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篆刻情懷
「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發展到清代,可以說將「精緻」與「華麗」演繹得登峰造極,而其中的佼佼者,自然當屬清宮裡的那些珍玩。壽山石質地溫潤,富有光澤,是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而清宮印璽乃是清代壽山石雕刻的精華。
圓明主人
▲「圓明主人」璽,清雍正,壽山石質,獅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8cm見方,通高7.7cm,紐高3cm。
該璽為雍正帝皇子時期所制,大致刻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後,因是年康熙帝把暢春園北賜給皇四子胤禛,並「賜以園額曰『圓明 』」,此後雍正便以「圓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賜以圓明,意旨深遠,殊未易窺。嘗稽古籍之言,體認圓明之德。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知也。若舉斯義以銘戶牖,以勖身心,虔體天意,永懷聖誨。含熙品彙,長養元和,不求自安,而期萬方之寧謐;不圖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則「圓明主人」之蘊義可知矣。此璽曾鈐於《御選語錄》之《御制總序》及《御制序》後。
▲壽山石獅紐「圓明主人」璽鈐本
圓明園
▲「圓明園」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雙螭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6cm見方,通高7cm,紐高2.5cm。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花園,後經過雍正、乾隆、嘉慶三朝近百年的經營,成為一座集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和江南園林的委婉多姿於一體,多種形式、不同風格造園藝術有機融合的大型皇家園林,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與紫禁城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搶劫後焚毀。
雍正帝此璽所指圓明園專指康熙帝的賜園而言,並不包括後來併入的長春園和綺春園。
▲壽山石雙螭紐「圓明園」璽鈐本
五福堂
▲「五福堂」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隨形雕荷葉橢圓形璽,漢文篆書。面橢圓形,寬2.5cm,長3.9cm,通高6.1cm。
五福堂位於圓明園之「天然圖畫」景區內。「五福」語出《尚書?洪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是古代中國人對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標。清代皇帝對「五福」同樣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題「五福堂」匾賜給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並懸於雍和宮、圓明園兩處,以垂永世。此璽即刻制於康熙帝賜匾之後。
▲壽山石「五福堂」璽鈐本
雍正尊親之寶
▲「雍正尊親之寶」,清雍正,壽山石質,卧象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9.8cm見方,通高9.7cm,紐高6.2cm。
卧象雕刻細膩,身體各部位比例恰到好處,體態生動,象側置寶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親王交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奉旨:鐫『雍正尊親之寶』。欽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繼祖各篆字樣二張,呈怡親王看。王諭: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樣式,但筆畫掩草,收拾好再照樣鐫刻。遵此。於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鐫刻『雍正尊親之寶』完,怡親王呈進。」其寶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寫,完成後曾在康熙帝景陵內雍正御筆的明樓、隆恩門、隆恩殿匾額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鈐用,開創了帝後陵寢碑匾由嗣皇帝御書並鈐蓋「尊親之寶」之制,以後各帝陵均效仿之,成為定製。故後來諸帝於繼位之初都刻制「××尊親之寶」,以備鈐用。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印面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鈐本
