬地」,嚇得劉璋稽首歸降的名將馬超,雖然敗於冀城之後,過得並不如意,但是他的後人,卻頗有成就。據說,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名將馬抗的人,率領一支部曲逃往了波斯,之後卻通過鼓勵亞美尼亞獨立的方式,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成為了一代雄主。而這個馬抗,很可能是馬超的後人。
說到此處,可能很多人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馬超的後人能夠逃到海外,為什麼不帶蜀漢的其他人一起逃亡呢?或者說他們在海外建國之後,為什麼對蜀漢不聞不問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測。
一、蜀漢眾人不會同意
如果馬抗在亞美尼亞建國後,才有了滅蜀之戰。那麼,蜀漢眾人就算知道此事,也不可能前去投奔,畢竟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後主劉禪過去之後,到底是作為依附者,還是領導人,這個問題根本無法解決——以馬抗受波斯國王恩惠,卻鼓勵亞美尼亞獨立,我們便能夠看出,他是一個不甘居人下的人,而劉禪如果以依附者的姿態前往,與投降曹魏則沒有什麼太在的區別。
如果馬抗是在滅蜀之戰時,才出逃的,那麼蜀漢君臣則更不可能跟他走,畢竟他們連在自己統治範圍內的南中都不肯去,要知道當時南中的守將霍戈,是霍峻的兒子,比馬超和馬超的後人,要靠譜的多,比未知的海外皇帝,更能讓滿朝文武放心。所以不是馬抗不管蜀漢君臣的死活,而就是算他管,對方也不領情。
二、蜀漢不值得馬超後人感恩
另外,如果蜀漢對馬超恩重如山,馬超的後人或許有對蜀漢君臣感恩戴德的可能,可是蜀漢對待馬超,卻並不「溫柔」——自從馬超歸降之後,劉備一直僅用其名,不用其能,甚至完全不信任馬超,導致他「常懷憂懼」,年僅四十七歲,便鬱鬱而終。試想,這種情況下,馬超的後人不痛恨蜀漢,趁機落井下石就不錯了,怎麼可能還會救他們於危難之中呢?
三、消息不通
雖然說,馬抗大約的確與馬超有非常親近的血緣關係,但是稱他為馬超後人的說法並不確切。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據說馬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武將,非常得波斯皇帝看重,他最終被派往了亞美尼亞,僅是因為中國的皇帝不僅一路追殺,導致他逃往海外,還派使者前往波斯捉拿他。波斯皇帝為了避禍,也為了保住他,才有了這要一個決定。
如果,馬抗是馬超後人的話,那麼此事應該發生在滅蜀之戰後,畢竟馬超在冀城的家人,以及在漢中的家人,都無一倖免死在了敵人的刀鋒下,也沒有哪個皇帝,有閑心追殺他們。可是滅蜀之戰後,司馬家族對西涼的統治,完全不復當初,對於馬超後人而言,回到西涼,繼續擁兵自立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以當時的情況,司馬昭大約根本沒有餘力,派使者前往波斯要人。
如此看來,此事最可能發生的時期,應該是潼關之戰後,曹操下令處置馬超二百餘口家小之時。只有曹操才有那樣的魄力,也只有曹操才會這麼痛恨馬超,想要對他的家趕盡殺絕。因此,與其說馬抗是馬超的後人,倒不如說是馬騰的後人來得確切。如果他在這時逃往了海外,因為交通不便,消息傳遞困難,再加上與馬超並非直系親屬,逃往海外之後,很可能從此不再往來,任對方自生自滅,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可能會管蜀漢眾人的死活呢?
不知道以下幾種猜測,大家更認可哪一種呢?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猜想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宋徽宗一道聖旨,留下一位梁山好漢,間接導致梁山陣亡19員大將
※劉備說過最扎心的一句話,只有九個字,老將黃忠聽後卻心如刀割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