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用腦,要不要多吃核桃?
提到胡桃,你大概率會想到柴可夫斯基著名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不過看過其原著霍夫曼的《胡桃夾子與老鼠國王》的人可能就比較少了。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一般是經改編後的作品,但其中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以及所要傳達的團結、熱情等美好元素大都保留了下來。
胡桃果實。圖片:George Chernilevsky / wikimedia
1892年12月18日,聖彼得堡,《胡桃夾子》首次公演。圖片:wikimedia
開核桃何須手機
胡桃,就是我們平日說的核桃,「胡桃夾子」也就是類似核桃鉗子的東西。
如玩具又如擺件,各式胡桃夾子本身就很精美。圖片:pixabay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胡桃夾子》中的「玩具士兵」是用核桃殼做的,所以才叫胡桃夾子,而且還一直堅信應該是胡桃「匣」子,後來才知道這其實是個玩具士兵造型的開核桃器,對此震驚了很久。
大概就是這樣把核桃「咬」碎的。圖片:pearlvids / youtube
真正與胡桃相關的童話故事還有不少,格林童話中就有好幾個打開核桃、獲得各種物品的橋段,例如《鐵爐里的王子》里,公主打開的三個核桃中都裝有華麗的裙子。嗯,正是這些故事加深了當年我對「胡桃匣子」的錯誤執念。
「胡」來的桃
相傳,胡桃在漢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當時稱之為「胡」來之桃。東漢時期,「胡桃」開始有明確的文字記錄,如東漢末年的《孔融與諸卿書》就有「先日多惠胡桃,深知篤意」。
當時從西域流入中國的胡桃基本都只是果實,大多是由往來西域與中原的商人帶入或者使節進貢。同時期印度佛經的翻譯中,出現了通過印度胡桃來闡釋的佛理,因此有人認為還有一部分胡桃是由僧人從印度傳入的。
胡桃雌雄同株異花。圖片:JOfoto &Georg Slickers / wikimedia
雖然胡桃果實進入了當時的中國,但胡桃樹及其栽種方式卻還沒有傳入或流傳開來。受運輸儲存條件所限,胡桃果實很容易敗壞,而且果實儲存三年左右就很難發芽出苗了,所以當時鮮見通過果實成功種植的胡桃。
直到兩晉時期,西藏一帶才逐漸開始有人從印度移植胡桃樹,並一路往中原延伸,之後再通過結的胡桃果實嘗試種植。自此,胡桃樹才真正進入中原並大範圍傳播開來。
秋天的胡桃樹。圖片:JLPC / wikimedia
核桃不是堅果?
如今,胡桃(核桃)已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乾果」了,不過它不是堅果。植物學上的「堅果」是指由堅硬的果皮和種子組成的果實,且果實成熟時果皮不開裂,如榛子、栗子。日常生活中「堅果」所指範圍較廣,像開心果這樣有硬殼、能食用的都被叫做「堅果」了。
胡桃成熟後果皮開裂,裡面就是我們熟悉的「核桃」了。圖片:B?hringer Friedrich / wikimedia
剝過「青核桃」的人一定知道,平日里吃的硬邦邦的核桃其實只是它的果核,外面還有一層不能食用的青色果皮,因此核桃是類似桃、李的核果。
圖中白字為植物學上的核果,綠字為堅果。圖片:David Burton / FLPA / mindenpictures
此外,剝過青核桃的人肯定會對它的果皮印象深刻——看起來是普通的青綠色外皮,剝的過程中好像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過一小會兒就會發現,沾到青核桃汁的地方怎麼都黑了?!
這是因為青核桃皮中含有單寧類物質,接觸皮膚之後經過氧化作用就會呈現出棕色,而且吸附性極強,沾到手上之後光用水是怎麼都洗不掉的,大多數時候只能等皮膚新陳代謝後褪掉。有的皮膚沾到核桃皮的汁液後不僅會變黑,還會發紅髮癢,這是核桃皮中還含有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醌類物質,能引發接觸性皮炎,產生過敏癥狀。
可能是吃起來最麻煩的零食
不過,就算提前除去了令人發黑、發癢的青色外皮,硬邦邦的核桃依然還是難以處理——吃核桃時有人幫剝好殼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植物學上講,我們吃的部分,實際上是胡桃的子葉。圖片:fir0002 / wikimedia
受大家歡迎的乾果中有一種與核桃長相類似,就是「碧根果」,它確實是胡桃的遠房親戚——來自美洲的美國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的果實。碧根果擁有狹長的外形,而且天生殼薄,方便入味和剝開食用,比核桃更適合當做零食。
碧根果。圖片:pixabay
國產植物里類似胡桃的也有好幾種,比如北方能見到的「小核桃」(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以及安徽、浙江一帶能見到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口感與核桃差不多,只是相對來說種仁小了很多。
浙江臨安的山核桃仁較為出名。圖片:King of Hearts / wikimedia
說實話,核桃實在不是零食的常規選擇,一來帶殼嗑起來麻煩,二來就算是直接買核桃仁吃,味道也有些發澀,令人不悅。
核桃除了青色果皮中含有單寧,種仁表皮也有,因此核桃仁口感發澀。不過現在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最喜歡的方法就是做成「琥珀核桃」,用糖衣來掩蓋苦澀——香甜脆口的熱量「炮彈」當然是好零食(認真臉)。
這張嘴就停不下來。圖片:超食控 / 豆果美食
吃核桃真能「補腦」?
很多人吃核桃並不是為了享受高熱量帶來的愉悅,而是相信核桃可以「補腦」。有的人是單純相信「以形補形」,而一部分不相信「以形補形」的人,在研究過核桃仁的成分之後,也開始接受它們對「補腦」有益的看法。
核桃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和鋅等確實有助於大腦運作,但吃核桃只是補充人體所需營養成分,讓大腦階段性地「更有活力」罷了。事實上,人在出生時就幾乎擁有了一生能有的全部腦神經元,大腦在完成腦裂後就不再生長了。在一定階段後,腦神經元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如果想要核桃承擔補充回去的任務,實在是有點強「桃」所難了。
那被門夾過的核桃是不是就能……(不對!圖片:Fir0002 / wikimedia
話說回來,雖然核桃不能使腦神經元繼續生長完成「補腦」,但是在給大腦活動供能和提供所需元素方面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每天嗑兩個核桃對於高用腦人群確實有益。
除了吃,還能「玩」
除了可食用的,還有一類鼎鼎大名的核桃就是「文玩核桃」。
最初,文玩核桃並不包含今日主角胡桃的果核,而是剛剛提到的胡桃楸或者麻核桃(胡桃楸的一種變種)的果核,這些果核表面比胡桃更加「坑坑窪窪」,而且殼更厚。人們挑選紋路美觀、形狀周正的「麻核桃」,經過雕琢和多年盤玩,看起來就有了「獨特」的韻味。
北京潘家園,這裡有著全中國最大的舊貨市場。圖片:雲集 / 東方IC
文玩核桃一開始主要是「貴人」的玩物,隨著時代變遷,現在有了比較可觀的愛好者群體,不少人願意花大價錢收購品相好的文玩核桃。
有市場自然就會有人動歪心思,各色新式文玩核桃的標準開始出現,漸漸也就有了胡桃核做的「文玩核桃」。不過這方面的事情比較主觀,到底是不是濫竽也不好說,總之新入坑的朋友可要自己好好學習了。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284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ArcherEmiya。
※別再問野生動物怎麼救了,你想要的答案都在這裡!
※是誰的菊花,長成了這個樣子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