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客人吃完飯,將銀子往桌面一扔就走人,為何不怕錢不夠數?

古代客人吃完飯,將銀子往桌面一扔就走人,為何不怕錢不夠數?

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讀者應該很容易這個片段,一些人在酒樓用餐之後,非常大氣的掏出了隨身攜帶的銀兩,用銀子來付賬,而這些銀子有元寶形狀的銀錠,還有小顆散碎的碎銀。而酒樓的小二一看客人掏出了銀子,就知道這人是個有錢的主顧,趕忙笑臉相迎上前進行招待。而這些客人也是很大方,吃完之後銀子甩給小二來句不用找了,而小二看都不看就收起來。很多人有個疑問,小二不怕客人給的錢不夠數嗎?

白銀在古代的時候,是流通錢幣的一種,通常是以元寶和碎銀的樣子流通,價值落後於金元寶,但高於銅錢不少。銀元寶的大小重量是不一樣的,有五十兩一錠的,也有五兩、十兩一錠的。古代的銀元寶非常珍貴,很多老百姓一生都未見過,如果按照當時貨物價值換算的話,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的2000塊人民幣左右。

《水滸傳》中智多星吳用為了招攬阮氏兄弟,在一酒樓招待了他們,買了五斤花糕熟牛肉、又上了幾盤魚鮮和一壇陳年老酒;後來不夠又上了十斤熟牛肉、兩隻燒雞、一大壇村釀,外帶阮氏兄弟以前欠的房費,總花費才2兩銀子,想想古代銀子是多值錢。而《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第一次請黃蓉吃飯,花費了20兩銀子,換算人民幣是4w左右,所以黃蓉見郭靖第一面就會喜歡他了,因為這郭靖是富二代啊。

而碎銀的產生就是因為銀子的購買力太強了,上面都說了官府制銀錠一個50兩,一個銀錠換算人民幣是10w塊錢左右。放到現在你敢帶十萬塊錢出門嗎?這個銀錠不僅太重而且目標又大,帶在身上實在麻煩。於是就有人將錠銀用利器割開,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進行交易,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攜帶方便。

而讓碎銀流通到市場,又將碎銀回收鑄成元寶的機構便是錢莊了,錢莊便相當於得今天的銀行。一般錢莊有專門的銀匠和製造碎銀的模子,這個模子上面有一些小洞,這些洞的大小一致,銀錠融化之後倒在這個模子裡面,這樣碎銀便誕生了。然而很多銀匠喜歡弄貓膩,他們在製作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一般來說用碎銀付款是很麻煩的,小二都會用特定的稱來稱重量,還會觀察銀子的顏色,如果是生意老手用牙齒咬一下便知道了。像電視劇中吃完飯拿著碎銀往桌子上一扔,在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要不然古代官府,為何製造出很多小面額的銅錢,就是為了讓日常生活交易變得方便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瀟說史 的精彩文章:

北京一茅房下發現古墓,專家清理挖開之後,是少數民族開國皇帝
比西漢戚夫人還慘的女人,頭顱被拿來四處展覽,髀骨做成了琵琶

TAG:瀟瀟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