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將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
在《太吾繪卷》扛著國產獨立遊戲的大旗拿下Steam周銷量榜冠軍的同時,另一款同樣是國產獨立遊戲的《中國式家長》走進了玩家的視野里。
借著太吾的東風,有著相似出身的這款遊戲受到了來自各大UP以及主播的關注。
即使國慶節飄蕩在外,
好多人吶酒店空調有問題計程車司機不加錢不走好煩吶啊啊啊,
手談姬依舊用自己的筆記本體驗了一番。
姬旅遊暫時沒空肝手游,姬友們忍耐幾天吧。
在
《中國式家長》
中,玩家將扮演一個降生在中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里的孩子,體驗從出生到高考的過程,並最終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成為社畜。
伴隨著爺爺奶奶慈祥的面容和母親溫柔的微笑,「我」沐浴著陽光降生在這個陌生的世界,面對著一切未知的事物,懵懵懂懂的「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出生之後,玩家將會通過消耗行動力進行消除遊戲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屬性點,在行動力耗盡之後通過「安排」選項卡中的事項過渡到下一回合。遊戲總共48回合,回合結束則遊戲結束。
開始第二回合時,玩家可以為自己取一個名字,並且在新出現的學習路徑中有針對性地提升你的各項屬性點。
想要成為智商超高的天才兒童,還是極具魅力的社交達人,都取決於玩家在遊戲中制定的策略。
你永遠不可能十全十美,因為資金有限,身為你的起跑線的父母早就輸給了有錢人……太真實太慘烈了……
遊戲中的日程有學習和娛樂兩大類,而隨著角色年齡的增長和隨機事件的發生,可選的事項會越來越多。
行動力耗盡之後,玩家需要從可選事項中挑選六項組成一回合的日程,而不同的事項選擇對角色的屬性影響也各不相同。
你可以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告別所有娛樂方式,最後也許就能考上不錯的大學;也可以醉心於玩耍,肝遊戲、追星、看電影怎麼瘋怎麼來,在想像力、記憶力提高的影響下不僅多才多藝,把妹也是一把好手。
但埋頭苦讀的會陷入終日焦慮之中,太過貪玩的最後也必然面臨著名落孫山。
《中國式家長》似乎想要以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警醒接觸到這款遊戲的人。
遊戲的具體細節也十分還原現實。
比如,家庭方面,遊戲中的媽媽會因為「面子」和各路親戚開展攀比大戰,製作組以回合制的方式將媽媽與親戚的言語化作彼此的攻擊手段。
通過炫耀自己的孩子多麼有出息來給對方造成傷害,這不正是許許多多的人經歷過的「
別人家的孩子」
嗎?
可惜的是製作組並沒有在面子大戰的戰鬥系統上有所用心,選擇固定且單調,幾乎沒有策略性可言,玩過兩三次後就有直接跳過的想法了。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中會設置有模擬過年推脫紅包的小遊戲,真實地反應了一邊說「阿姨,我不能要」一邊把褲兜張得特別開的童年形象。
推搡過程中,你需要控制點擊的頻率,把紅包推到橙色區間右側會獲得「孩子真懂事」的誇讚而失去紅包,被推到橙色區間左側便被家長認為不禮貌,沒收掉得到的零花錢。
如何「恰到好處」地將紅包收入囊中,是這個小遊戲中所需要注意的。
比如,個人成長之路上也會面臨諸多不順或選擇。
人嘛,春心萌動總是難免的,你心動了別人沒心動是正常的,你心動了別人也心動了你家長不心動更是非常常見。
《中國式家長》就為玩家提供了多個可攻略對象。
但是本身表情一成不變的立繪加上固定句式的答覆,實在很難讓人覺得有趣。
尤其是在與妹子深入交流之後最明顯的變化只有好感度數值的增減,讓這個看似大有可玩的系統變得索然無味。
談了戀愛更要談學習。
學校就如同社會的縮影,競選班幹部時這句話更顯得深刻。
想要成為一名班幹部,既要和老師同學搞好關係,還要在品行上做出良好的榜樣,更要時刻面臨著來自對手的指責和控告,哪怕都是空穴來風。
課間閑暇之餘,玩家可以前往商店拿著和父母索取的零用錢來購買一些可以提升的道具,棒棒糖、辣條、四驅車以及小豬儲蓄罐,應該都是屬於開發者童年時代才有的回憶。
姬才17很年輕才沒有這些呢!
