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窮盡一生描摹情與色,他把慾望畫出了美!

窮盡一生描摹情與色,他把慾望畫出了美!






「性」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藝術作品中,


也必然會涉及「性」這一隱晦話題。




許多世界級大師


都創作過情色藝術作品:




著名雕塑家羅丹



在他手下誕生了


無數舉世聞名的雕塑作品


諸如《思想者》《吻》等




The Kiss(《吻》)


1901-04

大理石雕塑,182x122x153cm,

巴黎羅丹博物館藏




可鮮為人知的是


他也畫過很多


大膽露骨的情色速寫畫。









羅丹:


「究竟有什麼


比想女人更重要呢?」




羅丹情色水彩速寫


羅丹曾說:「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




再比如


抽象畫大師

畢加索







雖極富盛名,但不難發現他很多名畫中藏著一些毫不避諱的情慾符號。


《夢》




這幅畫作可以說是畢加索對靈與肉的最完美的體現。


據說女人的臉的上半部分是男人的性器官。



把情色畫出美感,


是很多藝術大師愛去挑戰


卻終不得後人賞臉事情。




「色情」重色,「情色」重情,


所以把情色,畫得色而不淫,


本身就已達到了某種高度。








而能費經心思,把這種


遊走於情與色之間的情感




描摹得叫人覺著優雅而迷人


使之變成一種極具誘惑


卻又不乏美感的藝術




這便是大師中的大師


才能做到的事情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


就是位這樣一位高手,


他用盡一輩子,


向人們展示了他的獨門絕技!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1918)


世界頂級情色畫大師


一生畫過數千張的情色圖像


從希臘神話的女神、《聖經·舊約》故事的女主角


到現實中上流社會婦女、模特兒、妓女等無所不畫


畫作中大量使用情色主題


筆下的女子或張開雙腿


或裸露臀部、或在沉溺於情愛


正因為他獨特的繪畫題材,被後人稱為「情色畫家」。





克里姆特工作室



表現主義大師埃貢·席勒曾說:


「克里姆特


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完美藝術家,


一個深邃的人,


他的作品就是聖殿。」






1


他畫出了


世上最昂貴的女人,


價值超9個億!







克里姆特 阿德勒·布羅赫-鮑爾夫人 1907作




《鮑爾夫人》被譽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畫中的女人是克里姆特筆下最貴的一位女人,


也是迄今繪畫界最昂貴的女人!這幅華麗的肖像,


於2006年6月被美國大亨RonaldLaude


r以 1.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億多) 收藏,


並登上了當時世界第二昂貴油畫的寶座。







畫中女人是維也納富商


布洛赫·鮑爾的愛妻阿黛爾畫,

只見她莊嚴端坐,


紅唇極富美感,露肩的金色長裙,


使她愈發儀態優雅、風姿綽約。


她的眼神十分迷離,雙手交叉放在胸前,


掩飾一隻殘疾的手指。


瀝粉和金箔的加入使畫面熠熠生輝,


完全掩蓋了她身體的缺陷。


在畫家立體的寫實下,女人眉彎如墨


眼影疏淡、紅唇微張的模樣富於美感,


袒露的肩、胸部皮膚白皙豐滿,顯得十分撩人。







《金魚》




他筆下的女人為何蠱惑迷人,


《金魚》中的那位姑娘,


一頭紅髮,眼神中帶點挑逗,


嘴角輕揚的微笑和赤色的紅唇,


瞬間就能攝人心魄,


但這種體態與眼神,


同樣寓含對批評者的挑釁。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又譯古斯塔夫·克里姆,生於維也納,是一位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他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也是所謂維也納文化圈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畫作特色在於特殊的象徵式裝飾花紋,並在畫作中大量使用性愛主題。









