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是象《三國志》描繪的那樣真實偉大嗎?
文史
10-11
原標題:曹操真的是象《三國志》描繪的那樣真實偉大嗎?
眾所周知,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是反面形象,由於作者羅貫中有著正統觀念,推劉而貶曹,所以,在這部著作中,曹操是以一個奸雄的形象出現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是將奸雄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從刺董卓孟德獻刀、殺恩人呂伯奢一家、挾天子以令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現。以至於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時這樣說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於是,有很多人認為,《三國志》對曹操的描述就不一樣了,在這部書裡面,曹操簡直就是一個大英雄,「天子??????命公為魏公,加九錫」;「漢帝以眾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張音奉璽綬禪位」。陳壽的《三國志》中還有這樣幾句話:「天子以公領冀州牧」;「漢罷三公,官置丞相,以公為丞相」。
可是,問題也來了,《三國志》對曹操的描述就一定是真是的嗎?有學者認為,在歷史表述過程中,記載者常常會受到各種權勢的脅迫,不能秉筆直書,如實地記錄歷史事實。《三國志》如此偏擔曹操,據估計,很可能就是懾於權勢或輿論脅迫。
事實究竟如何,讓我們看一看史書《後漢書?獻帝紀》的記載:曹操「自領冀州牧」;曹操「自為丞相」;曹操「自立為魏公,加九錫」;「魏王丕自稱天子,奉帝為山陽公」。應該說,這些記載是基本符合歷史實際的,基本反映出曹氏逐步控制漢政權以及最後篡禪的過程。對比一下二者的表述,不難看出,曹氏奪取漢位的基本過程也被陳壽篡改的面目全非。
TAG:緒戡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