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變僵硬為曲美,化凡庸為神奇

變僵硬為曲美,化凡庸為神奇


變僵硬為曲美,化凡庸為神奇

盆景微雜誌

「舍利干」一詞近幾年在盆景界時常被論及,關於其功過則褒貶不一,褒者譽為「神奇絕妙」,貶者則言之「白骨森森」,可謂各有言辭眾說紛紜。

無論「舍利」一詞來歷如何,也無論盆景界對舍利干如何褒貶,單從舍利干、神枝在盆景造型中所起到的作用,從純藝術角度而論,不難看出它於盆景造型作用明顯。舍利千對盆景造型至少有三個貢獻,即過渡更自然、線條更曲美、色彩更豐富。

一、過渡更自然。盆景之樹與自然之樹相比較,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急劇」過渡,同是一株直徑20公分的樹木,在自然環境可長至數米甚至十幾米高。而在盆中,則高不過米,其急劇過渡,高度濃縮,才能在高不盈米的方寸之問,顯現大樹雄古風範。凡製作盆景人士都清楚,盆景是否成型?是否美?關鍵是過渡是否自然、到位?從根盤到樹榦、樹枝、分枝,過渡自然協調則成型,則美!過去我們以製作雜木盆景為主,除少數雜木樁在自然界偶有形成數十年不腐的枯乾枯枝即舍利干外,大部分雜樁枝枯會朽腐,經風剝雨蝕,很快就了無蹤影,再久則形成了洞穴。因此,雜木舍利干(枝)在自然界很難見到。我們選擇雜木盆景,更多是注重瘦、透、漏、皺等特點,這是資料上反覆注釋的。在製作上,對臃腫、截面的處理,多以作打空處理,讓時間使其變為洞穴,很少留舍利和神枝,即便留了,也會因年久而腐蝕爛掉,最終歸於空洞。當然雜木盆景也有作舍利和神枝的,如黃荊等雜木,也可千年不腐而形成木化石。我國第一屆盆景展,就有一盆黃荊作品,對乾枯部分作了舍利處理,最終贏得了一等獎。因此說,舍利干並不是日本盆景的專利,只是近年來國內更注重了松柏盆景,才真正重視舍利干罷了。

松柏與雜木的植物屬性不同,最大的區別點就是截鋸面難以癒合,並會沿水線向下逐漸死掉,最大的優點則是耐腐朽。我們製作盆景,就要揚長避短,將截鋸面、臃腫部破平為異,將死去的皮剝掉,並進行雕琢,留下樹心油質部分為舍利,這樣整個樹樁則過渡更自然,確也神氣活現起來。許多臃腫無用的樁頭,經過精雕細刻便也成了一盆上乘盆景。實踐比什麼都重要,只要你親自製作過松柏盆景,你就會對碩大的乾枯截頭動一番腦筋的,實際許多較大的截面以一F部分都是死皮,必須剝脫。並為了讓其過渡自然,會煞費苦心地對活皮進行大而積的設計和撕脫雕刻的。這就是盆景過渡的需要,也是舍利干對盆景造型的一條重要貢獻。

二、線條更曲美。盆景是一種藝術,一種鮮活的藝術,藝術家們會根據樹樁的不同特點,製作出各種的不同造型,其中,線條美是盆景藝術追求和崇尚的理想效果。松柏乾枯部分恰恰又耐腐朽、耐雕刻,其紋理扭曲、旋結,自然界已經昭示這種獨特的天然無飾之藝術效果。因此,對松柏進行雕琢則是順應自然、合乎情理的藝術之舉,在完善了自然過渡的同時,進而進行絲雕藝術加工,加上留存年久而隆起的水線,變僵硬為曲美,化凡庸為神奇,線條更加流暢,這豈不是神奇嗎?

三、色彩更豐富。普通雜木盆景(花果盆景除外),若不採用舍利干技術,一般只有兩色,即枝幹一色,樹葉一色。而利用舍利干技術防腐處理後,增加一種白色效果,由兩色變為三色。特別是柏樹盆景,去除粗皮裸露紅膚,配以嫩綠葉色,再加舍利不朽之白,使紅、白、綠三色相間對比鮮明,色調和諧,枯榮相濟,鮮活耀眼。更有舍利干鋼筋鐵骨之堅韌,顯現錚錚如鐵、萬古不朽之氣概,足以使世人為之震憾。

不難看出,舍利干對盆景造型是有其優處的。當然,國內對舍利干接觸頗晚,難免出現片面理解、設計不足或失手使白骨泛濫的現象,使本來很健壯的盆景,變為乾枯之狀,充滿匠氣,不由得使人瞠目結舌。不過,這不是舍利干本身的缺憾,這畢竟有一段不可逾越的熟練過程,因為技術不成熟而對舍利干橫加指責,是不客觀的。同時敬示同行,在舍利干設計製作上應持慎重態度,儘可能科學合理,使舍利干之創作更臻完美。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點擊閱讀》》》

(下拉查看內容)

人物篇

知識篇

鴻江故事篇

視頻篇

一場關於盆景界的革命行動即將打響!

盆友們請加以下微信備用。

商務合作、投稿、諮詢請長按識別鴻江盆景客服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我家的盆景園(一)
我家的盆景園(二)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