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獨角獸寒武紀已生變數,中國AI晶元搶跑者前路未明

獨角獸寒武紀已生變數,中國AI晶元搶跑者前路未明

作為生命與物種大爆發的重要時代,"寒武紀"這個名字具備了獨特含義。早已是中國 AI 獨角獸的 AI 晶元方案供應商寒武紀,無疑也期望在中國 AI 產業中扮演的開創者角色:期望以架構設計者,以及生態主導者的雙重身份,帶動中國 AI 產業的發展。

誠然,過去數年中國 AI 產業猛爆成長,寒武紀也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寒武紀的市場耕耘表現並不如其估值般的亮眼。首先,其在終端的客戶一直未能成功拓展開來,雖然寒武紀官方曾表示已經有不少客戶正在考慮或已經引入其架構,但實際上,寒武紀截至目前為止,在市場上出貨的唯一終端客戶就是華為。

其次,寒武紀也推出了雲端方案,而這個方案不只是 IP,寒武紀也要推出實體計算卡,這個作法就有如 Arm 推出自己的手機晶元,也等同是在告訴市場,要用寒武紀的 IP 來製造晶元,可能第一個遭遇的對手就是寒武紀。在此情況下,除了中科曙光的合作以外,也沒有其他新增的客戶信息,甚至原有的終端客戶華為也要轉用自家的昇騰方案,徹底擺脫寒武紀。

剛於 10 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華為的 AI 發展戰略終於顯露真身,不僅徹底和寒武紀切割,甚至針對的市場也是直接對標寒武紀。

(來源:DT君攝)

那麼,寒武紀對產業而言,最終真正對 AI 產業具有革命性的意義?還是只會落為「無情送潮歸」的結局?

毫無疑問,寒武紀已經證明自己具有技術實力,但有技術恐怕還是不夠,寒武紀的產業地位,以及寒武紀未來發展如何?從目前 AI 產業的狀況來看,其實不容樂觀。

與華為的合作充滿弔詭氣氛

作為目前唯一已經上市的寒武紀相關架構,寒武紀在華為的麒麟晶元中已經出現了兩代產品,其不論在麒麟 970 或最新的麒麟 980,都扮演著對推動 AI 生態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作為兩代麒麟晶元的核心功能,華為與寒武紀的合作卻顯得相當不一樣。

在 2017 年底,麒麟 970 發布會之初,其實市場就已經抓到不少華為正在布局 AI 功能的蛛絲馬跡,而隨後的發布會內容雖然提到新款麒麟晶元採用了 AI 核心,但華為不只拒絕透露其架構來源,而當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送出恭賀採用寒武紀架構麒麟晶元正式量產的公開祝賀信,華為的態度並非欣然接受,而僅強調其 AI 能力主要來自於自家研發 10 年的積累。

而在 2018 年 9 月麒麟 980 面世之後,華為同樣極力淡化其 AI 計算架構出處,僅僅強調是出自於華為技術。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其中端麒麟 700 系列方案就沒有如同 900 系列一樣採用來自於寒武紀的 AI 架構,反而使用來自於 Arm 的 Project Trillium。華為早在麒麟 960 時就已經與 Arm 合作建立基於 Arm 計算架構的 AI 算力與框架核心,麒麟 970 雖然改用寒武紀的架構,但與 Arm 的合作卻從未中斷。

(來源:DT君攝)

另外,華為也積極在推動自己的 AI 計算布局,昇騰方案便是完全自製的 AI 計算架構,不只針對雲計算,也要擴及所有終端 AI,這也代表對產業而言,寒武紀的地位並非不可替代。

