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歷代帝王都長什麼樣?

中國古代歷代帝王都長什麼樣?

看歷史看世界

者按

唐代畫家閻立本善畫台閣、車馬、肖像,尤其是重大題材的歷史人物畫和風格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有一幅傳為閻立本所作的《歷代帝王圖》。這幅作品是公認的中國古代繪畫的早期作品。作品名為「歷代帝王」,但保留至今的畫面上僅有唐代之前的歷代帝王十三人,以及他們身邊的各類侍從四十六人。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9月刊原創內容。

換個角度看歷代帝王十三人

畫面從右至左,帝王分別是前漢昭帝、後漢光武帝、三國曹魏魏文帝、三國東吳主孫權、三國蜀主劉備、西晉武帝、南朝陳宣帝、南朝陳文帝、南朝陳廢帝、南朝陳後主、北朝周武帝、隋文帝、隋煬帝。

帝王形象來自何處?

這十三位帝王神態各異,著裝亦不同。畫面右側第一位是前漢昭帝劉弗陵,他是漢武帝少子,在位十三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二十一歲時駕崩。畫面上最後一位皇帝是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公元617年,宇文化及發起「江都兵變」,將其縊殺。

如果《歷代帝王圖》的作者是閻立本的話,那麼南北朝與隋時代的圖中帝王,閻立本或許有緣目睹。然而,這僅僅是一種歷史事件的可能,現實中,閻立本是不太可能見到這麼多歷代帝王的。至於漢昭帝、漢光武帝、魏文帝等兩漢三國帝王,以及西晉時代的晉武帝,閻立本無論如何都無法親見。

東漢光武帝劉秀

更何況,現在的學術分析認定,《歷代帝王圖》實際分為不同時期創作的兩個部分,其中前漢昭帝至陳宣帝這一段為北宋後補,陳文帝至隋煬帝這一部分創作時間較早。因此,《歷代帝王圖》的作者是否是閻立本,學術上依舊存在爭議。畢竟,閻立本不可能在北宋之後,繼續創作這幅作品的前半段。

既然《歷代帝王圖》的作者,不太可能親眼見到畫面中的這些帝王,那麼,他創作這些帝王像時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姚思廉在《陳書》中記載陳後主曰:「後主生深宮中,長夫人之手,既屬邦國疹瘁。初懼貼危,屢有哀矜之詔,後稍安集,復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唯寄情於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以衡軸……政刑日紊,屍素盈朝,耽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眾叛親離,臨機不寤生,自投於井冀以苟生,視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

陳後主

從圖中人物形象來看,陳後主身著弁服,其色白,微泛粉色,戴黑色鹿皮弁冠,身材矮胖,皮膚白凈,右手微抬至下頜處,身材上頗有文弱之態。這種神態與史書對於陳後主的記載倒是大致相同。

與陳後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身邊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從畫面上看,周武帝身著黑色的袞冕服,戴冕冠,濃眉大目,剛須長髯,體格魁梧。這種圖像描繪與《周書》中對於周武帝的記載頗為符合:「沉毅有智謀……號令懇惻,唯屬意於政。群下危服,莫不肅然……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至於征伐之處,躬在行陣,性又果決,能斷大事。」周武帝在位期間,擴大府兵制,完善均田制,重用關隴政治集團,並實行表面鮮卑化而實際漢化的政治措施。575年舉兵伐北齊,577年滅之,統一中國北方。如此英明神武之君,其所作所為正與畫面人物氣場相同。

陳宣帝

因此,我們可以大概推斷,《歷代帝王圖》的創作者,雖然並未見過圖中所出現的若干帝王,但他對於人物面目與氣質的刻畫,卻基本依照歷代帝王在位期間的歷史事實和史料記載來進行描繪——儘管人物面目是虛構的,與真實人物有一定差距,但畫面與這些帝王所呈現出的歷史氣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此外,細看畫中人物的衣著打扮,多數均為唐代風格。伍莉莉在《歷代帝王圖之服飾探析》中曾分析:「《歷代帝王圖》所描繪的十三位帝王,其中七位著的是冕服中的袞冕服。從漢光武帝劉秀到隋文帝楊堅七位帝王相差約600年,《(歷代)帝王圖》沒有按照他們所屬時代來繪製其服飾,他們所著的袞冕服大致相同,基本符合《舊唐書 輿服志》(的記載)。」這一點,從旁證明此圖最可能為唐代所作,也佐證了作者是依靠想像繪製了此圖。

