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失戀,但我爸媽更怕失去我」
文 | 阿徐&溫野
你的失戀是如何治好的?
有人說,她的失戀是食物治好的;
有人說,她的失戀是旅行治好的;
還有人說,她的失戀是遇到下一個喜歡的人自動變好的。
但一個朋友說,她的失戀是爸媽治好的。
我很好奇,然後,她跟我說了去年失戀的故事。
跟男友相戀了3年,到最後,男友提了分手,她很平靜地同意了。
她請了年假回老家,她所有的平靜,在進家門聞到熟悉味道的那一刻,全部崩塌。
她自己在房間里躺了一天一夜,把和男友之前的聊天記錄翻了又翻,一邊翻一邊哭。
最後實在忍不住,打電話給遠在東北工作的她爸爸,第一句話就是,「爸,我受不了了,我想死」。
然後狂哭,她爸爸在電話那頭一直在問怎麼了。大概哭了半小時,她才勉強平靜下來,說,我跟他分手了,說完「分手」兩個字,她又忍不住掉眼淚。
電話的最後,她爸爸用東北腔說了句:哭啥,沒事,你會遇到更好的。
一聽完,她鼻子又酸了。她又哭著哭著睡著了。
醒來的時候是凌晨3點多,她打開房門想去上洗手間。
剛打開門,就看到她媽媽猛地從沙發上坐起來,她被嚇了一跳,反而媽媽很淡定地問她,你是餓了嗎?
她愣愣地問媽媽,你怎麼睡在客廳里。她媽媽支支吾吾地說,看電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然後,她吃完了媽媽熱的飯,準備回去睡覺,她媽媽突然很小聲地問了句,今晚我可以跟你睡嗎?
她本來想拒絕,但看到媽媽小心翼翼的樣子,還是答應了。然後接著好幾晚,她媽媽都主動說要跟她一起睡。
有一天她手機沒電了,想拿媽媽的手機登下微信,不小心點開媽媽和爸爸的聊天記錄,她又哭了。
「她剛起來吃了飯,待會我陪她睡。」
「好。」
這段媽媽和爸爸的對話,時間是那天晚上的3:54分——那天晚上,爸媽整夜沒睡,就是怕她餓了或者是做傻事。
「今天她沒哭。」
時間是前天早上。
「今天她吃了一大碗飯。」
時間是昨天晚上。
原來,爸爸偷偷告訴了媽媽她失戀的事,爸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她。
就那一瞬間,她覺得自己的失戀被治癒了:失戀有什麼重要的,最重要的人,其實就在她的身邊。
因為失戀,我們開始對「情緒」特別敏感,崩潰、難過,彷彿所有不好的情緒都隨之而來,原來,失去自己最在意的人竟然這麼難過。
但也因為失戀,我們開始「忽略」,我們自以為失去了最在意的人,但也卻忽略了最在意自己的人。
很多人都覺得,在失戀這件事上,我們可能會脆弱得很厲害;
但沒人知道的是,我們失戀時,父母也很厲害地在掩飾自己的脆弱。
直到最近一次被分手,我才實實在在地體會到這個道理。
剛開始,我難過得幾乎喘不過氣來。除了喝水什麼也吃不下,平時最愛喝的奶茶那幾天也一點也不想喝。
還沒等情緒緩過來,就接到了我媽的電話。
可能我一開始的「喂」聽上去就很沖,我媽小聲地問,醒了嗎?今天周末出去逛逛,買買衣服,別整天悶在家裡。
我直接發飆,大吼:「你煩不煩啊,成天就讓我出去逛,逛什麼逛,沒心情,我被甩了你知不知道。」
說完啪一聲就掛了電話。
大概隔了1個小時,我收到了她的微信。她在微信里先是很認真地和我道歉,說最近因為外公胃病複發,忙著照顧他。
末了,她說,「我知道你難受,但感情是最不能勉強的事。尊重他的決定,更是在尊重你自己。」
我突然發現,感情這種事,我媽看得比我還通透。然後是愧疚感——
原來,當我在為一段感情暗自神傷的時候,最疼愛我的外公竟然病情複發。
我和他只相愛了幾個月,就記得他不吃香菜,他有慢性胃炎;
而我的家人愛了我二十多年,我竟連他們的身體狀況都一無所知。