也因此,寒武紀處於相當尷尬的地位,目前主流的框架都是他人發展的現成成果,而在 Google、微軟甚至 Facebook 等公司的推動之下,支持多種框架的加速已經是所有可編程 AI 晶元/計算架構的必備功能,開放是 AI 晶元的賣點,而演算法的發展也是各家 AI 晶元為了確保自家產品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向,但寒武紀專註於發展 AI 的通用計算硬體平台,在演算法方面卻沒有太多著墨。這讓寒武紀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就是:原本寒武紀是要推出來替代其他如 GPU、FPGA 等 AI 計算方案,但反而自己也變成可被替代的一份子。

中國終端晶元客戶多已採用現成架構,改變生態難度高

除了華為以外,觀察目前在中國 AI 產業中的各種方案,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包含 DSP、GPU、FPGA,以及各種為視覺識別、語音識別等特化的 ASIC 計算架構,對這些業者而言,能夠滿足其商業上的目標才是重點,採用的架構來源並不重要。而考慮到既有架構已經相當上手,就沒有必要為了換而換,否則徒增更多人力與技術研發支出,且效果也未必更好。

要如何擁擠的市場中凸顯自己的定位是寒武紀目前遭遇的難題,畢竟 AI 計算架構相對其他架構來說是屬於比較單純、容易開發的架構,晶元架構已經不是主角,在晶元中運行的演算法與框架,甚至是整套開發工具才是重點。如果沒有辦法說服既有市場玩家自己的開發體系更具優勢,那麼想要改變現有的 AI 計算生態更是談何容易?

(來源:NVIDIA 官網)

其實過去 AI 計算業界也有不少把 NVIDIA 當作假想敵的案例,但這些廠商卻無一真正取代了 NVIDIA。畢竟 NVIDIA 作為開創 AI 產業的重要推手,靠的不是單純的架構效率,而是包含軟體生態、開發工具的完備,以及從底層到上層的完整教育傳承,期間投入的時間超過 10 年以上,並且布局各種產業,最終才得到現在的市場地位,另外,NVIDIA 一開始就是以全球市場為目標,而不是僅僅守在特定市場,畢竟生態講究的是規模,如果不能獲得客戶認可,要改變,甚至要建立自己的生態,只能說難上加難。

華為昇騰 AI 計算方案,或將讓寒武紀面臨最大挑戰

在專業計算領域,寒武紀和中科曙光的合作相當緊密,二者利用寒武紀架構打造出針對推理應用優化的 Phaneron 伺服器,與一般雲端 AI 伺服器著重學習不同,Phaneron 針對超低延遲的推理計算服務,在應用上面向包括相關產品應用在影片安防、網路、廣播媒體娛樂、製造與自動化、金融、醫療、物流交通、零售和新興領域等應用,提供服務商更低延遲的實時 AI 服務。

另外,Phaneron 在硬體神經元虛擬化、寒武紀深度學習指令集、Caffe、Mxnet、TensorFlow 等支持非常全面,可以滿足更具彈性的各種 AI 計算環境的需求,而根據寒武紀的說法,其性能表現都屬業界一流。

(來源:華為官網)

另一方面,寒武紀也協助中科曙光,打造出快速開發應用的智能平台—" SothisAI 」。SothisAI 主打異構融合、簡單易用、彈性靈活、可快速部署等,通過 AI 統一異構編程模型、AI 計算力動態實時分配演算法、AI 基礎性能函數等,快速響應和釋放 AI 所需的計算力。戰略上,SothisAI 將作為平台服務,支撐其通用 AI 服務,以及行業 AI 服務。

乍看之下,寒武紀似乎有了可和 NVIDIA 相提並論的架構,又有了堅實的合作夥伴,看來穩了?然而真相往往很殘酷。

華為近來被揭露的AI 計劃,其目標市場針對了雲端與終端 AI 計算而來,華為稱之為全場景計算能力,達芬奇架構不僅將是真正完全自有的 AI 晶元架構,針對雲端應用,也與之前寒武紀一樣是把最大假想敵設定為 NVIDIA。