作為一名受人排擠的「下流畫家」


當時很多人都把他的畫作


當成了單純下作男歡女愛的描摹,


但其實他的情色畫中,


無時無刻不表現出


對生命、對愛情的看法。








畫作《愛》中,


一對熱戀情侶傾力相擁,


但男生卻隱於草叢,


只露出一個頭,


這像極了他和芙洛格的愛情,


一個全力付出,


一個卻因孤獨憂鬱的性格小心收攏。







再放大看細節,


可以分別看到老人,小孩,青年的面孔,


從年幼到年老恐懼、貪婪、死亡,


滲人的魔鬼瞪著這對熱戀的情侶,


可不管怎樣,兩人還是熱烈地相擁。







而創作這幅畫時,


弟弟、父親恰巧離世,


他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


也恰是在這時,


芙洛格走進了他的生命。








這也讓他開始思考愛與生命,


甚至深陷在這一矛盾中。




在畫作《吻》中,


一對戀人在懸崖邊看似甜蜜擁吻。







但放大細節就不難發現,


女主人神情淡漠,


似乎沒有任何幸福享受的表情,


右手蜷縮在脖間相握,


左手要掰開男子的手,


似乎要拒絕男子的親吻。







腳下的藤蔓纏著女子的雙腿,


女子腳趾最大程度地彎曲成反弓


腿部緊繃,畫面瞬間有種幻滅感。


看似堅不可摧的愛情,


實際處於危險邊緣,轉瞬即逝。








而那幅《達娜厄》


描繪雨和達娜厄發生關係的場景,


難倒了眾多世界級大師,


而克里姆特卻讓她雙腿蜷曲抬高,


主動迎接光芒的注入,


微翹的鼻息,輕啟的雙唇,


讓人不禁沉迷在人與黃金雨的歡愛中。





 

個人簡史


克林姆特畫作另一特色為畫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


主題

為「愛」、「性」、「生」與「死」的輪迴宿命。


克林姆特

1918

年因西班牙流感而身故。


 




早年與教育


克林姆特生於鄰近維也納的鮑姆加登,在家中三子四女中排行老二。家裡的三個兒子在幼時都展現了藝術的天分。克林姆特的父親恩斯特·克林姆特是名來自波西米亞的黃金雕刻匠,妻子安娜·克林姆特則夢想從事音樂相關工作,但一直沒有實現。克林姆特小時候家境一直很貧困,當時職缺稀少,移民的經濟發展十分艱苦。


 




1876

年,克林姆特獲得了前往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

Kunstgewerbeschule

)的獎學金,並在該校就讀至

1883

年,受訓成為一名建築學畫家。當時,他崇敬一流的歷史畫家漢斯·馬卡特。克林姆特欣然接受了保守主義的訓練;他早期的作品可被歸類為學院派。




1877

年,他的兄弟恩斯特,跟隨其父的腳步,成為一位雕刻匠,亦進入該校就讀。兩兄弟與朋友法蘭茲·瑪茲曲一起工作,

1880

年,他們以團體「畫家集團」之名,受委託辦理了許多任務,並幫助他們的老師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創作壁畫。克林姆特以創作室內壁畫與為戒指路上大型公共建築的天花板作畫,其中包括成功的系列「寓意與象徵」(

Allegories and Emblems

),展開了他的職業生涯。


 




1880

年,克林姆特從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得到了黃金勳章,彰表他為維也納宮廷劇院的壁畫所做的貢獻。克林姆特也成了慕尼黑大學與維也納大學的榮譽會員。

1892

年,克林姆特的父親與兄弟恩斯特皆逝世,克林姆特必須承擔其父與兄家中的經濟責任。




這次的悲劇也深深影響了克林姆特的藝術理念,很快的克林姆特便轉向開創了新的個人風格。

1890

年代早期,克林姆特認識了艾蜜莉·芙洛格(

Emilie Flöge

),儘管他與其他女人糾纏不清,芙洛格仍成了克林姆特終其一生的伴侶。他與芙洛格的關係是否只限於肉體仍是爭議不斷,但那時期的克林姆特至少有了十四個小孩。


 


維也納分離派時期




1897

年,克林姆特等人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

ViennaSecession

),克林姆特並擔任了該派的期刊《聖春》(

Ver Sacrum

)的總裁。克林姆特待在分離派一直到

1908

年。




維也納分離派的目標是提供年輕的非傳統創作者一個發表的平台,替維也納帶來外國畫家的優秀作品,並自行發行雜誌來展示團員的作品。分離派聲明沒有任何宣言,也不主動鼓勵任何顯著的風格,自然主義、寫實主義與象徵主義和平共存。政府支持他們的目標,並給予公有土地的租約以建立展覽廳。分離派的象徵是雅典娜,代表著智慧、技藝、戰爭的希臘女神--克林姆特於

1898

年畫了他的版本。


 




1894

年,克林姆特受託創作三幅畫來裝飾維也納大學大廳的天花板。完成於世紀之交時,克林姆特的三幅畫:《哲學》、《醫學》與《法學》,其激進的主題與取材遭到排山倒海般的批判,被評為「色情」。克林姆特捨棄了傳統的寓言與象徵手法,而使用了更公然表達性慾的新穎表達方式,因此招來了更多紛擾。公眾的抗議從四面八方而來--政治、美學與宗教。




因此,克林姆特的三幅畫並沒有被放上大廳的天花板。這是克林姆特所接受的最後一個公眾任務。

1945

5

月,克林姆特的三幅畫被黨衛隊銷毀。他的《真相》(

Nuda Verita

1899

)解釋了他更進一步動搖傳統的企圖。毫無掩飾的裸體紅髮女人手握著真理之鏡,上方引用了席勒風格的字體,寫著:「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就與藝術滿足所有人,那麼滿足少數人吧。滿足全部便壞。」


