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德國似乎從未停止對二戰的反思,相關優質電影也是層出不窮。不久前,我們就推薦過一部新片[冒牌上尉](點擊複習)。

不過,二戰戰敗後,德國人還有一個傷疤要面對:兩德對峙

一個民族,經人為分割成兩個意識形態迥異的國家,被迫與至親分離甚至敵對。

當年的兩德,也與朝韓頗為相像。不同的是,柏林牆已經倒塌近30年。

對此,德國電影圈同樣不乏關注者。

2006年的[竊聽風暴]聚焦於極權主義里掙扎的人性;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竊聽風暴]獲200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12年的[芭芭拉]探討高壓統治下善良與愛情存在的可能性;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芭芭拉]在當年柏林電影節奪得銀熊獎

今年亮相柏林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的影片[沉默的教室]則將目光放到了一群青少年身上。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豆瓣評分高出IMDb不少,這多少出於我們的同理心;本片1080p資源已出

本片導演拉斯·克勞梅在國內名不見經傳,他指導的電影在豆瓣評論人數從未破千。[沉默的教室]主要卡司也以不知名的青年演員為主。

但小眾與佳片從不衝突。正如《國際銀幕》評價:這是一部堅實、好看的電影,並藉由年輕演員的一系列精彩表演得到提升。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西班牙emacinema也讚美道:我們面前是一部非常大氣的歷史劇,所有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都以極其穩健的方式表演。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雖然主角是看起來無足輕重的學生們,但在特定歷史環境中,他們也促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


1956年10月,距離柏林牆始建還有58個月。

兩名東德高中生搭乘火車前往西德拜祭故去親屬。

掃墓只是二人此行的目的之一,對於青春期的男孩子而言,西德的吸引力遠不止於此,還有更刺激的事兒等著他們去挖掘。

比方說,看電影,那種不會出現在東德野性影片。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電影[叢林女神莉亞娜]海報,從中不難感受到電影的大尺度

本來只是一次簡單的朝聖之旅卻被一則映前新聞攪和得變了味兒:

匈牙利十月事件爆發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匈牙利十月事件過程曲折,事件性質多年來也一直在變化

回到東德,兩個興奮的大男孩一邊跟同學描述影片的裸露鏡頭,一邊不可避免地探討著匈牙利事件。

不出所料,東德報紙將這次事件定性為境外勢力操縱的反革命暴亂。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東德報紙與西德新聞中的報道大相徑庭

這些年輕熱血,早就對駐守蘇軍心生厭惡的學生們對這種官方口徑的描述略感懷疑。

於是,這群即將高中畢業的孩子們相約一起偷聽西德電台,試圖了解有關匈牙利事件的另一種聲音。

廣播描述中鮮血淋漓的匈牙利令他們既震驚又憤慨。第二天到了學校,庫爾特倡議同學們效仿西德,一起為匈牙利默哀兩分鐘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庫爾特有種班級KOL的氣質

與庫爾特一同前往西德觀摩小電影的死黨自然表示贊同,而其他質疑的同學,也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下被代表了。

上課後,面對歷史老師的威逼利誘,甚至摔門離去,這幫學生就是嚴格堅守兩分鐘的沉默。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把老師氣走後,他們有點小驕傲,還有些幸災樂禍

毫無政治敏感度的年輕人絕對無法預料到,這兩分鐘的空白將改寫他們一生的走向。

起初,校長希望把這一事件冷處理,可歷史老師的越級彙報,讓教育局直接派出官員對這次「示威」進行調查。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女官員像是笑面虎

想要分化一個並不牢固的聯盟,最好就是逐個擊破,使他們從內部瓦解。

學生們在校長的建議下提前串供,將此次沉默事件的原因歸為悼念在十月事件中死去的匈牙利球星費倫茨·普斯卡什。

可惜這一謊言很快被女官員戳破,她拿出了東德發行的報紙——普斯卡什根本就沒死。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歷史上,普斯卡什在匈牙利1956年十月事件時正在西班牙參加歐冠,之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加入的皇馬

