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吃得多,死得快?此論出於一千年前,最近被證實了

吃得多,死得快?此論出於一千年前,最近被證實了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預防醫學》

飲食和壽命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在諸多論述中,關於食量的討論,最為醒目。

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這個試驗,前前後後一共經歷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容是,將一群猴子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管夠吃,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吃多少吃多少,絕不控制。另一組猴子,則嚴格限制食量,每頓飯只吃七八分飽。最後的結果是,敞開吃的猴子,100 只死了50隻;而控制飲食的那100隻猴子中,在同一時間段內,只有12隻死亡。

而在管夠吃的50隻「死猴」里,大部分患上了循環系統疾病。

結論是,吃得飽,影響了動物的血液環境,從而令各種慢性病出現,最終影響到了其壽命。

其實,這個耗時十年的動物實驗,所驗證的觀點,早在一千年前,確切地說,是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人體除了。這就是晉代的養生家、醫學家葛洪。

原來,葛洪老先生有一部書,非常有名氣,叫做《抱朴子》。在這部書里,葛洪說:「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得此意也。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曰:食少而安脾也」。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吃東西應該秉承多餐而少量的原則,而不應該在某一次大量進食。吃得少,脾胃才會更容易的運化、運化水谷,使得水谷精微更好地生成。如果不是這樣,吃了太多溫熱補益之物,身體反倒會受傷。

這段話,從脾生精微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少食者可以長壽。很簡單:脾運化的水谷精微,是生命得以存續的根本物質保證。減輕脾的負擔,保證精微物質的順利生成,是養生的關鍵。拿什麼減輕脾的負擔?就是通過少食多餐,不去暴飲暴食。

另外,還有一個角度可供我們體會。這就是,人生命的存在,是臟腑氣化、氣血運行不斷進行的結果。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一個小宇宙,那麼在這個小宇宙裡面,運動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而當運動停止的時候,生命也就停止了。那麼,有什麼手段,可以讓運動順利地進行呢?這就是要保證氣的順暢和通暢。為此,我們就要防止氣血、氣機的壅滯。而壅滯的產生,第一條原因,就是暴飲暴食,使得腸胃的運化、傳導出現壅滯。脾、胃、腸、膽的壅滯,會影響到一身氣機的正常運轉,也是多種慢性病發生的根源。「慢性病腸源說」就源於此。

那麼,是什麼導致胃腸的壅滯?最常見的因素,就是吃的太飽、太多。正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所以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吃得多,確實死得快。放眼能夠長壽的老人,大多是食量不多,少食多餐的人。有些人,甚至一天兩頓飯。個中道理,可能就在於此。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男子壯年「精氣用盡」有先兆:一看臉,二看腿,三看尿
五臟不敗,萬病不來!五臟衰敗如何體現?怎樣救五臟?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