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有些喵為何不抓老鼠了?

有些喵為何不抓老鼠了?

利維坦按:試想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如果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他/她沒有接受到來自父母雙親的任何言傳身教(沒有獲取後天的習得信息),而這個空間內與嬰兒共處的有一條無毒的蛇,嬰兒是否會對其產生恐懼感呢?

當然當然,這個假設本身很邪惡,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沃森(John Watson)拿9個月大的孩子做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不過,對於動物來說什麼是天性/本能,什麼是後天習得,倒是一個頗為有趣的話題。比如,我們通常認為,貓吃老鼠是一種動物本能——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文/Ellen Whyte

譯/喬琦

校對/斬光

原文/www.star2.com/living/2018/01/15/heres-why-some-cats-dont-chase-rats/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喬琦在利維坦發布

圖源:Content in a Cottage

老貓Target四仰八叉地躺在沙發里,四個爪子齊齊向上,時而舒服地在圓滾滾的肚子上蜷曲起來。那邊廂,小貓Swooner正端坐在地板上,目不轉睛地盯著天花板上搖著尾巴的小壁虎。

Swooner覺得這隻壁虎一定是在嘲笑自己,因此變得怒不可遏。同時,這位捕食者也因為感到挫敗而顫慄著身體。Target本來一直無所事事,小貓發出受挫的貓叫之後,它才如夢方醒。

它睜開雙眼,露出綠色的眼眸,並且發現了獵物。我凝神屏息,等待著貓捕獵那緊張的一幕——結果,Target只是打了個哈欠,之後又閉上了眼睛,繼續怡然自得。

貓本應是捕食者,是害蟲的終結者——也因此,某些噴子可能會懷疑我的老貓Target已經胖到無法捕獵了。這幫人也許會建議我給這隻肥貓節個食,減個肥,直到它能「履行自己的職責」為止。

但他們錯了,因為科學告訴我們,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要想了解天性在動物行為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得先回去一丟丟,了解點背景知識。

Target享受著只需自己打打小盹的日子……它把捉壁虎的活兒留給了小貓Swooner。圖源:Ellen White

過去,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動物們原始、粗野並且不會思考。他們會說,動物之所以能夠活下來,是因為它們在出生前已經預先編好了程序,只需要按照某種特定方式行動就可以了。人們將動物視為完全由天性驅動的生物。

回望人們過去的觀點,我們覺得,動物們的行動意圖,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似乎都非常明顯是在竭力證明人類是更高級的動物。

儘管這些觀點很受大眾歡迎,但那些同動物一起工作的人知道,動物們也有感受、也有學識、也有理性。

大約100年前,科學界正在思考一個重要問題:究竟哪種行為才是真正出自本能?後天習得的又是什麼東西?

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把時間花在了這個問題之上。不過,如果把討論範圍縮小到貓上,這一領域的第一位現代專家毫無疑問就是,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肄業)的實驗心理學家、生理心理學家,郭任遠(Zing-Yang Kuo)教授。

郭任遠(1898-1970),廣東潮陽(現屬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人。中國心理學奠基人。圖源:維基

乍看起來,要想辨別先天本能和後天習得,似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然而,學習是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持續進行的。當小貓咪出生的時候,它們會扭動身體、發出短促的叫聲、划動自己的爪子,等等。

圖源:Tenor

通常來說,那些受到了獎勵的行為會越來越多地出現。換句話說就是,小貓們正在學習。從睜開雙眼的那一刻起,它們就看到了附近所有同伴的行為方式。它們開始互相模仿,從生存環境中學習的行為也真正開始。

正如你可能已經預計到的那樣,要想辨明哪些行為源自天性,哪些源自後天學習,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

圖源:Manuale FaiDaTe

當時,郭任遠教授決心要把這個問題弄個水落石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把貓養在了各種環境下,並以此展開了一組大規模實驗。這裡面有獨自成長的小貓,也有以家庭為單位共同成長的群居貓。郭任遠想根據對它們行為的觀察,搞明白一個問題:「貓捕殺老鼠,是出自天性嗎?」

實驗耗時整整10年,但最後,郭任遠教授證明:只有在母親的教導下,貓才會成為獵手。如果小貓的媽媽從不捕獵,又或者小貓沒有媽媽(但願不會如此),那麼小貓有可能將老鼠視作朋友,有可能無視它們,甚至有可能會離老鼠遠遠的。

圖源:Imgur

郭任遠教授在1930年發表於《比較心理學》(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研究表明,小貓既可以捕殺老鼠,也可以愛老鼠、恨老鼠、怕老鼠,還可以和老鼠一起玩耍:這取決於小貓的『貓』生經歷。

其實只要看看我家中的貓咪大家庭,就一清二楚了。當Target還是小貓崽的時候,他的家人就都在一場雨水下水道事故中喪生了。Guido也是在小時候自己流浪到了他的救助者家中。他們倆在生命中的大多數時光里,都是由人類看護員撫養的。因此,他們的捕獵技巧糟糕透頂。

如果有小生物跑過或飛過,Target和Guido會追著跑過去。然而,吸引他們的是物體的運動,他們並不是主動地想要追捕獵物。他們的娛樂方式就是監視鄰居的一舉一動、曬太陽以及互相嬉戲打鬧。

