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千年前的護身符:至今都在使用這項金屬技術

六千年前的護身符:至今都在使用這項金屬技術

原標題:六千年前的護身符:至今都在使用這項金屬技術


最近,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的新石器村落發現了一件6000年前的護身符。利用一種新的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該人工製品是通過一種古老的技術製成的,而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仍然在使用這種技術。該技術被稱為失蠟鑄造,這是今天仍在使用的金屬鑄造技術,用於製造金屬製品。


在現代,該技術被稱作熔模鑄造,NASA將其應用於國際空間站、探索紅色星球的好奇號漫遊車以及其他航天器(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等組件的構造。


來自Ipanema的科學家(Ipanema是歐洲的一個專門研究考古材料的研究機構)使用一種稱為「光致發光成像」的革命性新技術研究了這個6000年前的輪狀飾品。


具體來說,把光投射到物品上,然後科學家測量反彈回來光的數量。科學家解釋說,不同的材料會反射不同數量的光,這反過來能讓專家確定該人工製品的確切製造過程以及所使用的材料。


來自Ipanema的物理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athieu Thoury表示:「我們發現了一個隱藏的結構,這透露了它在六千年前是如何製造的。」


在詳細研究了文物之後,專家們得出結論,該銅製護身符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單件而製造的,並使用了一種稱為失蠟鑄造的過程。



失蠟鑄造使用蠟做成鑄件的模型,當其被加熱時,液化的蠟被就會移除,然後注入熔融金屬。一旦模具冷卻下來,它就會被分離,其中僅留下新形成的金屬製品。

根據這項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這個有6000年歷史的古文物所使用的製造技術在今天也是精度最高的金屬成形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網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皇帝妃子眾多床事受限制 臨幸嬪妃竟不能超過半小時
朱元璋玩伴湯和是唯一陪他走到最後的開國功臣

TAG:趣歷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