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毒液》開局低分後期暴漲,影評人和普通觀眾是不是干一架就好了?

《毒液》開局低分後期暴漲,影評人和普通觀眾是不是干一架就好了?

在經歷了與當初福斯《死侍》一樣漫長的構思與籌備後,索尼《毒液》終於在今年10月5日現身北美院線。

如果說,「死侍」是X戰警宇宙最不正經、最愛說話蹦髒字兒以及最具黃暴風格的形象,那「毒液」就是蜘蛛俠漫畫宇宙的同類代表。感染共生體的埃迪·布洛克與韋德·威爾遜別無二致,兩人不守陳規、叛經離道,更重要的是,兩人都亦正亦邪。相比另一共生體造物「屠殺」,毒液顯然更具人情味,但這種邪氣卻是暗黑蜘蛛俠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所以,「索尼最黑暗反超級英雄或開拍」的消息甫一發布,便衝擊了無論漫迷影迷的好奇心。對於這部影視化作品,他們希冀過多、期望太久。

但很不幸的是,影評人們想看到又一部「R級成人版《死侍》」的願望落空了。為了迎合全球市場(尤其是中國票倉),索尼硬生生將這位血腥與暴力並存的非主流反英雄變成了主流,劃分為PG-13級。

不難想像,當滿懷期待的影評人與媒體人在首映日看到一部歡脫搞笑-幼稚化的「毒萌」電影,不得有多失望。10月3日先期口碑解禁,爛番茄新鮮度只有32%,相比漫威其他電影,一句「慘不忍睹」不為過。MetaCritic開局媒體評分僅僅有29分,僅在2004年華納《貓女》和福斯《神奇四俠2015》之上,後兩部是漫迷+影迷公認的超英史上大爛片。

此外,除了分級帶來的不滿(頂多看不到直白的暴力與露骨的髒話罷了),《毒液》還被廣大影評人認為出現了其他重要問題:故事節奏混亂、情節敷衍、動作戲乏味、嚴重缺乏調度、整體平庸虛弱......

普通觀眾被這一波評論搞得惴惴不安,儘管知道媒體和路人評分一向不對味,但本次口碑撲到底,難道真一點沒法看?

結果全球首映後,首波影評人反而大跌眼鏡:爛番茄新鮮度狂升到89%、CinemaScore評分B+、IMDb用戶打分7.1。票房則更為雄勁,北美首日狂攬3230萬美元、首周末3天斬獲8003萬美元,全球首周票房高達2.052億美元,最終全球票房業內估計能衝擊7億美元,直逼《死侍》系列。毫無疑問,《毒液》在觀眾層面收穫了巨大肯定,不僅堪為十月爆款,在全年也排得上號。

又是一個媒體/影評人與觀眾口碑嚴重分化的現象。但這次,是否有些不一樣?又或者說,在影評人、普通影迷、路人觀眾無窮盡的掐架當中,到底折射出什麼樣的關係?

說實話,今年初有部電影遭遇的口碑分化,其實與《毒液》頗為類似——這就是漫威/迪士尼的《黑豹》。唯一不同的是,《黑豹》在北美媒體中獲得了較高評價,躋身一流超英片之列。市場票房也非常喜人,舉國上下無所不為之歡騰。但需要注意的是,《黑豹》在北美的口碑,受到了「黑人文化、白化非洲文化」的加成,屬於政治正確的產物。但在北美其他國家,《黑豹》並不全受待見。在中國內地,《黑豹》僅收6.62億元,比《雷神3》和《蟻人2》都要低,遠不及北美表現。

除了公認的大爛片,影評人/觀眾產生的分歧,首先必定來自於對某種文化的不可認同。內地無論是影評人還是影迷,都無法理解《黑豹》的政治傾向輸出、也不會為一幕瓦坎達大戲突覺高潮,故而不乏差評。在影評人看來,除了對一位黑人超級英雄的全新塑造,《黑豹》整體結構散亂、文戲太多,學習《獅子王》卻反覆拖沓抓不住重點,在情節編排上有硬傷。但即便如此過半內地觀眾也會為還算宏大而精緻的特效折服,選擇性忽略情節。北美觀眾尤甚。

《毒液》這次由影評人打出差評、觀眾打出好評,呈現一定相悖趨勢,分析起來並不難。如前述,《毒液》依然在情節敘事上存有硬傷,對於口味挑剔的媒體人或者深度影迷來說,十分不友好:連基本故事都講不清楚,看個球啊?

