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管道工的新體驗

管道工的新體驗

原標題:管道工的新體驗

南京40年·百姓心聲

徵文選登


每座城市的地下都有下水管道,它是城市排水系統的「血管」。如果管道淤堵排水不暢,就會污水漫溢、破壞生活環境;暴雨傾城的時候會出現城市內澇,道路上嚴重積水、交通癱瘓。


我工作的單位承擔著浦口區雨污水管道清疏養護的職能。在過去的年代,管道建設發展落後,管道養護技術也不發達,我們一直沿襲著傳統的清疏模式,管道清疏完全依靠人力。不僅清疏效率低,速度慢,下井作業工人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當工人用洋鎬打開井蓋時,污水井裡滿是污垢,漂浮的垃圾散發著刺鼻的臭味,氣味非常難聞。但是保證城市排水通暢是我們的工作職責。無論氣味有多難聞,環境如何惡劣,工人也要下井清疏。清疏管道時,他們脫下鞋子,套上厚厚的襪子,穿上皮叉褲,戴上手套,對井底積淤進行清理,管道深處的淤泥夠不著,工人只能彎下身、低下頭、半跪在井底用雙手清撈。看到他們工作時汗如雨下,全身沾滿了污泥、油垢,甚至在管道疏通的那一瞬間,湧出的大量水流很可能把他們給捲走,在場的人都會為他們深深捏一把汗。


通溝班班長童工明,干這行已經20多年了。我曾在清疏現場見過他,彼時他正屈下身子在井底清淤,他曬得黝黑的面龐,冒出豆大汗珠,衣服上浸濕了一層又一層汗漬,雙手沾滿了黑色淤泥。多年來,他毎天都要根據清疏計劃,帶領班組人員清理轄區內的下水道淤泥,城區里大大小小的排水管道,他都清理過,每天從排水管道鏟撈的淤泥有近200公斤。以前城市管道破舊狹窄,漏勺太小淤泥清理不徹底;漏勺太大,井底淤泥又夠不著。更為難的是井內雜物太多堵住了下水管道,漏勺鏟子等工具根本起不了作用,這時只能靠人工下井清掏。由於井內可能存在沼氣,容易窒息,稍不注意,還會有生命危險。

每年的雨季汛期,他們的工作更是繁忙,為了保證汛期排水暢通,必須提前把管道清淤工作做好,才能有效避免下雨時管道堵塞。其實這還不算什麼,真正的考驗就是下大雨、暴雨,以前設備落後,只能人工開井助排,但雨水多的時候,管道水來不及排出,井底的水呼呼往上冒,看著道路被積水淹沒,工人們站在井旁個個干著急,束手無策,欲哭無淚。


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市道路越來越寬闊了,地下管道也越建越大。近些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管道養護經費的投入,不僅在管道清疏工具上加以改善,還為公司引進了新機械、新工藝、新技術。配備了污泥車、管道疏通車、防汛移動泵車等專業機械設備,極大提高了管道養護的工作效率,為城區的管道排水通暢提供了有力保證。


如今管道清疏工作,從以前的人工清掏到現在的機械清疏,已發生了質的改變。現在清疏時,只要打開窨井蓋,將水槍頭送進管口內對管道進行沖洗,同時開啟絞拉器,對管道進行絞拉,待絞拉盤裹著污泥被拽入管口後,直接用泵將淤泥抽送至污泥車內,最後清運出去。整個清疏過程完全是機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過去一天只能清理五六座井,既耗時又耗力,現在每天能清疏絞拉十幾座窨井,輕鬆解放了人力,工人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汛期下暴雨時,我們再也不犯愁,因為有了「抗雨神器」——移動泵車。哪裡有險情,泵車就開到哪,六百平方米的道路積淹水,按下電鈕,立即啟動,幾分鐘內迅速抽排,一個小時內積水就可以抽排完畢,快捷、高效,為城市防汛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人們再也不用望雨興嘆。


對大家來說,這也許只是工作中的一個很小的變化,但正是無數小變化匯聚在一起,就成了滄桑巨變。作為城市管道血脈的守護者,我們幸福而驕傲著。

我陪老媽去看戲


周華


自從女兒上了大學,我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於是重拾起年輕時的愛好——讀書、旅遊、寫文、練字……閒情逸緻固然讓我神清氣爽,而更讓我心安的是,我終於有大把時間能在節假日陪老媽在南京的大劇院、小戲台,優哉游哉地欣賞穿著五彩戲服的專業演員在舞台上唱念作打、水袖翻飛,演繹千種風情人生百態。看到母親滄桑的面頰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我的心也變得暖洋洋的。


