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擁兵30萬,為何卻打不過只有2萬雜牌軍的左宗棠?
原標題:石達開擁兵30萬,為何卻打不過只有2萬雜牌軍的左宗棠?
石達開確實能算是太平天國的名將之一,也取得不少的勝利,但都是在楊秀清主政時期取得;單幹之後就幾乎沒有打贏過,反而經常被地方雜牌軍吊打。在寶慶會戰之前,中興名臣曾文正公已經斷定石達開必然會敗在堅城之下。曾國藩在給胡林翼的書信中說到:「既鈍於浙,鈍於閩,入湘後又鈍於永祁,鈍於寶慶,裹脅著人,願從者漸少,且無老巢以為糧台,糧米須擄,子葯須搬,行且自疲於山谷之間。」這封信透露出石達開幾十萬大軍必然敗在寶慶城下的真正原因,現總結如下。
其一、石達開用兵巧妙,善於出騎兵偷襲與包抄,但不擅長攻防戰。石達開用兵注重的是「巧」,而不是「猛」,所以在遇到對方頑抗時往往立刻改變作戰對象,缺乏與敵人血戰到底,不攻克城池誓不罷休的必勝精神,這使得他屢次被幾千地方團練和地主武裝阻止在堅城之下而無可奈何。寶慶會戰時,石達開親自帶領三十萬大軍從東、西、南三面將小小寶慶城團團圍住,名將張遂謀、傅忠信、賴裕新等又緊緊團結在他的周圍,此時最好的作戰方針是全軍強行攻城,在湘軍援軍趕到之前拿下寶慶,活捉駱秉章和左宗棠。令人不解的是,石達開不但不強攻由新兵駐守的城池,反而熱衷於與城外的清軍交戰,進攻受挫後就乾脆採取「圍而不打」的方針,妄想長期圍困寶慶城。石達開孤軍在外,後勤全無,退無可退;既不強攻城池又不立即解圍直奔湖北,而是屯兵在堅城之下,不失敗才怪。
其三、石達開瘋狂擴兵,不注重部隊訓練,烏合之眾而已。石達開單幹之後便瘋狂地擴軍,天地會起義軍、散兵游勇、無業游民等等,只要願意參加太平軍就一概接納,兵員最多時達到五六十萬。石達開兵雖然多,但不注重訓練,部隊素質極為低下,在與清軍作戰時一旦後路被抄襲便可立刻鳥獸散,根本就沒有血戰到底的勇氣。進軍湖南時,石達開處處搶佔左宗棠先機,無奈自己的部隊素質低下,機動性太差,所有制定的戰略計劃很快就被左宗棠窺視瞭然,同時也給左宗棠從容布置兵力的時間。此外,在寶慶城外激戰時,一旦遇到李續宜、劉長佑率領的湘軍往往一觸即潰;幾十萬大軍對陣城外一萬多清軍依然落下風。
其四、戰術過於呆板,缺少靈活應變的能力。既然是想攻打寶慶,石達開就應該血戰到底,不破城池活捉駱秉章和左宗棠誓不罷休。石達開部雖然是雜牌軍,但兵員佔有絕對優勢,只要強攻,必然能夠在劉長佑和李續宜趕到之前破城而入,然後直奔湖北進入四川,打個湘軍措手不及。石達開在會戰中並沒有強攻城池,而是與城外的清軍激戰,遇到挫折後便學習湘軍圍攻九江時所使用的「圍城打援」戰術,妄想長期圍困城池,不攻自破。石達開這種作戰方針正中湘軍下懷,因為石達開沒有根據地,長期作戰對湘軍有利。
其五、沒有根據地,卻還屯兵于堅城之下,此乃大錯。石達開帶走精銳部隊離開天京搞單幹之後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用盡全力去奪取一個比較大的城市,然後創建根據地,這對他的影響是致命的。其一,沒有根據地就沒有比較可靠的給養來源;士兵糧餉得不到及時補充,士氣自然就低落。其二,沒有根據地就沒有辦法給士兵提供長期休整和訓練的可靠場所,一旦在堅城之下遇到阻止將無法進退自如,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總而言之,石達開親自率領的三十多萬大軍圍攻寶慶城,卻被左宗棠、李續宜、劉長佑所率領的三四萬雜牌軍打得只能帶著七百騎兵逃命廣西,這對翼王來說是莫大的恥辱,不但兵力損失慘重,個人的威望更是降到了冰點。
※此人進京趕考,半路拾到1包裹坐地等人,後成為三品大官
※妻子一直等他回家,他卻進了寺院,妻子至死都無緣相見
TAG:經典回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