其實「自有」這兩個字過去對華為而言定位相當模糊,比如說華為在新近兩代的麒麟晶元都採用了來自寒武紀的 IP,但是在行銷作為上,卻都強調自有自研,不希望媒體把寒武紀與麒麟的 AI 計算單元掛勾,背後原因,就是華為正在布局自有的 AI 晶元計算體系,寒武紀只是過渡時期的救急方案。

於 10 月 10 日在上海舉辦的華為連接大會中,被業界盛傳的AI晶元終於顯露真身,不僅徹底和寒武紀切割,甚至針對的市場也和寒武紀高度重疊。

圖|華為昇騰 910晶元(來源:華為)

華為在會場上發布了兩顆 AI 計算晶元,第一顆 AI 晶元是高端昇騰910,其算力可以達到 256TFOPS,是目前全球已發布的單晶元計算密度最大的 AI 晶元。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介紹,即使是目前 計算力「最接近」910 的 NVIDIA V100,910 的計算力不但大勝,而且是遠遠高出一倍。而基於這顆晶元的方案預估將在 2019 年二季度正式上市。

同時,華為基於 910 技術的昇騰 plus,將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分散式訓練系統。徐直軍介紹,通過把 1024 個 910 連接起來,構建一個 AI 計算機群,可提供高達 256 個 PFLOPS 的超高 AI 計算能力,從而實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來訓練你的模型,不管多複雜的模型。

圖|華為昇騰 310晶元(來源:華為)

而華為發布的第二顆晶元,則是已經量產的昇騰 310。這個 SoC 屬於昇騰的迷你系列,其在最大功耗僅 8 瓦的情況下,整數精度的算力達到 16TFLOPS,同時 310 還集成了 16 個通道的高全高清視頻解碼器,是目前面向邊緣計算產品最強算力的 AI 晶元,也可以用於數據中心的訓練和推理。

未來還有更多昇騰系列將會推出,涵蓋範圍可能包含手機在內的消費類終端,這也意味著,寒武紀將從華為的產品線中徹底消失。華為並不會對外零售昇騰晶元,而是以之打造自有方案,並對客戶提供方案的銷售和服務。

華為在伺服器 AI 計算方案走的路線與寒武紀如出一轍,不僅推出晶元方案,也積極推動生態經營,也因此,未來寒武紀、或寒武紀的客戶推出方案,其在中國市場的最大敵手,不是 NVIDIA,而是華為。

寒武紀的下一步?

作為核心架構的供應者,最希望的就是大幅增加授權的客戶,並藉此建立堅實的生態。然而寒武紀在這方面的成績並不出色,消費端客戶僅有華為,伺服器端則尚未量產,但是在這個時間點,寒武紀同時迎來可能失去客戶,並確定增加最大對手的雙重打擊。

寒武紀作為新創事業,僅僅短短數年的發展就要求要有極為龐大的客戶基礎其實是強人所難。但寒武紀的技術概念雖好,卻沒有足夠穩定可靠的獲利模式,並藉以形成生態,且 AI 產業日新月異,早和當初構想設計 DianNao 相關架構時有很大的差別。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中國市場對寒武紀抱以殷切期盼,希望能為中國 AI 產業帶來不同的空氣,但如今不同的外來計算架構早就稱霸一方,即便單單在中國市場,AI 方案的選擇也是多如牛毛,加上過去的客戶華為轉身一變成為最大敵手,寒武紀想在這麼險惡的市場殺出一條生路,前景不容樂觀。

或許寒武紀應該重新考量其 IP 授權的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市場特性,並重新調整商業策略,以相對成熟的開發生態,重新走封閉模式,並盡量爭取想在中國做生意的國際大客戶,不僅創造營收,也要創造可見度,否則現有的業務模式或將很快就會走到盡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一篇關於青少年性轉變的論著,引起LGBT群體、學界激烈爭辯
美日大廠開炮,中國廠商遭SD專利費瞄準,快閃記憶體價格恐被一刀剖開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