越劇一直是七十多歲母親的心頭好,做姑娘時,她有過為了追劇,跟村裡的小夥伴走十幾里地到縣城看戲的「輝煌事迹」;也有過和家中女眷一起去城裡買票看海門山歌劇的「瘋狂」。五十多年前的蘇北農村,二毛錢一張票,那是什麼概念?得值多少工分?


陪老媽看戲無疑是送給她的一份最好禮物。可我心裡尋思:「老娘啊!五十年前看戲貴,五十年後看戲也不便宜吧。且不說地方劇演出的機會就少,就算有,我也不一定知道這消息。況且買張位置好些的戲票也得大幾百,非我等小老百姓能輕鬆承受。」我能做的也就是去網站上多下幾個越劇視頻給老媽抽空看看了。

三年前,我無意中加了「精彩江蘇」的公眾號,發現它經常會推送一些市裡即將舉辦的演出、展覽等文化活動的信息,不久我看到南京博物院的「老茶館」在周末下午有一場越劇折子戲表演,我欣喜不已——沒想到居然有越劇實地演出,當然是麻溜地早早地陪著母親來到南博的「老茶館」看個稀罕。到了地方才曉得此處看戲的「規矩」——先要花二十元錢買壺茶水和一小碟花生、瓜子之類的零食,然後端著茶水、零食到場子里找位、落座聽戲——相當於十元錢買個座位,也算親民價了。離開場還有一會,十來張八仙桌已然黑鴉鴉滿是「痴心」等待的戲迷們,一抬眼,嗬!連樓上的包廂里也沒空著,我們母女趕緊就近找了兩個座位坐下。


好戲開場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紅樓夢》與《梁祝》片段。只見老媽兩眼放光地盯著簡易戲台上演員的腳步移動,有時輕輕地點著頭、有時蹙眉、有時微笑,一會兒就沉浸在浪漫、凄美的戲情里渾然忘我。不得不說,年輕演員們的表現不錯,兼之戲服光鮮,扮相俊美,雖然燈光、布景的實力尚待提升,但勝在唱功佳、身段美,每場戲結束,觀眾們都會很賣力地拍手鼓掌。回家的路上,媽媽還意猶未盡地跟我嘮叨演員的功力以及越劇的流派等等相關話題。


後來,我知道南博的小劇場每周日晚上都有戲劇演出,周六早上售票,票價也不高,普通百姓完全能承受。再後來,我發現位於洪武北路的玄武區文化館「1913小劇場」里也經常舉辦各式文藝演出,只要加了公眾號,就可以提前搶票,而且這戲票是不花錢的,是政府補貼的惠民票。


我第一次感覺生活在南京是一件多麼自豪、幸福的事。我陪著老媽在那看過話劇《丹鳳街》、越劇《莫愁女》和相聲專場;也曾經買過江蘇大戲院的歌劇《二泉》的票,為的是讓老媽感受一下金碧輝煌、造型別緻的新劇場的立體聲效果;還帶媽媽去保利大戲院看過戲。媽媽說:「現在的劇院不管大小,都比自己年輕時看到的高級、氣派。現在的人也聰明,那舞台效果太逼真,讓人看了還想看。如今的日子真好啊!我得把身體保養好,才有勁多看幾部戲。」

我的媽媽是解放前出生的,她們這輩人吃了不少苦,長身體時趕上缺衣少食;結了婚,為了工作帶娃兩不誤,只能無限地透支自己的身體。至今還記得年少時,媽媽手裡總有打不完的毛衣、納不完的鞋底。打我記事起,我眼中的媽媽就是一個心中只有家人,唯獨沒有自己的賢妻良母,從來不曾想起自己的媽媽也是一個愛笑、愛聽戲、愛唱戲的文藝女性。幸好老天給了我機會和時間,還因為生活在這個年代,可以好好地陪著她慢慢地變老。


我陪老媽去看戲,多年的母女也能成閨蜜。


感謝這美好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第二艘航母海上試驗安全順利
宜家舉辦2019新財年會

TAG: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