 




1902

年,克林姆特為第十四屆維也納分離派展覽完成了《貝多芬橫飾帶》,展覽主題是對作曲家的褒揚,以一座不朽、色彩斑斕、馬克斯·克林格爾所制的雕塑為號召。橫飾帶只為展覽而作,克林姆特以亮眼顏料將之直接畫上牆壁。展覽結束後,畫作被保留了,但直到

1986

年前才開始公開展出。


 




此時期的克林姆特並不因公眾任務而局限自己。

1890

年代末期開始,他與芙洛格一家在阿特爾湖岸共度了一年一度的暑假,並在當地畫了許多風景畫。這些作品構成了除了圖形之外,唯一讓克林姆特認真投入的風格。




正式而言,風景畫是以相同的精製圖樣為特徵,強調結構、有象徵意義的碎片。克林姆特成功的使阿特爾湖的作品的深處扁平成為單一平面,人們相信克林姆特以透過望遠鏡觀察景色的方式,創作了這些畫作。


 




巔峰:金色時期與成功


特的「金色時期」為他帶來了正面評價與成功,並被認為是克林姆特的巔峰時期。克林姆特此時期的作品常使用金箔,奪目的金色可於《帕拉斯·雅典娜》(

1898

)與《茱蒂絲一號》(

1901

)首次見到,金色時期最著名的作品則是《艾蒂兒畫像一號》(

1907

)與《吻》(

1907 - 1908

)。克林姆特很少旅行,但皆以其美麗馬賽克鑲崁工藝聞名的威尼斯與拉文納,則很有可能是克林姆特得到金色與拜占庭式畫風的靈感的旅行地點。








1904

年,克林姆特與其他藝術家於奢華的史托克列宮,富裕比利時企業家的住家進行合作,其亦是新藝術時代最堂皇的建築物之一。克林姆特負責餐廳的部分,貢獻了包括《實現》與《期望》等他最傑出的裝飾作品,他曾為此公開表示:「大概是我裝飾作品發展的巔峰了。」

1907

年至

1909

年間,克林姆特畫了五幅關於社會女性受包裹於軟毛中的油畫。他對女裝的喜愛,在許多芙洛格展示她所設計的服裝的照片中表露無遺。


 




於家中工作與放鬆的同時,克林姆特通常穿著涼鞋與長外袍,並不著內衣。他的簡單生活稍像是隱居,獻身於藝術、家庭與分離主義運動之外的小事,且避免咖啡社交或與其他藝術家的交際。




克林姆特的聲譽常吸引許多支持者到家門來。他作畫的步驟總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時小心仔細,需要漫長的時間持續作畫。儘管克林姆特對性十分活躍,他對風流韻事仍保持謹慎,並避免醜聞。


 




克林姆特曾寫過一些關於他所見事物與作畫手法的事。他常寫明信片給芙洛格,但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克林姆特在一個被稱為「對沒有自畫像的註解」的珍罕書寫紀錄寫道:「我從來沒畫過自畫像。我對把自己當作繪畫主題,比畫其他人更缺乏興趣,而女人優先重要……。我沒什麼特別的。我是一個日復一日、日以繼夜地畫著的畫家……任何想更了解我的人……應該謹慎的看看我的畫。」


 




奧地利維也納分離派(

Venna Secession

)的領袖人物,著名畫家。他強調個人的審美趣味、情緒的表現和想像的創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徵主義繪畫內容上的哲理性,同時又具有東方的裝飾趣味。




他注重空間的比例分割和線的表現力,注重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他那非對稱的構圖、裝飾圖案化的造型、重彩與線描的風格、金碧輝煌的基調、象徵中潛在的神秘主義色彩、強烈的平面感和富麗璀璨的裝飾效果,使畫面瀰漫著強烈的個性氣質,對繪畫藝術和招貼設計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克里姆特的作品提升了招貼的藝術品位和價值,同時也使他名揚四海。










女朋友


The Women Friends 1916-17




Portrait of a Lady - 1917




拿扇的女士


Lady with Fan - 1918






Portrait of Johanna Staude,1918






阿美來·楚克坎德爾


Amalie Zuckerkandl, 1918





Portrait of Maria Munk (unfinished), 1918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坦腹齋




往期導讀


百歲老人長壽秘訣公開,原來他們都愛做一件事!輕鬆活到100歲!


奇形怪狀的老葫蘆,真是絕了!



史上最全盧浮宮藝術作品,震撼!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畫的四種「當代」冒險方式
[如花女人]古裝美女,驚艷!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