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紀錄片電影新力量論壇:真實記錄時代,表達個人思考

紀錄片電影新力量論壇:真實記錄時代,表達個人思考

紀錄片電影新力量論壇:真實記錄時代,表達個人思考

論壇現場。圖片來自@西安發布

10月9日,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西安)紀錄片電影新力量論壇在西安舉行。

紀錄片真實地記錄著時代,是時代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同時,隨著國際和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中國紀錄片正在成為電影市場上一股新力量,在近幾年表現出驚人的商業潛力:《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帶動了各地美食產業;《我在故宮修文物》得到一致好評,從小熒屏走向了大銀幕;去年一部成本不到300萬的紀錄片《二十二》,在中國電影院線獲得了過億票房。

紀錄片電影新力量論壇:真實記錄時代,表達個人思考

《二十二》海報

中國紀錄片的未來讓人充滿期待的同時,新時代也對紀錄片提出了新要求。技術的力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藝術接觸的方式,國外優質紀錄片在培養國內觀眾的審美標準和趣味;互聯網、新媒體、融媒體在影響紀錄片的創作。技術不斷發展,觀眾標準提高,對當下紀錄片創造的新力量提出更多要求。

中國電影評論協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新時代的紀錄片首先必須真實地記錄時代,表達對這個時代的思考。但他也指出,在2018年豆瓣上的高分紀錄片,共同的特點是既關注時代,記錄時代,思考時代,同時也開始表達個人,直視個體內心深處。

青年作家、導演陳非也認為,隨著機器設備技術的壁壘打破,「拿起手機人人都是紀錄片導演」,相信未來中國紀錄片中對於個體的思考和關注,也會劇增。在論壇上,幾位與會者達成共識,紀錄片應該是獨立思考的創作,如果紀錄片要有美學,它一定是個人化的,和某某單位與派系沒有關係。

在互聯網語境下,紀錄片創作應該有哪些新的變化?紀錄片創作要如何適應互聯網傳播與互聯網用戶的需求?與會者們也提出一些建議。陝西省新聞攝影協會會長、西安培華傳媒學院院長杜耀峰指出,互聯網傳播的特質是碎片化,紀錄片怎麼和碎片化抗爭是個核心問題。如何應對,杜耀峰認為要「先聲奪人」:「在前一分鐘,甚至幾秒鐘內,把主要的東西交代清楚,不渲染,不伏筆,不引導。先聲奪人,再娓娓道來。」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副教授肖雪梅則從互聯網時代,紀錄片應該選擇什麼題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互聯網時代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樣態:「我們坐在家裡,就能做所有的事,對外界的依賴性越來越小,人變得非常強大的同時,也變得非常孤獨。」同時,快速的生活節奏,也讓人們少有閑暇去與他人建立深厚感情,也會造成「孤獨感」。肖雪梅認為,對於「孤獨感」的聚焦和描述,可以成為中國紀錄片創作的一大主題。在記錄時代和個體的同時,去關照觀眾的內心,與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關於紀錄片的創作方式和創作題材的討論,其動力還是來自於互聯網給紀錄片帶來的巨大關注和市場空間。市場的細分也給了紀錄片在影院和網路平台的一席之地。然而要如何做好紀錄片,如何培養我們的紀錄片觀眾,如何追上世界一流紀錄片的水平,中國紀錄片創作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