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荊山陰陽鑼鼓,傳承千年卻鮮為人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荊山陰陽鑼鼓,傳承千年卻鮮為人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荊楚地區是中國古文化極為重要發祥地之一,其涵蓋地域廣,內涵豐富,不局限於屈原及其「離騷」文學思想,更體現在建築、青銅、手工藝、等多個領域。而至今流傳民俗文化同樣展現出荊楚地域文化光芒。

在襄陽南漳荊山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的荊楚民俗「陰陽鑼鼓」,這種鑼鼓分為陽鑼鼓和陰鑼鼓,以樸實的口口相授,代代相傳,至今仍在農村田間地頭廣為流傳。

這些年,不少專家學者逐步對這種鑼鼓文化開始發掘,出版了如《荊山打鑼鼓歌》等的研究書籍,對荊山鑼鼓文化的研究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相對傳承已經千年的荊山陰陽鑼鼓來說,這種研究也僅僅只是冰山一角,並沒有觸及到更加深層的核心精髓。其鑼鼓歌的整理編撰,需要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入,長期持續投入,方能將這種古老的「非物質文化」得以重煥光彩。

荊山陽鑼鼓產生於農業生產勞動,也被稱為「薅草鑼鼓」,這種結合說唱的歌唱形式,大多在開荒種田時擊鑼而歌,歌詞內容即興演唱,是田間勞作休息時一種娛樂形式。其歌詞內容包涵廣闊,取材民間傳說、歷史事件,天文地理、婚姻愛情、生活知識、道德倫理等等等,勞逸結合,讓勞動群眾緩解疲勞,提高勞動效率。

荊山陽鑼鼓一般是二人打唱,一人打鑼,一人敲鼓,自始至終都由敲鼓的領頭,打鑼的踩著鼓點按規定的節拍打,俗稱「喂鑼」。其中鑼鼓的打法及曲牌是固定的。剛開始時,只打不唱,節奏由慢到快,俗稱「打鬧台」。接下去唱「讚歌」,俗稱「贊贊盤」,又唱又打。

歌唱內容以八句短歌為主。如:「鄧九公兵伐西歧,隨帶女兒鄧蟬玉;頭陣打敗黃天化,又敗飛虎武成王;戰敗楊戩逃命走,哪吒也帶傷;姜子牙升起四不像,免戰牌高掛營門上。」

一般情況,每個故事最多唱半天,即「兩歇」。如果故事太長,往往只保留精彩情節,確保在一歇活兒結束時要趕個「好節口兒」,否則被視為不吉利。

休息時,故事情節中要有個「懲惡揚善」的大團圓結局,而趕好節口兒時,其節奏也會相應加快,也稱「催板兒」,每逢這時,鑼鼓匠們直唱得前仰後合、搖頭晃腦、神采飛揚。與此對應,鋤草的速度也隨著加快,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除了長篇歷史故事,往往還有一些開場的短歌,也稱「揚歌」。揚歌是慢調,以抒情味兒很濃。其中情歌所佔比例最大。如:「想哥想到五更頭,一無燈草二無油。扯根眉毛當燈草,滴滴眼淚做燈油。」等等。

短歌之中也有教化,禮儀的歌曲。如:「鑼要打來鼓要敲,人要從師井要掏。井掏三遍蓄好水,人從三師手藝高。」「難為朋友來,缺少好招待。有心無好酒,朋友莫見怪。」

晚上「放工」前的短歌稱為「叫號子」。以五字句為主,講述一天耕作的艱辛,比如「一隻鬍子雞,頭高尾也低;清早就叫起,叫到日落西。」鑼鼓敲打慢節奏,韻味悠長。

叫完號子最後以「四謝歌」收場。如「一謝山泉清又涼,二謝主東飯菜香,三謝鑼鼓號子美,四謝工客來捧場。」鑼鼓匠們敲打一整天,主人家會專門派小孩全天為他們端茶遞水,而晚上也會專門招待宴席,感謝鑼鼓匠。

與陽鑼鼓相對的是陰鑼鼓。陰鑼鼓是在喪葬儀式上唱的喪歌、孝歌,此類歌配合喪葬儀式,起到超度亡靈的效果。其中的奉孝歌,屬於倫理歌。勸孝、敬孝,因人而異,擇歌而謳,是陰鑼鼓的主要內容。

以往整理民間習俗,大多以「精華糟粕」、「封建迷信」判定是否予以刪減,這種做法雖然有其道理,但也讓許多有價值的民間習俗遭到不公正的對待,從而消失在歷史之中。其原因在於精華與糟粕是極其模糊的概念,隨著時代發展而不但變化,甚至轉換。

任何一種藝術都有描繪陰暗面的內容,陰陽鑼鼓也不例外。我們不應該將其中部分「不健康」的歌詞無限放大,而是應該以尊重歷史,尊重傳承的態度,去正視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角落文化」。這就好比「比基尼」一般,任何事物從誕生到發展,只要存在,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曾國藩識人用人的藝術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