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傅恆死前最後一戰,準備撤軍卻奇蹟獲勝,影響了東南亞的格局
富察傅恆死前最後一戰,準備撤軍卻奇蹟獲勝,影響了東南亞的格局。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從馬上打下的天下,它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來都是因為那些驍勇善戰的滿族勇士四處征戰,在清朝建立之初,那些士兵們還是特別的勇猛,從骨子裡就流露出一種血性,這種血性伴隨著他們的一生,直到他們死去。當那群打下天下的先驅功臣相繼離開人世之後,清朝似乎就少了一種東西。
後來當兵的那些人因為沒有經歷過大的戰爭,一直生活在盛世當中,所以就變得特別的軟弱,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缺乏訓練。所以到了雍正乾隆兩個朝代的時候,那些將士們大多都是吃著軍餉不幹實事,以至於當清朝受到他國的侵略時,他們沒能像以前那般驍勇善戰,反而節節敗退,戰績不堪。
乾隆二十七年,與中國西南地區接壤的緬甸開始不斷騷擾中國。那時候緬甸是由崇尚武力的貢旁王朝統治,在他們的統治下緬甸的軍事實力變得十分的強大,而且他們還大力的發展軍事,無論在那方面緬甸都是一個武力值超強的國家。除了騷擾中國西南地區以外,他們還派兵進攻泰國,曾一度攻佔下泰國,擴大了自己的領地。
當然緬甸的大部隊還是用來攻擊清朝的,清朝在得知有人入侵之後,朝堂上分為兩種派別。一是認為緬甸已經崛起了,不能放鬆對他們的警惕,要派大軍過去攻打,爭取一次性消滅他們。還有一種則是認為緬甸實力太弱,他們騷擾西南地區也只是跳樑小丑的舉動,不必要放在心上,只要當地的一些官兵就能夠解決他們。而這兩種觀點的爭執最後還是要由乾隆來決策的,乾隆心裡想著,他統治下的清朝是一個盛世王朝,既然有人敢挑釁他那就派兵打敗他們,不過小小的緬甸沒必要興師動眾,只要西南地區的一些官兵即可。很顯然乾隆贊同了第二種方案。
可是事情往往並沒有想的那麼容易那麼簡單。在雲貴總督劉藻的帶領下,清朝被緬甸打的無法還擊,損兵折將,還丟失了一些領地。乾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十分的惱火,覺得這個雲貴總督太無能,根本不適合帶兵打仗。劉藻便解釋道,緬甸人不按常理出牌,他們打的是游擊戰,我軍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的經驗,所以才會吃虧。於是乾隆便給了他第二次機會,可是他還是失敗了。失敗以後他怕乾隆責怪連累家人,便自殺謝罪了。
劉藻死後乾隆立馬換了一個雲貴總督,希望他能夠帶領士兵們打個勝仗。這個新上任的總督是之前做過陝甘總督的楊應鋸,這個人的能力應該是可以的,不然乾隆不會調他去做總督的,只是在當時的那群高官眼中,緬甸實在是太弱根本不屑於去跟他們作戰。懷著這個輕敵冒進的思想,楊應鋸和前任總督劉藻一樣,最終以失敗告終。他也因為欺上瞞下被乾隆處以了死刑。
在兩任總督都失敗後,乾隆開始著急了,也不敢在輕視緬甸這個國家了。這回富察家族開始登場了,領兵的是富察傅恆的侄子,富察明瑞。乾隆給明瑞調撥了3000的精銳騎兵,攻打緬甸的兵力達到了2.5萬。然而,第三次攻打緬甸還是失敗了,因為前兩次作戰時,緬甸方面一直是雙線作戰,主力都跑去打暹羅了,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只留了部分兵力在家防守。而清朝的第三次進攻時,主力已經佔領了暹羅首都,並從暹羅撤回,加入了對抗清朝的戰鬥。所以明瑞一開始佔盡優勢,但伴隨著對方主力的回防以及清軍的水土不服喪失戰鬥力,清軍逐漸陷於弱勢,眼看著大勢已去,明瑞自盡了。
接連三位大將失敗,讓乾隆不得不派出自己最得力的大臣,也是朝堂上最有能力的大臣富察傅恆上了戰場,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大帥哥了。讓他來指揮這場戰爭,希望他能後力挽狂瀾拯救敗局。乾隆總共給了他三萬的兵力,而且還是水陸兩軍一起。
面對強大的兵力,緬甸毫無還手之力,再加上這時候泰國那邊也有人反抗緬甸的統治,兩線作戰緬甸根本耗不起。看到這種情況後,傅恆立馬乘勝追擊,進入了緬甸的腹地。
可是清朝的軍隊大部分來自北方,根本受不了南方這種潮熱的天氣,很多人都受到了瘴氣的威脅,身體機能極速下降,重病不起。主帥傅恆也未能逃過一劫,患有重病。就在富察傅恆準備撤軍時,卻奇蹟獲勝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時緬甸軍方,根本不知道清朝的這種情況,急於求和不然自己就要亡國了。乾隆知道這個情況後連忙讓人同意議和,並派人把傅恆接了回來。沒過幾個月傅恆就因為這次的瘴氣離開了人世,這也是富察傅恆死前的最後一戰,雖然傅恆力挽狂瀾卻染病身亡。在他死後,泰國的軍隊成功的打敗了緬甸,而緬甸又回到了最開始的狀態,東南亞的格局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乾隆最愛的五阿哥永琪怎麼死的?他得了一種怪病,現在這病很常見
※一明朝大富豪娶了十幾個老婆,後來卻跑去當乞丐,死前說出了原因
TAG:不一樣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