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照片:國軍撤離大陸時的中國

照片:國軍撤離大陸時的中國

原標題:照片:國軍撤離大陸時的中國


1949是中國歷史轉折的一年。1948年12月初,布列松作為《生活》雜誌特派攝影記者飛抵北平。他的攝影集 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 1954年出版,書名譯成中文《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蘊含「轉折」之意。當他1958再次來中國,正是「大躍進」之時,這也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國民黨軍隊撤退和人民解放軍到來的大約八天前,北平的生活是平靜的。一個街頭商人高興地遇到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剛剛買了一段棉花布料。尊敬,仁慈和平和——這些中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丟掉的美德——在中國漫長歷史中最重大的改變之一的前夕進行著。


1948年12月,北平,城外被解放軍包圍。 國民黨召集的10000名新兵站在皇宮的院子里等待命令。1948年12月初布列松作為著名的《生活》雜誌的特派攝影記者,乘飛機從仰光飛抵北平。他在北平停留了十二天,趕在解放軍包圍之前乘飛機飛赴上海。用他的話說搭乘的是「最後一班」飛機,從時間上推算,我想他指的是城外南苑機場的最後一班飛機。因為從解放軍圍城直到次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國民黨的飛機仍可以在臨時修建的東單機場起降。如此慌張的逃離,可以看出剛到中國時,他對解放軍還是充滿了疑慮。當時機場混亂不堪的場面可以想見,在《齊如山回憶錄》里,對此也有極為生動的描寫。


1.1949年,上海。慈善機構的一群孩子等著分發大米。在那兒,他們接受教育並得到極少量的食物。這所學校是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女士建立的。



2.一個上海街頭叫賣者。他賣花生和中國煙,這些中國煙好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們仿冒外國的牌子。在他背後是一個書店,書店的櫥窗里一起擺放著蔣介石元帥和孫中山的肖像。



3.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等待離開城市的政府官員。



4.1949年4月,南京,在市民的關注下首批進城的解放軍士兵。 由於解放軍的紀律要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所以這些士兵背著所有的生活用品。



5.進城的解放軍士兵。


6.1949年,上海,貪看小畫書的兒童。



7.1949年6月,上海,為慶祝城市解放,電車上懸掛的領袖像。



8.1949年4月,南京,國民黨統治的最後日子裡,學生們張貼的宣傳單。



9.進城的解放軍士兵。



10.1949年,上海,一家畫像店裡。


11.1949年,上海。一些共產黨士兵對巨幅廣告牌已經習以為常,但有些士兵則懷著驚奇的眼光。



12.1949年9月,上海。國民黨政府撤離上海後,對上海實施海上封鎖。經過5個月的封鎖之後,一艘美國軍艦「戈登」號抵達上海港,搭載外籍人士離開上海。



13.1949年,杭州,人行道上的流浪漢。



14.1949年,杭州,人行道上的流浪漢。



15.1949年,香港。一個嬰兒在商鋪櫃檯上午睡,他的父親則躺在凳子上休息。商鋪出租麻將遊戲,牆上貼著「寶劍牌」香煙和「冠軍牌」火花塞廣告。


16.解放前夕的孩子們。



17.正在上課的孩子們。



18.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上海,窮人撕開碼頭上的棉包。 很多人在內戰的最後一個冬天餓死或凍死。



19.1948年12月,北平,不知所措的老人在這群國民黨徵召的新兵中尋找自己的兒子。


20.1948年12月,北平,城內正在乞討的難民母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談民國 的精彩文章:

上海1952年禁娼事件始末:妓女改造後收到求愛信
楊振寧回國記:父親曾三赴日內瓦勸其回國

TAG:小明談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