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寒露養生之要:避寒護陽,保衛脾土

寒露養生之要:避寒護陽,保衛脾土




寒 露

2018年10月8日 

農曆8月29  星期一



中醫養生的核心:順天時!




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




秋季養生的核心原則是

「 收 」




今年寒露養生除了順應「秋收」之外,更要做好:




避寒護陽,保衛脾土



我們在前面秋分的文章里專門講過:今年五之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這2個月里,前一個半月是「秋行夏令」,立冬到小雪這15天是「冬行夏令」。也就是說:秋天本應該萬物收斂,將春夏生長的陽氣收藏於腎水,而可這時人體處於「夏長」外泄的狀態!




「冬吃蘿蔔夏吃薑」是因為在夏季內里虛寒,要吃生薑驅散淤積在中焦脾胃的寒涼之氣。此時的身體仍處於發散狀態,脾胃陽氣不足,因此忌諱生涼寒性之物傷害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

保衛根本以不變應萬變!



寒露以後晝夜溫差大,一定要注意保暖,受寒就是傷陽!正所謂

「吃了寒露飯,少見單衣漢」。







寒露節氣里著重介紹一下

關元穴

,它有強生固本之功,也是小腸的墓穴,小腸與心相表裡,所以關元穴也是強心的大穴。




重要的是,

它是具有「收斂」之功的要穴!






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閉而儲藏之謂也。秋天灸它,以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陽內固,金水相生,益真火,養腎氣,

以合臟氣生藏之機。




現在天氣不冷不熱,

正好每天隔姜灸7壯(艾條灸30分鐘),

以行收藏之道!



成年人的保健灸就2個穴位:中脘穴、關元穴,隔姜灸各7壯,艾灸一天休息一天。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把中脘穴換成足三里,或者加灸三陰交。







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也就是說寒露之後,就要注意腳部保暖了,穿好襪子、鞋子。




小朋友一定要保持襪子、鞋子乾燥,

不然寒氣會入腎,還會傷害膀胱經,那麼輕者就是個「鼻涕包」,重者經常感冒發燒。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




意思是:

秋分以後,應當保持腳部腿部溫暖,讓陽氣收斂歸根。否者人腿腳受寒會陽氣大傷,萎靡不振。




暖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熱水泡腳,

以身體發熱微汗為好。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艾灸,除了艾灸湧泉穴,還要艾灸腳底板,更重要的是要

艾灸跟腱

(成人大約15厘米長)這裡是腎氣的聚集之地,這裡寒了,腎就會寒!








中老年人要注意:




實際上每年秋分過後,心腦血管患者都會大幅增加;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多喝溫開水,預防血管出問題。




還要多吃酸甘食物。




因為酸甘化陰,除了幫助我們養陰,收斂陽氣以外。「酸」有收斂肝氣--柔肝的作用,讓我們保持情緒穩定。




肝主筋,血管壁都是肝管,所以適當吃甘酸食物對保護我們的血管,預防心腦血管問題有幫助。




心氣虛,心臟供血不足




隔姜灸中脘穴、關元穴各5壯,內關穴、公孫穴每次每穴左右各3壯;艾灸3天休1天。




腦血管硬化,大腦供血不足,低血壓




隔姜灸中脘穴、關元穴各5壯,足三里、懸鐘穴每次每穴左右各3壯,艾灸3天休1天。




寒露以後:





受寒


大吃大喝


大汗


情緒波動大


晚睡


過早過晚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5555 的精彩文章:

艾灸上火怎麼辦?
最全艾灸處方;讓你艾灸不求人!

TAG:艾灸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