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提出控溫1.5℃大目標,但能實現嗎?
全球變暖危機一直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最近全球頂尖氣候科學家再次警告,如果按照現在這個發展速度,過不了12年,全球氣溫就會比工業化前升高1.5攝氏度,而這會帶來像乾旱、洪水、極端高溫和貧困這樣的嚴重風險。好消息是,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把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完全有可能,但壞消息是,從政治層面上來看,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全球生存致命的0.5℃差值
本周一(8日),在韓國仁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發布「全球氣溫升高1.5℃報告」。該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現在的速度繼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將在2030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該報告在6日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上獲得了195個成員國的一致通過。據委員會介紹,這份報告由來自40個國家的91名作者完成,引用超過了6000份資料。
2015年12月巴黎協定獲得通過,該協定所確定的一個明確目標是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而努力。IPCC的這份新報告指出,相比於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升溫2攝氏度所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損害要嚴重得多。
在1.5攝氏度時,由於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壓力要比在2攝氏度時低50%,並且,由於氣候變化帶來的糧食短缺和貧困的風險也要小得多。在2攝氏度時,極端天氣會變得更加嚴重和普遍,所造成的死亡人數也會因此而增加。
這兩個指標間最大的差別還是對自然的影響。對於在農作物和植物授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昆蟲而言,在2攝氏度所喪失的棲息地會是在1.5攝氏度時的兩倍。
在高溫度下,99%的珊瑚會滅亡,而在低溫度下,則有超過10%的珊瑚會有倖存活下來。
到2100年,溫度多提高0.5攝氏度會預計讓海平面多上升10厘米,從而會給額外的1000萬人的生活帶來影響。由於氣候變化,目前海洋深受酸度升高和氧氣含量降低的影響。一個模型顯示,海洋漁業在2攝氏度將減產300百萬噸,是1.5攝氏度的兩倍。
升高1.5攝氏度和升高2攝氏度所造成的水資源匱乏影響。
控制升溫到底有多難?
但即使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天氣、海平面、農業和自然生態仍會發生嚴重的變化。「在化學和物理定律內可以把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斯基教授表示。「但這樣做需要前所未有的改變。」
在此之前,科學家和氣候研究人員一直懷疑1.5攝氏度目標的實用性和在經濟上的可行性。而這份報告也闡述了實現這一目標所要面臨的困難: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0年的排放量減少40%-50%(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呈上升趨勢)。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將減為零,大氣中將不會增加額外的溫室氣體。這份報告的作者提出,如果想要避免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就必須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對全球經濟進行大規模的轉變。
報告指出,從技術上來講,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完全有可能,但他們也承認,從政治上來講,實現這一目標又太可能,這當中最好的證明就是有關碳排放稅的例子。這份報告強調了稅收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潛在作用。
報告總結道:「給碳排放定價是促進(溫室氣體排放)緩解的關鍵。」該報告估計,到2030年,每噸二氧化碳污染的價格必須在135美元到5500美元之間,而到了2100年,每噸的價格則在690美元到27000美元之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奧巴馬執政期間,政府經濟學家所預估的合理碳價在每噸50美元左右。而特朗普上台後,這一價格一下子降低到了每噸7美元。
圖片來源於The Daily Beast,插畫師Elizabeth Brockway/
還是想想該如何應對「高溫世界」的未來
為了控制氣溫升高,除了限制碳排放之外,這份報告還強調了開發和部署清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技術的重要性。但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技術要麼效率不高,要麼就還在研發中,不具備進行大規模測試的能力。「我的看法是,2攝氏度是個有抱負的目標,而1.5攝氏度則是個非常有抱負的目標,」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環境經濟學家尤赫說道。「它們是很好的目標,但我們需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可能無法達成這一目標,繼而要開始認真考慮升溫2.5攝氏度和3攝氏度世界的樣子。」
據悉,該報告將於今年年底在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向各國政府提交。不過,許多人擔心美國、沙特和其他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將不會考慮「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這一更有決心的計劃,因此最終呈現在這一報告中的文本將大打折扣。
此外,考慮到目前即便是一些支持巴黎協議的國家都有違背他們立下的承諾,報告能對各國政府有多大影響力令人懷疑。目前,許多參與巴黎協議的國家仍持續在參與化石燃料的開採,比如英國正在推進天然氣水力壓裂技術,挪威在北極進行石油勘探,而德國政府則希望推平漢巴赫(Hambach)森林以方便煤炭開採。
圖片來源:東方IC、紐約時報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新覺醒,新可能!
※美國網友紛紛燒球鞋,剪Logo,只因為耐克新選的代言人是他↓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