他們偶爾(非常非常少見)也會抓到點東西,但一抓到就會把收穫徑直拿到我面前。當他們驕傲地喵喵叫的時候,我就會為不幸被他們捉到的獵物撣去貓口水,然後尋一處安全之所將其放生。這幾隻貓裡面,Guido尤其心慈嘴軟,如果他是狗的話,估計是條稱職的尋回犬。

Swooner的身世是個謎,不過,根據他加入我們這個家庭之前所受的那些傷來看,他肯定不是個能力卓絕的好獵手。不過,他必定是個殺手。當家裡的那些壁虎愚蠢到膽敢爬到低處時,我得行動十分迅捷才能把它們救下來。

對我來說,一隻怡然自得的貓咪已經足夠令我愉悅,我不需要它們去捉老鼠或者干別的什麼事。當Target小聲地自己喵喵叫時,光是看著他,我就足夠開心了。我喜愛的是他這隻貓本身而不是別的什麼,並且,我也不會鼓勵他去捕獵。

貓愛老鼠還是恨老鼠,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自幼的成長環境。圖源:Giphy

不過,如果你在尋找一隻可以幫你把老鼠趕出家苑、花園的貓,那麼我的建議是:千萬別買那些黑心飼主賣的小貓。要知道,那些為了錢而生產可愛小貓的作坊,絕不可能給予小貓一個母貓可以傳授他捕獵技巧的良好成長環境。

如果你要的是一名獵手,那就應該轉而從那些有「家學淵源」的流浪貓家庭中尋找候選人。你給貓咪接種疫苗、驅蟲,提供乾淨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而他則為你捕捉老鼠,提供服務。這就是一筆雙贏的買賣。

先天本性和後天習得的行為之間的區別……

浣熊喜好偷東西這屬於天性還是後天習得?圖源:Rebloggy

過去,人們把很多事情都說成是天性如此,比如男孩富有攻擊性而女孩則溫柔友善,還有猩猩築巢、浣熊洗水果等等。然而,如今,所有這些觀念都面臨著質疑與挑戰,並且其中有許多都被徹底證否了,且繼而被確定無疑地移入後天習得行為的範疇之中。

為了應對這個挑戰,心理學、遺傳學以及神經科學等各領域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嘗試找出先天本性與後天習得的行為之間的那條分界線。這是一個相當活躍的研究領域,如果你想見識一下這個領域內豐碩的研究成果,那就搬來小板凳,準備好爆米花,前排就座吧。

很多城市寵物貓自幼吃貓糧長大,缺少野外捕食訓練,對於老鼠也很少看到。圖源:PicsArt

通常來說,拋開某些內部分歧不談,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可以把某些條件反射(原始條件反射的簡稱)看作純粹的先天本性引起的行為。就哺乳動物而言,無論是小貓還是人類嬰兒,尋乳反射和吸吮反射就是典型案例。哺乳動物幼崽一出生就會到處嗅聞,尋找奶頭,此後又會自行吸吮乳汁并吞咽。這些行為大概就是內置於哺乳動物基因中的,畢竟這是餵養哺乳動物的唯一途徑。

至於更複雜的一些行為究竟是先天本性還是後天習得,就頗有爭議了。不過,有個關於海龜的例子是個例外,並且頗為有趣。所有馬來人都知道,海龜會把巢築在海灘上,一旦母海龜產下了卵,她們就會迅速離開海灘回到大海,任由自己的後代自生自滅。

通常,我們不認為小海龜破殼後直奔大海是母海龜教授的知識。圖源:Rebloggy

根據種類和產卵地點的不同,小海龜大概需要45到120天才能孵化出來。然而,這些爬行動物幼崽甫一破殼而出,就會直奔海洋。這不像是母海龜教導給他們的知識,因此,人們認為這種奔向水源的行為是天性所致。

有一個介於先天本性和後天習得之間,可以充當分界線的例子,那就是蜜蜂的舞蹈。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現,蜜蜂似乎會通過搖擺和轉圈這兩種舞蹈,引導自己蜂巢中的夥伴前往良好的花粉源、水源和新巢穴所在地。由於剛出生的小蜜蜂在沒有受過訓練的情況下(至少,我們不知道它們受過相關訓練),也能配合著這種舞蹈行動,所以,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蜜蜂的一種先天本能性行為。

圖源:Make A Gif

然而,如今,這個結論卻引發了一些爭論。首先,那些生活在密林和花園中、負責搬運食物的歐洲蜜蜂,似乎並沒有像生活在雨林中的亞洲蜜蜂那樣這麼符合這個結論。此外,還有某些說法聲稱,某些蜜蜂跳舞的頻率高於其他蜜蜂,還有一些蜜蜂則可能根本不跳舞。科學家現在正更加細緻地研究這種現象。

要想清楚辨別哪些行為是先天本性所致,哪些是後天習得的,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不過,這件事卻令人很感興趣並且也很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研究。

圖源:Reddit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永別了,「毒舌」母親樹木希林
你心心念念的大友克洋來了!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