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0年大跨越,中國核科技如何從世界前列走向全球領先

60年大跨越,中國核科技如何從世界前列走向全球領先

  來源:中國科學報


  1958年,在蘇聯的援助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實驗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簡稱「一堆一器」)。


  「一堆一器」的建成,標誌中國進入了原子能時代。

  6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核科技事業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重大跨越。


  未來,如何實現中國核工業由大到強的根本性轉變,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成為日前召開的「一堆一器」建成60周年國際科技合作論壇上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把「堆—器」發展作為核心


  「中國核科技從小到大、從大向強,得益於『一堆一器』積累的堅實基礎。」中科院院士王乃彥說。

  從「一堆一器」出發,我國建成了49-2堆、微堆、中國實驗快堆、中國先進研究堆、高功率工程實驗堆,建成了蘭州重離子加速器、30MeV醫用質子回旋加速器、10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工程和設施。


  王乃彥表示,核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反應堆、加速器等重大設施,當前世界核科技水平的表現形式集中體現在反應堆、加速器的先進程度。


  60年來,「一堆一器」還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核科技工作者,王乃彥等老一輩核科學家都在「一堆一器」上從事過科學研究。


  「『一堆一器』培養的技術和人才代表了我國早、中期核科技事業的最高水平。」與會專家認為,應始終不渝地把「堆—器」發展作為核科技發展的核心。


  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例,該院院長萬鋼提出,要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核科技研發基地,必須在先進核能、核基礎、核技術應用三大核心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以快堆為核心的先進核能和閉式核燃料循環能力體系,推動以「堆—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核心的基礎研究,加強「堆—器」綜合利用。

  產學研結合補短板


  在新時代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的進程中,核科技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補齊短板便成為當務之急。


  「我們的自主創新程度還不夠,在發現新原理、設計新型號方面跟國際先進水平還是有差距。」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衛平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如果把材料、計算機模擬、核電標準這三方面短板都突破了,那麼我們就有希望從國際前列衝到國際領先。」


  他表示,這需要核科技同仁攜手,把各自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集中起來。


  據了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核集團聯合設立了「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為加強我國核領域的基礎前沿技術研究、推動核技術可持續發展和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助一臂之力。

  核科技無論是在能源、健康,還是安全等領域都有不可替代的技術優勢。


  不過,中科院院士張煥喬坦言,我國的核技術應用還需加大力度,尤其是在醫學和農業領域。


  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但長期以來,放射治療和診斷等技術高度密集的設備幾乎被跨國企業壟斷,國內產品市場佔比不足10%。


  為此,張煥喬呼籲,放射治療診斷設備國產化水平急需提高。

  「技術的應用要有適當的投資帶動來加快發展,不能完全靠『自我生長』。」他說,「把成果從實驗室向產業輸出,還需要領軍人才組織,把產學研結合起來。」


  國際合作互利共贏


  正如俄羅斯機械製造局總設計師V.V.Petrunin所說:「一堆一器」是中俄友誼的象徵,是國際科技合作的典範。


  60年來,中國核科技沿著「一堆一器」樹立的良好典範,與世界核科技緊密地走在了一起。僅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代表,就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國際組織以及俄羅斯、法國、美國等32個國家和地區的195個單位和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形成了長期穩定的科技交流合作機制,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核集團首席信息官莊火林表示,核工業發展需要國內外核科技工作者大力合作、大力協同,核科技的事業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事業,核科技的發展需要全人類共同的智慧結晶。


  中國實驗快堆是全球少數在運的快中子實驗堆。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東輝表示,本著開放、共同發展的指導思想,中國實驗快堆將為中國和世界快中子堆以及其他先進核能技術的發展提供實驗平台。


  參會的外國專家紛紛表示,渴望與中國同行共同努力,應對共同的核科技挑戰,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人類不是重返月球 而是向月球前進
你只想「一飽眼福」,但它們卻可能因此死於非命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