但是,「群體區分」來了。路人觀眾始終沒有影評人的豐富觀影經驗,對於所謂主題、結構基本看不出來,表演、畫面才是路人的觸點。對於《毒液》,更複雜的一點是內容畢竟根據漫畫改編,如果影評人恰好是一位對美漫無感的的觀眾,那麼預期感一早就降低了。漫迷+影迷對該作接納度顯然較高。恐怕索尼還不知道,自己的片就不是拍給影評人看的,何必盲目邀請影評人看片呢?

《毒液》的路人緣更重的一點是,它在借(動漫)勢宣傳上就已點明了是對現有超英片的解構再造,正如迪士尼無論怎麼拍,都繞不過「復聯主流英雄」這道坎,講述「反超級英雄」的故事大有空間,可以提煉非常規優勢、彌足十年來觀眾對MCU的審美疲勞感。不過,片中「毒液」的整體形象還是讓人失望的,為了變得老少咸宜,被正名為「只殺壞人」,動漫風骨無存,整體傾向於主流。但即便如此,也足以取悅大部分在合家歡主題中培育出來的觀眾,至少在本作中他們看到了不同於「美國隊長」之流的新設定,感受著類似《升級》、《美式極端》的荷爾蒙釋放體驗。

總結一下,影評人/深度影迷/路人觀眾的口味分歧從根本上來說,是無法調節的,而這也投射到了整個影市之中。大多數製片方(以中小製片方尤甚)想打造一部賣座電影,首先就不能定下頒獎季口碑的高目標,而去選擇一堆熱門元素的亂燉,取悅下沉市場。派拉蒙慫恿邁克爾貝拍《變形金剛》、環球拍《速度與激情》全都是一回事。眾所周知,這個系列口碑已經一落千丈。

在中國市場,這種情況嚴重得多。好萊塢無論怎麼折騰商業片,至少資金到位了,在畫面、場面表現上不會有大問題。但中國「電影人」(如果還能稱為電影人的話)卻扎堆往「華語大片」這個層級鑽營,宣傳口號清一色「斥資XX億」,結果往往魚質龍文,在尚且有情懷的電影人/影迷看來,《封神傳奇》《阿修羅》這類代表作真為貽笑大方。

路人觀眾的口味其實也日漸挑剔,這也是為何國慶檔《無雙》票房能跑過《李茶的姑媽》的原因。但整體的分辨能力,他們還是相對較弱,依然無法擺脫對大片、特效畫面的迷戀,結果顯而易見:好萊塢口碑/票房雙撲街之作在中國有了新的土壤生存,《新木乃伊》、《攻殼機動隊》都取得了數億元量級的成績。

影評人和觀眾口味的割裂,在於前者對於電影的主觀優選意識太過強烈、來自於閱片量的有意識提升或者強大的自我思辨能力,而後者只是一味被商業市場餵養,久而久之沉醉於「酒色」之中,而忘了「茶」的滋味。學者戴錦華認為,我們只創造的是一種單一的電影,傾向於娛樂型的、消費型的電影,非多元、非豐富的也非世界各國,所以普通觀眾的多元口味始終難以養育。廣電每年30多部的進口片限額,既是一種對本土電影的保守保護主義,也是對多元文化的一種黨同伐異姿態。

這能單單怪觀眾嗎?顯然不是簡單可以定義的事兒。馮小剛罵「垃圾觀眾」,自始自終都沒有罵到點子上。對於不少觀眾來說,他們不像影迷一樣認知電影為精神必需品,無崇尚的感情,只有「商品消費」的屬性而無「藝術」屬性。片方想推廣一部好電影,往往要拉動各方媒體大肆宣揚,期盼挑動不明所以的路人情緒,如同《二十二》。而中國觀眾恰恰是最容易被煽動的。全球大部分觀眾看《毒液》,只需看一幕帥氣變臉就開開心心,況且湯老濕和共生體拌嘴也是那麼有趣,平添不少亮彩,何必在乎高大上的主題或者非像「死侍」一樣極致另類的超英角色再創造呢?

所以呢,今天測評君不說《毒液》好或壞。在影評人眼裡它是不入流的渣滓,在另一撥人看來就是年度神作。影評人、影迷和普通觀眾干一架,也不能達成共識,未來也許還要干很多架呢!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熱片測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票票 的精彩文章:

《悲傷逆流成河》口碑持續發力,對不起謝謝你特輯引熱議
黃金周「特暴龍」全家出遊照曝光,假期真是累skr龍!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