毫無疑問,聲稱為普斯卡什默哀的學生一定是收聽了敵台才得知這個假消息。

校長希望通過處分來保住孩子們參加高中畢業考試的權利。教育局卻把這次事件上綱上線,他們擔心學生的思想傾向會影響時局。

部長親臨學校,在逐一調查了學生的背景後,他開始通過威脅家人的前途致使孩子們就範,交待出沉默事件的發起人。

女官員成功逼得一個孩子心理防線崩潰,最終得到了庫爾特的名字。沒想到,這名學生選擇了槍殺老師。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本就對沉默事件持反對態度的同學因為懼怕被官員曝光自己的親生父親是叛徒而泄密,結果他自己也成了「叛徒」

另一邊,得知庫爾特的父親是城市委員會主席後,此前表現得剛正不阿的女官員私下拜訪了這家人。並承諾,只要庫爾特代表班級指認發起人是製造槍擊案的學生,調查就會停止。

這看起來無異於跟魔鬼做交易。但是為了班中其他人的畢業證,犧牲這個本已判刑十年的人,可行嗎?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這是不可拒絕的條件嗎

選擇利益,還是道德?

一道電車難題擺在庫爾特的面前。

[沉默的教室]乍看極具荒誕色彩——兩分鐘沉默就能改寫人生?

可惜這是一起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歷史上真實畢業班的照片

東德官員對學生們的重視起初讓人覺得有些小題大做。庫爾特領導的哀悼有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對駐軍的厭惡,可就是無關信仰的轉變。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默哀事件後庫爾特最開始依舊堅定信仰

這就是一群思想不成熟的半大孩子,他們還能撼動政權了?

雖然幼稚,但是他們熱血,對這個世界還保有好奇心,有著質疑權威,懟天懟地的勇氣。這個班級的團結,令上層懼怕他們終將有一天形成足以燎原的野火。

然而影片沒有選擇為任何一種意識形態背書,更拒絕過度修飾。

東德對待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描述、消息封鎖固然透露著心虛,可西德一方偽造消息(球員去世)同樣耐人尋味。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匈牙利十月事件中不乏濫殺無辜的事件,對此學生們在廣播中可沒聽見

輿論不過是雙方博弈的工具。

任何年代、意識形態下,擁有獨立思考,反思懷疑的能力都不一定得到支持。

[沉默的教室]中學生的叔叔一語道破這個社會的殘酷規則:沒有組織喜歡不順從的個體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叔叔像是學生們的導師

這才是他們接受嚴苛政治調查的原因。

[沉默的教室]里畢業班學生們的理想主義難免讓人聯想到[死亡詩社]。實際上,前者中有一場戲也正像是對後者的某種致敬。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上圖為[沉默的教室],下圖為[死亡詩社]中最震撼催淚的一幕;[死亡詩社]豆瓣評分9.0,IMDb8.

如果說[死亡詩社]的反抗多少撕扯開黑暗透出了一絲光,那麼[飛越瘋人院]則令人膽寒。

不服從......我總能讓你服從。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面對白痴一樣只會服從的麥克墨菲,酋長選擇用另一種方式解放他;[飛越瘋人院]豆瓣評分9.0,IMDb8

但[飛越瘋人院]的犧牲,起碼換來了個體覺醒。如果試圖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最完美的結局或許只是自戕。

像是反抗無門的[末路狂花]。

不聽話的學生,最後都怎麼樣了?

Let"s keep going;[末路狂花]豆瓣評分8.7,IMDb7.4

客觀評價,[沉默的教室]缺點十分明顯。譬如部分情節略微冗長,死黨間的三角戀實屬畫蛇添足。但這絲毫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優質影片。

並且相比某些國家,我們看待這部影片的心態難免不同,還會為之加上一圈光環:這片子里蘊含著我們的困境。

[沉默的教室]給予了學生們一個光明又滿懷希望的結局,衝破牢籠的鳥兒終究可以恣意抖動著自由的羽毛。

這卻令我們絕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來中國拍電影,就不怕晚節不保?
導演榜解讀|「青年向」導演成了又一勢力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