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參與抵制運動,美國女學生被扣以色列機場不得入境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上周二,美國女學生勞拉?阿爾卡西姆(Lara Alqasem)抵達以色列,準備在該國繼續她的學業生涯。
儘管持有合法的學生簽證,但阿爾卡西姆直到今天仍被扣留在本-古里安國際機場(Ben Guri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局面。
以色列方面稱,因這名女學生涉嫌參與巴勒斯坦領導的抵制以色列的運動,故禁止其入境。
就是這名女學生。圖自推特
據《華盛頓郵報》8日報道,22歲的阿爾卡西姆是一名巴勒斯坦裔美國公民,計劃於下周開始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攻讀法律學位。
然而,以色列當局把她標記為「一個知名的抵制運動分子」,打算在她抵達後立即將其驅逐出境。
按以色列戰略事務部(Ministry of Strategic Affairs)的說法,阿爾卡西姆「刪除了她在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試圖向邊檢人員隱瞞自己(在抵制運動)中的身份。」
據悉,以色列戰略事務部會通過搜集網路上的公開信息,來鎖定對以色列存在「抵制、撤資和制裁(BDS)」的人員。以方的信息源包括一個名為「金絲雀使命(Cananry Mission)」的匿名網站,該網站聲稱記錄了「在北美大學校園中煽動仇恨美國、以色列和猶太人的個人和組織。」
「金絲雀使命」上的信息顯示,當阿爾卡西姆在佛羅里達大學上學時,曾擔任「巴勒斯坦正義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Justice in Palestine)」的主席。她還呼籲抵制以色列鷹嘴豆泥。
「金絲雀使命」網站上有關阿爾卡西姆的信息截圖
阿爾卡西姆對以方的驅逐令提出質疑,並發起上訴、要求留下。
她在上訴中稱,自己從來都不是「巴勒斯坦正義學生組織」的高級成員,她領導的團體只有幾個成員,她也不再支持「BDS活動」。
阿爾卡西姆的律師表示,「即便她過去支持過抵制(以色列的活動),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一個單純想來以色列求學的人。」
希伯來大學法學院院長巴拉克?麥地那(Barak Medina)表示,學校將代表阿爾卡西姆進行遊說,但以色列當局阻止校方周日訪問她。
他還指出,該校的學者們一直強烈反對「BDS法案」,並參與了一份向最高法院提交的反對該法案的請願書。
通過立法,嚴厲打擊「BDS運動」
麥地那提到的「BDS法案」,就是以色列當局把阿爾卡西姆扣留在機場的「真憑實據」。
2017年3月,以色列通過該法案,禁止外國公民公開支持或呼籲抵制以色列及其西岸轄地的活動,不管是在經濟、文化還是學術層面。
以方聲稱,近年來,「BDS運動」在歐洲和美國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這種運動包括阻止購買以色列生產的商品,向國際公司施壓、要求其不要在以色列做生意,敦促名人不要訪問以色列以及在該國進行演出等。
這項法案得到了以色列戰略事務部的支持。
以色列戰略事務部部長吉拉德?埃爾丹。圖自《以色列時報》
該部門的負責人吉拉德?埃爾丹(Gilad Erdan)表示,「以色列有權決定哪些外國人可以入境。有外國人試圖通過反猶太運動損害以色列的利益及國家安全,議會通過立法就是為了阻止他們入境。」
埃爾丹稱,「巴勒斯坦正義學生組織」是美國境內最極端、最充滿仇恨的反以色列「BDS團體」之一,阿爾卡西姆正是該組織一個分支的主席。
他還指出,「有關阿爾卡西姆被拘禁在以色列的說法是錯誤的——只要她願意,她可以自由地返回她在美國的家。」
「以色列歡迎有各種背景和政治觀點的學生來學習,但是像任何民主國家一樣,不允許那些以任何借口傷害我們國家的人入境。」 埃爾丹補充道。
據以色列《國土報》8日報道,特拉維夫地方法院當天裁定,阿爾卡西姆將繼續被拘留,直到對她的上訴作出最後判決。
該法院的法官科比?瓦迪(Kobi Vardi)表示,沒有理由下令將阿爾卡西姆從機場釋放,「直到有關她對以色列造成傷害的指控得到澄清。」
據悉,阿爾卡西姆是「BDS法案」生效以來,第15個被拒絕進入以色列的人。
今年7月,著名的親巴勒斯坦猶太活動人士阿里埃勒?戈爾德(Ariel Gold)被禁止入境,因為她公開支持抵制以色列;4月,法國巴黎郊區讓維列(Gennevilliers)市長帕特里斯?勒克萊爾(Patrice Leclerc)也因同樣的原因未能進入以色列;以色列當局4月還試圖阻止愛爾蘭都柏林市長米切爾?馬克?唐尼恰(Mícheál Mac Donncha)入境,因指控其與「BDS運動」有牽連,然而唐尼恰卻因以方將其名字拼寫錯誤而成功進入以色列。
※土耳其總統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世界上不只五個國家
※特朗普指控中國黑了希拉里郵箱 FBI秒打臉:沒證據!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