帝王服飾示意圖

究竟是誰畫了《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的作者是否是閻立本,目前在學界是存有爭議的。這幅作品被定為閻立本所作,主要是因為北宋名臣富弼對這幅作品的題跋。其曰:

「閻立本家世善丹青,故文藝之外,頗過之,正觀中時為主爵郎,圖此列帝像,大特妙觀,其容止有(旁有一小字「殊」)別尊卑異宜,固非庸常畫工所窺其閫域,總章年嘗相唐高宗,官至中書令,位顯而畫跡難得,故傳於世者少,雖(以下文字缺漏,不可讀)都之大。唯王金吾家有西升經(以下文字難以辨識,有半數文字缺漏)庚子洛陽富弼記。「

這段題跋,在作品畫心之後,絹本所作,但是損壞已經很嚴重了。今日我們所能看到的這段題跋的第一個字,已經無法辨認,而第二個字是「過」。顯然,這段題跋的前面部分已經丟失。又因為時間久遠,題跋損毀嚴重,大多文字難以辨識,或已經脫落。

富弼現存題跋的「健康」狀況,與此圖的情況很相似。此圖在流傳過程中損毀嚴重,也經過多次修補裝裱。根據波士頓美術館官方的提示,這幅作品,從右往左,第二、三帝;第四、五帝;第六、七帝;第七、八帝;第九、十帝之間,共有五處隱約可見的斷痕。這說明,這幅作品的重新裝裱應當是將已經破損斷裂的幾段重新裝裱在一起,並最終形成今日模樣。

北宋之後,這幅作品遞藏有序,作為閻立本難得一見的畫作,這幅作品也受到了不錯的保護。我們很難想像,這幅作品曾經歷過怎樣的浩劫,才最終變成今日這幅模樣。

歷代帝王圖畫心

回到題跋和畫面本身上來。關於此圖的作者是否是閻立本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富弼作為第一個肯定此圖作者為閻立本的人,其依據為何。在今日看來已很難解釋清楚。

或許,富弼的時代,因為距離唐代時間不遠,還有一些可資佐證的直接記錄。富弼的題跋,直接影響了後代學者對此圖作者的認識,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此圖的作者一直被認為是閻立本。

今天,學界關於此圖作者的歸屬,實際有三個不同的觀點:其一,作者為閻立本;其二,作者為郎余令;其三,作者為楊褒,認為此圖是楊褒的摹本。三種觀點中,尤其以閻立本、郎余令較為突出。

關於閻立本的說法,源自富弼,此後為歷代鑒藏者所採用。郎令余說也並非沒有道理。根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記載,初唐時,郎余令曾繪製過歷代帝王圖像。其文曰:「郎余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賢,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圖》,按據史傳,想像風采,時稱精妙。」

考張彥遠與閻立本生活時代有重疊,《歷代名畫記》亦是中國古代書畫史研究的重要史料,頗為可信。此外,郎余令本人對於前代歷史極其熟悉。魏徵受命編撰《隋書》,他的底稿便是郎余令所著。關於郎余令,《舊唐書》中有傳曰:「孝敬在東宮,余令續梁元帝《孝德傳》,撰《孝子後傳》三十卷以獻,甚見嗟重,累遷至著作佐郎,撰《隋書》未成,會病卒,時人甚惜之。」郎余令卒於唐太宗初年,他在未完成的《隋書》中有修史取鑒的治史思路,《舊唐書》中關於他進獻的《孝子後傳》,大抵上也是這種思路的體現。

郎余令對歷史非常熟悉,《歷代帝王圖》的人物面目雖非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但卻基本符合史書記載的情況。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按據史傳,想像風采,時稱精妙」一句,明確指出,郎余令對於歷代帝王的描繪,是出於史料的記述。這種創作方式,再結合郎余令寫《隋書》時的出發點,《歷代帝王圖》應當有勸諫帝王的創作意圖。當然,這一點也是符合中國古代早期繪畫的創作動機。由此,美術史學者金維諾先生認為郎余令才應當是此圖的真正作者。

《歷代帝王圖》的作者究竟是誰,就現有的資料來說,保持傳統觀點,即認為閻立本為此圖的作者,或許更為慎重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評估「十五的月亮」?
《看歷史》再上「中國最美期刊」百強榜!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