而且,當我在被分手後,用一條條長消息試圖挽留他的時候,我的媽媽也在小心翼翼地用一條條消息窺探我的小情緒,但我給她回的永遠都是冷冰冰的一個「嗯」。
我把我所有的「好脾氣」留給了那個我愛的人,但是我也把所有的「壞脾氣」留給了最愛我的人。
國慶假期,我回了趟家。才猛然發現,我已經五個月沒回去過,而從上海到我家,只需要短短2個小時的車程。
剛出車站,就看見我媽焦急地朝這裡張望著。
看到我的那一瞬間,她立馬笑了,朝我直直地走來,急急忙忙地把我手上的行李全都攬過去,就連我手上的外套都沒放過。
那晚在家,我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媽突然轉身從抽屜里拿起指甲銼和老花鏡,說要給我剪指甲,嘴裡念叨著,「再過幾年,可能就要你給我剪指甲了。」
明明上次給我剪指甲的時候,她還沒有帶老花鏡。
假期結束,她送我到車站的時候,偷偷塞給我了一個精緻的包裝盒。打開一看,竟是一條項鏈。
後來聽爸爸說,當時他和媽媽一起去買,店員拿出了兩條項鏈讓她選。我媽直接說,「就挑這兩條中貴的那條!」
原來,我在我媽眼裡這麼珍貴,但同時,我在那個人的眼裡卻那麼卑微。
我的脆弱只和喜歡的人有關,而父母的脆弱卻只和我有關。
我們每個人都很害怕失戀,因為怕受傷就畏頭畏腦,因為一次失戀就容易放棄所有。
但連岳的一句話說得很對:
「不要害怕光陰流逝,不要害怕悲傷發生,不要害怕分手,不要害怕了解人性。這一切,都可能是為了讓你更接近愛。」
誰能在感情中全身而退呢?誰都不行。
但愛就是愛了,分就是分了,沒必要為了一個不確定的選擇去無意義地消耗時間,更沒有必要去為了一個不確定的人習慣性地忽略父母的愛。
從小到大,父母的愛都是「靜音」的:
也許是一碗可以為我們隨時熱好的粥;
也許是每天起床時床頭已經拿好的衣服;
也許是手機里天氣app一打開就是我們現在所在城市。
但是,「靜音」並不是我們忽略他們愛的借口。
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長大的過程,竟然變成了父母對我們逐漸小心翼翼的過程。
現在父母說話從不大聲,都是小聲地在徵求我們的意見,他們連「關心」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小時候,是我們需要父母。
長大後,是父母不敢需要我們。
但其實,在「需要」這件事上,父母會給你正向、熱烈而長久的反饋。
可能有時會讓你嫌煩、嫌膩,但即便你像一隻刺蝟,他們也會小心翼翼地擁抱著你的刺。
他們一邊被你嫌棄,一邊又在拚老命掙錢給你攢首付。
所以,比起那些看不見未來又脆弱如紙的感情,你的「心硬」不該拿給他們看,不妨學著勇敢一點,也更洒脫一點。
他們在意的一直都是你所有關於快樂、悲傷、不安、躁動等各種情緒的集合,在意你是否真的平安與順遂。
這個世界的確很大,大到我們在愛情里還會遇到很多會走散的人,這種愛可能熱烈,可能帶刺,但它是「有時限的」;
這個世界也真的很小,小到我們在親情里才能遇到始終走不散的人,這種愛可能平淡,可能尋常,但它「沒有時限」。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那我就把給愛人的愛「勻」一點出來分給父母吧。
你錯了。
給父母的愛從來不應該是你「勻」給他們的,而是——
父母本來就值得你給他們更多的愛。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萬字長文自述:我的職業生涯,從北京三里屯開始
※8.6分神作:你還沒想好30歲怎麼活,有人130歲的計劃都做了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