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諾獎腫瘤療法為啥失靈?我國科學家找到原因之一

諾獎腫瘤療法為啥失靈?我國科學家找到原因之一

  來源:科技日報


  惡性腫瘤PD-1/PD-L1抗體免疫治療方法剛剛斬獲今年的諾貝爾獎,不過抗體免疫治療在部分腫瘤患者治療中卻無效,現在其中一個原因被找到。9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獲悉,該所主任朱波教授團隊通過一系列臨床研究,在腫瘤患者血液中發現了一類「跑偏了」的紅系前體細胞(EPC細胞)。


  朱波教授介紹,近年來,以PD-1/PD-L1抗體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重大突破,並且已經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PD-1/PD-L1抗體治療腫瘤的有效率僅在20%至30%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腫瘤細胞可以不斷演變逃避免疫識別;另一方面,腫瘤患者體內可以產生多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細胞。

  除此之外,在腫瘤患者體內是否存在其他免疫抑制細胞呢?對此,朱波教授課題組與陸軍軍醫大學免疫研究所葉麗林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李啟靖教授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余佳教授團隊等合作,在《自然醫學》上在線發表了論文《晚期腫瘤誘導貧血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髓外紅系前體細胞產生》。


  該研究在荷瘤小鼠脾臟、肝臟和外周血以及腫瘤患者的外周血中發現了一種新的EPCs來源的免疫抑制細胞(CD45+CD71+TER119+, CD45+EPCs),而這群CD45+EPCs通過產生活性氧(ROS)抑制CD8+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導致腫瘤患者抗病毒/細菌以及抗腫瘤免疫應答功能的下降。


  正常EPC細胞本該分化成正常紅細胞,但朱波教授團隊發現的這類細胞,不但不能分化正常,造成腫瘤患者貧血,還產生了免疫抑制作用,造成了患者自身免疫細胞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這項研究首次發現CD45+EPCs通過分泌ROS抑制CD8+T細胞免疫應答導致腫瘤免疫耐受形成及系統性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為進一步認識腫瘤免疫抑制機制、提高腫瘤患者免疫治療療效提供了新思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張小平離職影響中國登月?研究院院長這樣回應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算盤:給氣候變化算經濟帳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