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三個有功守將死了兩個,富貴留給了有準備的那個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結果論英雄,無論過程多麼難看,多麼卑鄙,只要是勝利者,那就是老大,成王敗寇也是這個意思,比如唐朝明君李世民就是如此。
首先我們要承認一個事實,李世民確實是千古名君,這點是不可否認的,能做到他這個程度的皇帝不多,但是這不能掩蓋他的皇位是奪來的事實,也不能說他搶皇位就是應該的,這點恰恰是我們忽略的,在我們的歷史課本和觀念里,皇位就是李世民的,只不過李淵偏心,李世民迫不得已才起來反抗的,事實卻是,當時的太子是李建成,而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在起義的過程中功勞確實大,但是太子的功勞也不小,所以不能說是李淵偏心,如果真的要有個結論,只能說皇家無父子兄弟吧。當然我們有個觀念跟李世民美化歷史也有關係。
不管怎麼說,玄武門之變確確實實的發生了,也是因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終被立為太子,成為皇帝,玄武門之變其實也是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不是李世民死,就是李建成亡,所以就要看雙方的部署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實力都不弱,麾下都有一群能征善戰的武將和出謀劃策的謀士,李建成的失敗關鍵的原因就在與玄武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是傻子,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李建成先挑起的,李世民不過是將計就計,李建成之所以敢進玄武門,是因為他確信,玄武門至少有一部分是在自己的手中,這個就是李建成致命的地方。
這裡要先說一下唐朝的城門管理制度,從有城門開始,城門上就有守將,也會有開關門制度,城門關上之後一般是不會打開的,有緊急軍情的時候,都是用籃子吊上來的,而唐朝一個城門的守將有三個,分別是:城門郎、監門將軍、中郎將,如果要打開城門,需要這三個官員共同協作,才能對勘合符開門,這樣可以相互制約,不至於一個官員的權力過大,威脅的皇宮的安全。
當時玄武門的城門郎是常何,中郎將是呂世衡,監門將軍是敬君弘,真正管理城門的是常何,所以常何的作用很大,也因為如此,李建成讓魏徵去拉攏常何,使常何成為了自己人,這是李建成最大的依仗,城門上有人自己就不慌了,可他沒想到的是,常何被李世民策反了,這也不能完全怪常何,因為測法常何是李世民親自出馬的,自然比魏徵出馬要更加有誠意,再就是常何也不是個傻子,他是大智若愚。
從玄武門之變當天就可以看出來,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以後,常何就關閉了城門,切斷了李建成和援兵的聯繫,實際上這個時候守住城門就是最大的功勞,但是敬君弘和呂世衡還想要更大的功勞,在馮立、謝叔方來挑戰的時候,下城門出擊,結果都被殺死,而常何堅決的執行了守住城門的任務,「東宮、齊府精兵二千不得入」,讓李世民有了穩定的大後方。
所以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常何加官進爵,成為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看到這裡,不免為敬君弘和呂世衡惋惜,雖然他們死後也有追封,但人都死了,作用也就沒那麼大了,又羨慕常何的好運氣,其實這個事情還不完全是運氣起主要作用,還是常何這個人是個聰明人。
常何最早參加瓦崗軍,追隨過李密、王世充、李建成,每一次換主公都是一步非常好的棋,這樣才能笑到最後,富貴加身,不僅如此,常何還給李世民推薦了一個能臣,那就是馬周,馬周后來可是當上了宰相,由此可見常何也不是一般人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是沒有錯的,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當大家在惋惜敬君弘和呂世衡的時候,可曾留意到常何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實力掙來的。
※英德競爭建造清朝這艘巡洋艦,甲午海戰中被擊沉,大連海域被發現
※程咬金是凌煙閣功臣,孫子竟然和太監結拜為兄弟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