而隨著角色年紀的增長,商店中會出現新的可購買物品,購買教輔資料提高成績還是購買手游充值卡進行氪金皆由玩家自己來選擇。
在經歷了幼兒園到高中多年的學習歷程之後,玩家終於迎來人生中尤為重要的一次轉折:
高考
。
而高考的到來也標誌著這款遊戲一周目的告一段落,步入社會的「我」在家長安排的相親下結婚生子,並將自己未完成的期望寄託於下一代。
這款遊戲早在2017年姬就有所耳聞,當初還是作為一款手游在某平台上進行宣傳,時隔一年居然先登陸了PC平台,也是挺出人意料的。
作為一款售價36元的遊戲,本作的質量其實只能算一般般,不論是遊戲性還是劇情方面都只裝了半桶水,個別文字描述也偏尷尬。
二周目及以後的遊戲內容基本沒什麼太大的不同,你能享受到屬性加成與熟悉遊戲後了解到的優勢選項,其他的一切如常。
但為何能獲得特別好評呢?
題材引起的共鳴與具有情懷的細節至關重要。
早在一年前某手游平台提前放出預約界面時,這款遊戲就獲得了極大的關注,既不是因為在預約視頻中出現了讓人眼前一亮的玩法,更不是有出色的美工吸引眼球,而是玩家們對自己家長進行的吐槽讓這款遊戲的評論區熙熙攘攘。
中國式家長到底是什麼?手談姬從度娘上找到了這樣一個說法。
《中國式家長》這款遊戲的本意也許就是讓玩到它的人能在將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避免出現遊戲中所犯的失誤,給孩子良好的生長環境。
但真的玩到這款遊戲,你會發現,
遊戲里虛構的
家長對遊戲里的你的走向影響有限
。除了出生後的家庭條件,在家長期望、親戚對決和幾個固定的流程中出現,這款《中國式家長》中家長的存在感實在是低。如果把遊戲比作一篇文章來看,這篇文章就完完全全地偏題了。
這個名字似乎更適合這款遊戲
而偏離主題後再去體驗這個遊戲,在無視「國產獨立遊戲」這個加分極高的光環後,這款遊戲更像是一個低配版本的模擬人生。
聽著雖然曲子不錯但一成不變的音樂,看著永遠是一個表情的立繪,你能玩十幾周目,那姬敬你是條漢子。
翻看遊戲的評論,大多數人都在一邊倒地批評中國的教育,並摻雜著私貨將逼迫自己好好學習的父母批判一番,並渴望獲得別人的共鳴。
然而,當人們真正地談起這款遊戲時,除了個別記得完全以娛樂的心態進行遊戲的玩家,
大多卻以比自己父母更嚴苛的方式來壓迫著遊戲中這個完全處於自己掌控中的可憐蟲。
完全告別娛樂,填鴨式的學習,生命中除了教輔資料沒有任何有趣的東西,只是為了「考取名牌大學」。
這樣的「家長」,和玩家自己所吐槽的對象又有何不同呢?
是的,在這款遊戲中,你既扮演你自己,又扮演著上帝一般的家長。
遊戲有時候像一面鏡子,照得出現實中你看不到的地方。
在遊戲中強迫孩子告別一切娛樂方式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書獃子去考取名牌大學的你捫心自問,將來,你真的不會成為「中國式家長」嗎?
也許,已經畢業步入社會甚至有了小孩的姬友已經能感受到了,將「我是為了你好」「趕緊去學習」這些話掛在嘴邊的無奈。
也許,我們終將變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笑)。
PS:本作在steam與wegame上均有售。
※難得見到如此清新脫俗還沒內購的生存遊戲,只是主角的秋褲嚇了我一跳……
※遊戲肝帝的最高境界:生孩子前一刻還在打素材……
TAG:手談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