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啟功大字為何不好看?

啟功大字為何不好看?

每天都有精彩書法內容

啟功大字為何不好看?

因為寫大字和小字是有區別的!

王獻之玉版十三行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大字和小字有很大的差異,不要說啟功,就是把王羲之的字放大做招牌也是輕飄飄的感覺;許多人都不懂這一點。以小字的標準來要求大字,動輒說顏體後期的作品都是丑書。現在的國展和古代經典法帖相比幾乎全是大字,所以人們覺得中書協會員寫的都是丑書。

大字和小字在筆法結體上有明顯的區別。大字重氣勢,大多寫的比較粗獷,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小字要文雅,往往寫的秀麗,可以寫得像白面書生。

許多人不知這一區別,往往以小字的標準要求大字,把雄渾的大字當做丑書;所以有人懷疑顏真卿寫《麻姑仙壇記》時可能患有帕金森。

帖學書法的經典是魏晉唐以來書法,因造紙術的限制,晉唐書法墨跡單字很少有超過3cm的,唐代楷書碑刻單字一般也超不過5cm,和當今的書法作品的單字相比,字跡就顯得小多了。

漢晉時期,法書紙高多在24厘米左右,合當時一尺。唐五代紙比晉紙略高一些,大約為25厘米~27厘米,相當唐時的一尺。宋代書畫紙尺幅更大,法書紙一般直高30厘米~35厘米,大約是現在的一尺。

魏晉時期帖學書法沒有大字,可以說魏晉書法都是「小楷」,所以二王的書法都很秀雅。《蘭亭序》縱24.5cm,橫69.9cm,每個字大約2cm左右。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縱長27.8厘米,"蜀素"指的是這卷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蜀素帖》每字3cm左右。

《古詩四帖》墨跡本,五色箋,狂草書,縱28.8厘米,大多數字4cm左右。

顏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縱28.2厘米,每字約2.5cm.

從以上圖片數據可以看出,晉唐法帖基本屬於小字系列。下面我們看看古代的大字。

泰山金剛經》字徑多在50-60厘米之間,最小的也有30厘米,最大的是第六行第15字「今」,高49厘米,寬75.5厘米。《泰山金剛經》書體在楷隸之間,偶有篆意草情,古拙樸茂,靜穆安詳,為歷代書家所推崇,被冠以「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美稱。清楊守敬說:「北齊《泰山經石峪》以徑尺之大書,如作小楷,紆徐容與,絕無劍拔弩張之跡,擘窠大書,此為極則。」(《學書邇言》)

大字之祖陶弘景楷書《瘞鶴銘》水前拓本

北宋黃庭堅認為「大字無過《瘞鶴銘》」、「其勝乃不可貌」,譽之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則推崇其「筆法之妙,書家冠冕」。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推崇的大字遠遠不及小字秀麗。下面我們看看古代出自同一個人手筆的大小字有何不同。

黃庭堅的《諸上座帖題跋》

《諸上座帖》縱33cm,題跋行書大約每字高8cm,在現在也屬於大字。

黃庭堅的《王長者墓誌稿》,每字約2.5cm

朱熹的大字

朱熹的小字手札

文徵明的大字學黃庭堅

文徵明的小字行書學王羲之一路行草。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寫小字和寫大字完全不同:小字文雅秀麗,大字粗獷有氣勢;最典型的就是文徵明寫大小字完全用兩個套路。

古代書法家大小字用不同的結體筆法來寫,是因為大小字的審美要求不同。大字因其實用及審美要求,要寫的粗獷雄渾,要寫的重、大、拙,才能壓得住紙;所以不能寫得像小字一樣漂亮光潔。

當代已故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善擘窠榜書,海內無匹,被世人譽為"真力彌滿,吐氣如虹,海內榜書,沙翁第一"。其作氣勢宏大,點畫精到,富現代感,以氣勝,且字越大越壯觀,此非胸有浩然之氣不能致也,為當代書風典範。論榜書大字,啟功和沙孟海相比就弱爆了。有些人覺得沙孟海的字寫得丑拙的原因就是以小字的標準來衡量大字。

沙孟海所題匾額

啟功所題匾額

沙孟海書法

啟功書法

不明白大小字的區別,你就會覺得明清以來的許多書法家傅山、徐渭寫的是丑書。文徵明大字捨棄王羲之體不寫,而去學黃庭堅更是笨得一塌糊塗。

王羲之聖教序

小字雖秀美,但即使是把王羲之的字放大做招牌也是輕飄飄的感覺。

丨謝謝觀看,歡迎點贊分享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來楚生:篆刻治印,理論上吳昌碩、齊白石不如他!
篆刻欣賞:玉質漢印集萃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