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中國,最初伺服器只能建在國外,一直受美國控制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中國,最初伺服器只能建在國外,一直受美國控制

文|知衡

20世紀60年代,麥克盧漢提出「地球村」的概念,90年代初,美國率先制定並實施「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刺激多數有著競爭意識的國家逐漸領悟,信息制勝的時代已經迅速到來了。在中國,1992年的南巡講話,不僅將改革開放進程推入新階段,也讓人們從更開放、接納度更高的程度上來審視新鮮事物。1994年4月20日,中國開通64K國際專線,與國際互聯網接軌,從此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1994年被認為是從無到有的中國互聯網元年,同年,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成為中國施政綱領的重要題材。

為了這從0到1的改變,在1994年之前的這段「史前時期」,中國科技界有過不斷的探索。1987年9月20日,時任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的錢天白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科研小組的協助下,向德國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通向世界」。似乎是一句神奇的預言,從此天塹變通途,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接下來,中國互聯網首先在科研及教育領域展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中國國家計算機與網路設施(NCFC)領銜出世。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中國,最初伺服器只能建在國外,一直受美國控制

20 世紀 90 年代,每個星期六下午,瀛海威公司都在其位於北京中關村的科教館內,免費舉辦上網培訓班

如今人們最熟悉不過的中國網路身份標識、頂級域名「CN」,誕生於1990年11月28日,由錢天白代表中國正式在SRI_NIC註冊登記。作為中國與互聯網親密接觸的第一人,錢天白當仁不讓地承擔了「中國互聯網之父」的稱號。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伺服器暫時建在了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不管是發送還是接收郵件,必須通過德國伺服器中轉,每K流量需高達6元的租用信道費用,相比於其他正式接入互聯網的國家的幾厘錢十分高昂。中國科學家為了能夠獲得全面接入世界互聯網的資格,開始不斷爭取。從1990年開始,中科院副院長鬍啟恆便幾次三番找到了互聯網核心成員的控制者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卻不得突破。直到中國獲得了其他各國的支持後,美國才迫於大勢,鬆口放行。

1993年3月2日,中科院高能所租用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的國際衛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國國家實驗室的64K專線正式開通,這條專線有著種種限制,比如只能進入美國能源科學網、不得在網上散播病毒和用于軍事及商業目的等等,所以成為我國「部分」連入互聯網的第一根專線。不管怎樣,我國離全面接入互聯網更近了一步。胡啟恆曾經說過,「互聯網進入中國,不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是羊腸小道走出來的」。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中國,最初伺服器只能建在國外,一直受美國控制

中國第一台 WWW 伺服器。1994 年 5 月建於北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時間終於來到了載入史冊的1994年。4月,胡啟恆專程赴美拜訪主管互聯網的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國際互聯網的要求。4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研究員錢華林主持開發設計的、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項目NCFC工程的64K國際專線開通,中國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第一條TCP/IP全功能鏈接,成為國際上第77個正式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第77個互聯網「成員國」。今天看來,64K的專線速度可以說是「龜速」,即便是普通家用寬頻速度也有200Mb,是當時接入時的3000多倍,下載同樣大小的文件,1994年時需要50分鐘,今天隨便一個家用網路,「叮」的一聲就完成了。但即便如此,在剛剛接入互聯網後的頭幾年裡,上網仍是部分人群專屬的「特權」。

199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內容除介紹中國高科技發展外,還有一個欄目叫Tour in China,此後,該欄目開始提供包括新聞經濟文化商貿等更為廣泛的圖文並茂的信息,並改名為《中國之窗》。網路,不僅是中國之「窗」,整個通往全新世界和想像的大門就此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康有為、梁啟超第一次見光緒發揮失常,場面一度尷尬,梁更糟糕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