萬國咸寧
▲「萬國咸寧」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隨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3cm見方,通高7cm。
「萬國咸寧」語出《周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又出《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咸寧。」蓋言萬民當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統緒,以分尊卑,則天下安寧,萬民安生。康熙帝時將「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鐫於乾清宮御座後的屏風之上,雍正帝則更將「萬國咸寧」入璽,皆有「綜括治道無遺,而為君者必如是,然後可謂盡君道」之意。乾隆帝申論:「人莫不衣食也,足之則寧。民猶水也,澄之則清。使菽栗布帛如水火,亦其難矣。豈可虛詡昇平乎?」則「萬國咸寧」並非虛詡昇平,而有為君自警深意於其中。
▲壽山石雕山水人物「萬國咸寧」璽鈐本
破塵居士
▲「破塵居士」璽,清雍正,壽山石質,光素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7cm見方,通高2.7 cm。
此璽為雍正帝皇子時期所制。此璽與「雍親王寶」相配使用,鈐於御筆書法之上。雍正自雲少年時代既喜讀佛家典籍,成年後更事研討,與僧侶往來甚密。他自號「破塵居士」,表明其身不出家,卻於家修佛。「破塵居士」之號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即已使用,因其時書贈友人馬都統中即有 「雍王破塵居士」句,可為一證。此璽雍正帝即位後便不再使用。
▲壽山石「破塵居士」璽鈐本
兢兢業業
▲「兢兢業業」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雙螭玦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4.3cm,長9.4cm,通高4.5cm,紐高1.8cm。
「兢兢業業」語出《尚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說「為人君當兢兢然戒慎,業業然危懼。言當戒慎,一日二日之間而有萬種幾微之事,皆須親自知之,不得自為逸豫也。」雍正帝時自謂:「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也。」又言:「聖祖仁皇帝所以乾健日新,為萬世立極也。朕兢兢業業永懷紹庭陟降之義爾。」他頗引以為自豪者惟此耳。「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勵精為先,以怠荒為戒。朕非敢以功德企及古先哲王,而惟此勤勉之心,自信可無忝於古訓,實未負我皇考付託之深恩也。」該璽刻於雍正帝即位後不久。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紅白壽山石雙螭玦長方引首一件。奉旨:兩邊磨去些,鐫『兢兢業業』。欽此。於四月初八日紅白壽山石雙螭玦長方引首一件,鐫『兢兢業業』字樣完,配做錦匣。怡親王呈進。」該璽為雍正帝自勵自勉之作。
▲壽山石雙螭玦紐「兢兢業業」璽鈐本
敬天尊祖
▲「敬天尊祖」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鼉龍紐方形璽,篆書。面6.6cm見方,通高9.5cm,紐高4.5cm。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紅色壽山石鼉龍鈕圖書一方,奉旨:鐫『敬天尊祖』。欽此。於四月初八日紅色壽山石鼉龍鈕圖書一方,鐫『敬天尊祖』字樣完,配做錦匣,怡親王呈進。」據此,知此寶刻於雍正元年。乾隆皇帝上雍正尊謚冊文曰:「欽惟皇考大行皇帝道協清寧,功隆位育,敬天而虔昭事,孚精意於郊壇;法祖而篤顯承,致孝忱於廟佑。」比照雍正帝一生之言行,則知此評之不謬。雍正帝曾言:「自古帝王統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為首務。」何謂敬天,則曰:「人君出治,仰承天命,俯臨百官,必也上之明於天戒,而省愆修德,而選才任能,以收贊襄之益,故曰厥後惟明明也。苟不能明於天戒,是不知敬天,固無足論矣。」所謂法祖,則為「祗遵成憲」、「一切遵循成法」,具體而言,則是「用人行政,事事效法皇考,凡朕所行政務,皆皇考已行之舊章。所頒諭者,皆皇考所頒之寶訓。初未嘗少有所增損更張也」。敬天尊祖是雍正繼位初期十分重要的執政思想,並一直貫穿於其整個執政過程之中。此寶正是這一思想的真實反映。
