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醫院能開到嗎?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將17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納入醫保的17種抗癌藥,最大價格降幅超70%。
「目前新納入的17類藥物適應症主要是肺癌、消化系統腫瘤(胃、腸道)、肝癌、腎癌、血液系統腫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黑色素瘤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賈曉峰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17種藥物聚焦我國主要惡性腫瘤類型,可滿足絕大多數腫瘤患者的需求。
患者拿到的葯價還未知
據悉,與平均零售價相比,17個談判藥品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14種藥物的降幅超過50%。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二代Bcr-Abl靶向藥物尼洛替尼是伊馬替尼(格列衛)的升級版,降幅近70%。
廈門海西西藥交易中心運營負責人對記者稱,培門冬酶的市場上價格近5000元/支,此次談判價則為2980元(5ml:3750IU/支)。「各省報銷比例不同,按70%算個人只需承擔幾百元。」
很多人擔心,這些藥品納入醫保後,在醫院是否能開到?以前出現過一類情況,太便宜的葯醫生不愛用,企業不生產,最後患者開不到葯。
廈門海西醫藥交易中心運營負責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省(區、市)藥品集中採購機構在2018年10月底前將談判藥品按支付標準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台上公開掛網。醫保經辦部門及時更新信息系統,確保11月底前開始執行。醫療機構有自主採購權,有在各省級平台上採購相應藥品,則可以保證供應。」
「原則上講,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只是第一步。」賈曉峰稱,省級招標採購要議價,要在不同企業間選擇。目前來看,進入醫院之前也要議價,不過這時候是加價。醫生開藥也有偏好,而報銷比例又是省統籌。「所以,不知道價格到患者手裡是多少。」
進口葯貴,國產葯難
此次獲批藥品中,除了安羅替尼的和培門冬酶,其他均為進口葯。在我國藥品定價、價格談判體系下進口葯價格均有不同幅度下降,但總體仍處較高水平。
賈曉峰表示,這與藥品本身在原研企業所在國定價基礎較高有關。獨家(無國內仿製葯替代)、臨床急需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限制了我國的議價能力。此外,我國藥費支付主要靠國家醫保和個人支付,支付能力上有待進一步提升。「最好能做到源頭降價,比如降低流通稅、仿製葯替代進口或是自主研發。」
但國產新葯創製面臨一些列難題。「一是我國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研發積累不足,缺乏藥物靶點和機制的研究,在前沿基礎研究方面難以率先佔據高地。二是新葯研發具有技術密度高、風險大、周期長和投資高的特點,研發體系形成和人才培養是長期過程。此外,醫藥製造產業在我國GDP佔比偏低,且總體處於服務和民生保障。我國醫藥工業起步晚,在國際產業鏈中仍處於中下游,以低附加值的仿製葯和原料葯為主,且我國醫藥製造企業在國外市場份額較少,較低的企業利潤較難支撐可與國際一流葯企相匹敵的研發投入。」賈曉峰建議,在資源配置、政策配套等方面的支撐需進一步提升。
據悉,本次納入醫保的藥品多為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葯和抗體類抗腫瘤葯,有助於推進我國主流腫瘤治療從細胞毒性藥物向靶向精準治療邁進。「17項藥品多為近些年上市的新葯,可在保證患者及時享受到最新治療手段的同時,激勵新葯研發。當前我國新葯研發系統已初步形成,未來新葯將會不斷湧現。」賈曉峰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實錘學生「懶散症」:研究證實有規律的校園生活或有助於學業發展
※小行星SP1正在靠近地球;10分鐘運動即可改善記憶力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