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五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分析
現代農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範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
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為紐帶,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有效促進農產品增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突出體現農業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各種形式的示範園網路。
一、為什麼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建設生產加工加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部和財政部建立推進協調機制,成立以農業部部長和財政部部長為組長的工作小組,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
(一)、理論基礎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理論支撐:發展極理論、產業集聚理論、產業鏈理論。發展極理論是把要素資源集投在某個區域,優先發展,產業集聚理論是通過產業集聚產生外部的優勢,產業鏈理論就是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這三個理論,以及農業多功能性理論、休閑農業、綠色農業、中醫農業等多種理論支撐下發展起來的。
理論基礎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現實背景
十三五全國農業規劃、現代農業規劃作出以下兩個判斷,判斷一: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階段。具體表現: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台階,農業物質技術裝備達到新水平,適度規模經營呈現新局面,產業格局呈現新變化,農民收入實現新跨越,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判斷二:我國農業已進入發展動力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發展結構優化的時期,主要表現:
1)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2)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問題日益凸顯;
3)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農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
4)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動力轉換的背景下,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以上四個體現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綜合這兩個判斷,我國農業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如何轉變?總體思路就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手就是「三區三園」,其中重要一個園就是現代農業產業園。
(三)、創建意義
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新標杆,為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新平台,為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探尋突破口,為農民持續增收探索新機制,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開闢新途徑。
二、如何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概念與特徵
1、概念。按照政府搭台、企業唱戲、農民受益、共享發展的方式,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明確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區域範圍,建設水平比較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台。
2、特徵。1)以農為本,規模化種養為基礎;2)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要素集聚;3)融合發展,「生產+加工+科技」融合,一二三產聯動,拓展農業多功能,產業鏈、價值鏈提升發展;4)邊界明確,有邊界無圍牆,地理位置有邊界,輻射和帶動作用無圍牆;5)水平領先。
(二)、創建要求
1、申報材料要求。今年農業部四十號文件提出,申報材料中產業園要有基礎,創建要有新思路,創建方案需包括九個內容:發展現狀、功能定位、思路目標、創建內容、帶動農民、支持政策、運行管理機制、報賬措施、相關證明材料。
2、申報程序。產業園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向地級以上市農業局、財政局提出申請,地級以上市農業局會同級財政局篩選審核後向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申報,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競爭性評審,擇優報省政府同意後,推薦報農業部、財政部。農業部、財政部聯合組織材料審查、實地核查和現場答辯三級審查,最後公示創建,先創後認,邊創邊認,不創不認,批准創建以後擇優認定,認定不合格繼續創建,如果合格,兩年創建期,第二年授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
申報程序
3、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四梁八柱」。
重點介紹其中5個:目標、條件、任務、管理、聯動帶農。
1)創建目標。按照「一年有起色、兩年見成效、四年成體系」的總體安排,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區、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
2)創建條件。發展功能定位準確,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帶動農民作用顯著,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組織管理健全完善。
3)創建任務。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現代農業示範核心區。
4)管理機制。要完善管理機制,建立運營機構,優化營銷環境。
5)聯動帶農。實現農產品由簡單買賣向契約合作轉變,土地由簡單流轉向股份合作轉變,扶持資金由新型主體享有向農戶共享轉變,農村資產由權屬不清、閑置分散到產權明晰、整合盤活轉變。
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要嚴守「五不列入」的申報底線要求,即「機器人戴草帽」的不列入,一家獨大、一家獨辦的不列入,只有生產、沒有加工的不列入,產業園範圍過大、過小的不列入,工作部署推進不力的不列入。
三、五大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分析
1.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改傳統的水稻-油菜種植模式為「稻菜輪作」「稻藺輪作」種植模式。計劃播種糧食100.78萬畝,種植蔬菜45萬畝,種植藺草3.5萬畝,水果面積穩定在29.5萬畝;同時,整合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園區內農田基礎設施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無污染、旱澇保收」標準規劃建設。此外,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在園區建設中,不斷強化技術服務和創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2.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在加速現代農業進程中著力推進了土地規模化經營,收到了較好的成效。通過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稻米等農作物高度智能化生產。通過將病蟲害、田間水位、水質、視頻等感測器及攝像頭安置於田間地頭組成的監控網路,實現全方位、多維度採集園內稻田的各類信息和實時視頻圖像,實現對稻田「四情」即苗情、墒情、病蟲情、災情的實時監控。該園區還能實現對稻米收穫、運輸等信息的彙集、傳輸、分析、決策等功能。在五常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農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監測、精準化作業、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決策、信息化服務。
3.浙江省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長三角區域中心,慈溪市北部沿海,毗鄰杭州灣跨海大橋和規劃的杭州灣跨海鐵路,瀋海高速和即將開工的杭甬複線高速穿區而過,交通便捷。產業園已累計投入50多億元,路、溝、渠、水電及冷鏈等基礎設施配套到位,一批投資大、示範帶動性強的重點產業項目開始顯現效益。主導產業清晰,已基本形成優質糧食(4萬畝)和精品蔬果(9.1萬畝)兩大主導產業,綠色生態循環等配套產業(畜牧養殖業)和糧食蔬果加工產業健全,出口蔬菜等全產業鏈基本形成,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主體實力強大,目前已擁有正大集團、西部牧業、海通食品集團等國內外龍頭企業25家。
4.貴州省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水城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水城縣獼猴桃產業示範園區基礎上創建的,主導產業為獼猴桃和茶葉。產業園覆蓋水城縣5個鄉23個行政村,涉及農戶15.16萬人,涵蓋3個園區、11個市場、5個研發中心,布局統籌合理,是水城縣現代農業核心區域。
5.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橫縣是「中國茉莉之鄉」,茉莉花、茉莉花茶產量佔全國8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加工基地;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權威發布:「橫縣茉莉花(茶)」區域品牌價值為180.53億元,是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並成功入選中國茶葉類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榜;產業園是在2014年啟動創建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基礎上開展創建,2016年產業園內主導產業年產值達31.9億元,占產業園總產值的9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2元,高於當地的34.88%以上。
特色鮮明、方向精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如何打造?園區怎樣進行規劃、如何布局?哪些園區才是國家支持的典範?中商產業研究院可以為您一一解答!
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產業規劃項目有著豐富的經驗及強大的資料庫信息,「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是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提供從策劃諮詢、規劃設計到落地運營三位一體的全案服務。中商具有20多年的產業研究服務經驗,為超過500家海內外知名企業(機構)提供過數千項專業服務,提供超過5000項國內外企業產業研究案例,累計獲得超過10000家客戶高度好評,擁有豐富的產業新城、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等類型項目規劃經驗。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鄉村振興產業研究報告》。
※2018年1-7月內蒙古自治區鋼材產量為1302.6萬噸 同比增長16.6%
※2018年7月吉林省合成洗滌劑產量為1.03萬噸 同比下降40.8%
TAG:中商情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