此寶是雍正帝早期重要寶璽之一,經常鈐蓋於其御筆書法之上。
▲壽山石鼉龍紐「敬天尊祖」璽全形之二
▲壽山石鼉龍紐「敬天尊祖」璽鈐本
親賢愛民
▲「親賢愛民」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雙獸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6.6cm見方,通高9.2cm,紐高4.5cm。
此寶刻於雍正元年(1723),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紅色壽山石雙獸鈕圖書一方,奉旨:鐫『親賢愛民』,欽此。於四月初八日紅色壽山石雙獸鈕圖書一方,鐫『親賢愛民』字樣完,配做錦匣,怡親王呈進。」此寶為雍正帝御極後的自箴之作。其一向以為君者當以親賢為治國之本,以愛民為立政之基,尤其甫乘大統之際,更時刻不忘,以此作為律己待人之警言。與清朝皇帝一貫提倡的「敬天法祖親賢愛民」的政綱正相吻合。
▲壽山石雙獸紐「親賢愛民」璽全形之二
▲壽山石雙獸紐「親賢愛民」璽鈐本
雍正宸翰
▲「雍正宸翰」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雲龍紐,漢文篆書。面6.2cm見方,通高7cm,紐高4.5cm。
此寶紐雕雲如流水,行龍出沒雲端,飄逸生動。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元年(1736)「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紅色壽山石蒼龍教子鈕圖書一方,奉旨……蒼龍教子鈕圖書鐫『雍正宸翰』。欽此。於三月十三日……紅色壽山石蒼龍教子鈕圖書一方,鐫『雍正宸翰』四字,配做一錦匣,怡親王呈進。」 此寶經常與「朝乾夕惕」或「親賢愛民」相配,鈐於雍正帝御筆書畫之上,印跡至今多有留存。
▲壽山石雲龍紐「雍正宸翰」璽鈐本
雍正御覽之寶
▲「雍正御覽之寶」,清雍正,壽山石質,雕夔龍橋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0.8cm見方,通高9.2cm,紐高2.8cm。
此寶製作於雍正元年(1723),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四喜橋樑鈕壽山石圖書一方,奉旨:改做夔龍式,鐫『雍正御覽之寶』。欽此。於四月十九日四喜橋樑鈕壽山石圖書一方,改做夔龍,鐫『雍正御覽之寶』完,配做錦匣,怡親王呈進。」該寶是雍正帝繼位後首批製作的御用寶璽之一。印紐按照雍正帝的意見進行了改刻,為雙夔龍隔橋相戲之狀,印體上部呈覆斗形,周邊及紐上刻雲紋地夔龍。夔龍體態豐腴遒健,細部雕琢一絲不苟,可以作為查考雍正時期壽山石印紐雕刻的範本。
▲壽山石夔龍橋紐「雍正御覽之寶」鈐本
雍正御筆之寶
▲「雍正御筆之寶」,清雍正,壽山石質,雕夔龍瓦紐,漢文篆書。面13.2cm見方,通高15cm,紐高6.5cm。
此寶體量碩大,瓦紐上雕出沒於雲間的九條夔龍,形態各異,寶周邊淺浮雕博古夔龍紋飾,古樸典雅,做工精細,為典型的清早期壽山石雕作品。《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詳細記載了此寶的製作過程:雍正元年(1736)「正月十七日,懋勤殿首領太監蘇培盛交出壽山石夔龍鈕寶一方,上書朱字『雍正御筆之寶』。奉旨:篆樣呈覽過再鐫刻。欽此。於正月十九日翰林張照篆樣一張、技藝人滕繼祖篆樣一張、南匠袁景邵篆樣一張、刻字人張魁篆樣一張,怡親王呈覽。奉旨:張照篆樣文范,但筆劃微細,照袁景邵篆書的筆畫另篆。再,滕繼祖篆樣上『之』字篆法好些,問張照『之』字篆法有何講究。欽此。於正月廿二日翰林張照篆樣二張、技藝人滕繼祖篆樣三張、南匠袁景邵篆樣三張、刻字人張魁篆樣三張,怡親王呈覽。奉旨:准張照古篆『雍正御筆之寶 』,將『之』字下橫取平,選吉時照樣鐫刻。欽此。於正月廿九日刻得。怡親王呈進訖。奉旨:將此寶好生收著。欽此。」可知此寶刻於雍正元年正月,是雍正繼位後首批製作的寶璽中最早完成的。寶文由清代著名書法家翰林張照撰寫,並按照雍正帝的意見進行了局部修改。為雍正寶璽中的重器。
▲壽山石雕夔龍瓦紐「雍正御筆之寶」全形之二
▲壽山石雕夔龍瓦紐「雍正御筆之寶」鈐本
朝乾夕惕
▲「朝乾夕惕」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飛熊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6cm見方,通高7cm,紐高4cm。
「朝乾夕惕」語出《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意為終日勤奮謹慎。此寶刻於雍正元年(1723),《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紅色壽山石飛熊鈕圖書一方……奉旨:飛熊鈕圖書鐫『朝乾夕惕』……欽此。於三月十三日紅色壽山石飛熊鈕圖書一方,鐫『朝乾夕惕』四字……怡親王呈進。」該寶是反映雍正帝勤政思想的重要文物,經常鈐蓋於其御筆書法之上。
雍正帝勤政在清代帝王中是出名的。他的多篇詩文記錄了其孜孜不倦勤奮工作的情景。「勉思解慍鼓虞琴,殿壁書懸大寶箴。獨覽萬幾憑溽暑,難拋一寸是光陰。」「虛窗帘卷曙光新,柳絮榆錢又暮春。聽政每忘花月好,對時惟望雨暘勻。宵衣旰食非干譽,夕惕朝乾自體仁。風紀分頒雖七度,民風深愧未能淳。」最能體現雍正帝勤政的是他留下來的大量硃批諭旨。這些諭旨都是雍正帝在地方官員上奏的密折上隨手而批,每折 「數十言,或數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對這些密折,雍正帝是每折必看,並作出相應的批示。「此等奏摺,皆本人封達朕前,朕親自覽閱,親筆批發,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於人,亦無一人贊襄於側。」緊張的時候,每天要批閱幾十件,常常到深夜。在硃批上經常看到他夜以繼日工作的記錄。
雍正帝認為「朝乾夕惕」講的是人君之事,只有人主才配得上此四字,故而極重視之。雍正三年(1725)二月年羹堯上表,頒揚雍正帝的朝乾夕惕,但把「朝乾夕惕」誤書為「夕陽朝乾」,雍正帝大發雷霆,說年羹堯「不欲以『朝乾夕惕』歸之於朕耳」。雍正帝曾頗為自信地說:「因思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勵精為先,以怠荒為戒,朕非敢以功德企及古先哲王,而惟此勤勉之心,自信可無忝於古訓,實未負我皇考付託之深恩也。」他把「朝乾夕惕」、「兢兢業業」刻入他的印章中,既是自勵,也是自詡。
此寶之飛熊紐雕刻精細,為清早期印紐雕刻之代表作品。
▲壽山石飛熊紐「朝乾夕惕」璽全形之二
▲壽山石飛熊紐「朝乾夕惕」璽鈐本
雍正敕命之寶
▲「雍正敕命之寶」,清雍正,壽山石質,海水行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2.4cm見方,通高11.5cm,紐高6cm。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中詳細記載了此寶的製作過程: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親王交壽山石九龍鈕雕夔龍邊大寶一件,奉旨:鐫『雍正敕命之寶』。欽此。於二月二十四日壽山石九龍鈕雕夔龍邊大寶一件,鐫『雍正敕命之寶』完,配做錦匣,怡親王呈進。」寶四周淺浮雕夔龍紋飾,上部海水行龍借天然石色,雕刻精細。
▲壽山石海水行龍紐「雍正敕命之寶」全形之二
▲壽山石海水行龍紐「雍正敕命之寶」鈐本
雍正尊親之寶
▲「雍正尊親之寶」,清雍正,壽山石質,卧象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9.8cm見方,通高9.7cm,紐高6.2cm。
卧象雕刻細膩,身體各部位比例恰到好處,體態生動,象側置寶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親王交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奉旨:鐫『雍正尊親之寶』。欽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繼祖各篆字樣二張,呈怡親王看。王諭: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樣式,但筆畫掩草,收拾好再照樣鐫刻。遵此。於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鐫刻『雍正尊親之寶』完,怡親王呈進。」其寶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寫,完成後曾在康熙帝景陵內雍正御筆的明樓、隆恩門、隆恩殿匾額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鈐用,開創了帝後陵寢碑匾由嗣皇帝御書並鈐蓋「尊親之寶」之制,以後各帝陵均效仿之,成為定製。故後來諸帝於繼位之初都刻制「××尊親之寶」,以備鈐用。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印面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鈐本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