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藝術和科學有何關係?諾獎得主的藝術愛好竟是普通人的三倍

藝術和科學有何關係?諾獎得主的藝術愛好竟是普通人的三倍

玩藝術會影響工作?科學家和藝術家之間沒有共同語言?你若真這樣認為,那可就大錯特錯。科學史研究者認為,對於像新晉諾獎得主詹姆斯.P.艾利森(James P.Allison)這樣的頂尖科學家,從事音樂或其他藝術活動可能是其成功的關鍵。

諾獎得主詹姆斯·P·艾利森正在「檢查點」樂隊中表演吹口琴。供圖: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ITC)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Nala Rogers

白天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晚上是布魯斯音樂家。這聽起來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但詹姆斯.P.艾利森(James P.Allison)確實做到了。他正是上周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癌症免疫科學家之一,而他的樂隊成員和同事都表示,此人的科學和藝術造詣是密不可分的。事實上,很多頂尖科學家都有類似的情況,艾利森就是其中的典型。

圖註: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癌症免疫學家艾利森(左)和本庶佑(右)

早在1878年,人們就注意到了藝術愛好和科學才華之間的聯繫,這是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雅各布斯.亨利庫斯.范特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的一次演講中提到的。范特霍夫指出,歷史上有很大一批著名科學家都具備「藝術傾向」。例如,牛頓是一位畫家;伽利略是一位詩人。他認為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從根本上來說科學是需要創造的。任何人都可以對周圍做出機械的觀察,但要提出假設並用實驗來檢測事物背後的原理,需要大量的想像力。

艾利森的布魯斯樂隊「檢查點(CheckPoints)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其成員全部由來自美國的多家機構和與公司的癌症免疫學家組成。這支樂隊的名字正是這些科學家所研究的免疫系統的一個關鍵部分,通過操控這部分免疫系統可以對抗癌症——也正是這項研究讓艾利森獲得了諾貝爾獎。艾利森在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的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是一名口琴高手,甚至和威利.納爾遜(Willie Nelson,美國著名歌手、作曲家與吉他演奏家)同台演奏過。

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有創造力的人。對他們來說,科學與音樂的造詣往往是可以齊頭並進的」 ,「檢查點」的主唱、舊金山CytomX生物技術公司的首席醫療官雷切爾.漢弗萊(Rachel Humphrey)說道。漢弗萊還領導了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的一個臨床項目,該項目首次將一種針對免疫檢查點的藥物推向了市場。

漢弗萊表示,艾利森的創造力是他取得科學成就的關鍵。他是第一個意識到免疫檢查點是什麼的人——這種機制會讓免疫系統在某些情況下「剎車」,從而停止其攻擊作用。他的想法正是將這些檢查點作為治療癌症的靶點並阻斷它們,這樣人體免疫系統就會持續地攻擊腫瘤。

圖註:諾獎得主艾利森研究了一種抑制蛋白,發現其可以釋放免疫系統制動機制,讓免疫細胞可以攻擊腫瘤

在艾利森的音樂中,創造力也佔據了最核心的位置。樂隊的吉他演奏家之一,芝加哥大學的腫瘤學家和免疫學家托馬斯.蓋傑斯基(Thomas Gajeski)表示,在所有的樂隊成員中,艾利森的風格是最即興的。

「這傢伙有著完全自發的創造力」 ,蓋傑斯基說道。「在連續的兩場演出中,他的表演絕不會相同。」

當創造力聚集在一起

把艾利森放在一邊,我們這裡先討論一下,科學名人真的會比其他人更有藝術天賦嗎?在東蘭辛市的密歇根州立大學工作的生理學家和科學史學家羅伯特.魯特-伯恩斯坦(Robert Root-Bernstein)嘗試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

(作者註:魯特-伯恩斯坦曾因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提出有爭議的觀點而聞名,但他表示,他對這一觀點的看法已經改變。)

為了理解藝術和科學之間的關係,魯特-伯恩斯坦利用各種渠道搜集了數據,其中包括1982年美國政府對公眾藝術參與情況的調查,1936年對一個名為「Sigma xi」的大型科學學會成員的業餘愛好調查,以及獲得諾貝爾獎和其他著名榮譽的科學家的傳記和訃告等。

魯特-伯恩斯坦指出,必須謹慎地比較這些不同類型的數據,因為它們是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間收集的。其中可能會有讓人質疑的不確定因素:例如,如果你為了生存而參加多份工作,那麼你可能就沒有時間從事業餘愛好,因而也就很難看出你是否喜歡從事藝術活動。儘管如此,這種研究方式還是取得了驚人的發現。獲得著名榮譽的科學家所列出的藝術愛好比一般公眾要多得多——就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言,可以達到普通人的三倍。

圖註:據統計,諾獎得主的藝術愛好要比普通人多得多。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個從事癌症研究的小角落就有足夠多的音樂家來組建起一支10人的布魯斯樂隊。「檢查點」樂隊是癌症免疫治療學會的一個官方組織,他們會於每年的11月在該協會的會議上表演,並於每年的6月份在美國臨床腫瘤學協會會議上表演。

「我們在搜集樂隊成員時,就像用捕蠅紙聚集蒼蠅那麼容易」,蓋傑斯基說。

為成功而藝術

魯特-伯恩斯坦表示,除了有大量的藝術愛好外,偉大的科學家們對待這些愛好的方式也與大多數人不同。他接管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從1958年到1988年追蹤了38位科學家,他們的成就各不相同,其中一些人只發表過少數幾篇論文,但還有四位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所有科學家中排名最末尾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最不成功的那群人——基本上都認為科學與藝術沒有交集,認為科學家和那些藝術家或文字工作者之間沒有共同語言」 ,魯特-伯恩斯坦說道,「但最成功的那群科學家,都無一例外地認為這個觀點非常荒謬。」

圖註:那些最偉大的科學家們都認為,科學與藝術是密不可分的。

魯特-伯恩斯坦發現,不太成功的科學家傾向於把他們的愛好看作是逃避工作的一種方式,而高度成功的科學家則會把他們所有的創造性努力都結合在一起,並能將每個領域的創造力作為其他領域的靈感。這似乎也影響了他們對工作時間的看法。

「最不成功的人都幾乎一致地表示,『如果我每天工作14個小時,我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但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恰恰都認為,『我是我媽養出的懶孩子』」,他說。

歷史文獻表明,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常常會把他們的藝術和科學融合在一起。例如,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是一位能在音樂會上大放異彩的音樂家,同時也是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據魯特-伯恩斯坦說,普朗克發展了量子理論,正是他把弦振動的數學原理應用於對原子能級的研究上。同樣地,擅長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則表示,他的相對論是憑直覺產生的,——「音樂是這種直覺背後的驅動力。

圖註: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

這篇文章採訪的所有四個「檢查點」樂隊成員都認為,他們的藝術和音樂密切相關。這不僅僅是因為音樂把同行們聚集在了一起,在那裡他們可以談論科學,形成合作關係。樂隊成員也更願意將音樂看作一種讓他們的思想自由漫步的方式,打開他們的對前沿科學的洞察力。

「當大家聚在一起演奏的時候,可以產生精神上的溝通——這種感受非常明顯」 ,蓋傑斯基說。「當我們上台的時候,就像瞬間出現了某種相移,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充滿創造力的領域。這真的非常神奇。」

翻譯 | 孟慶宇

責編 | 高佩雯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win-nobel-prize-science-make-art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一團纖維在風中會如何運動?這不僅關乎造紙、還關乎氣候變化
《邁克爾》專輯被指不是出自本人原音,音頻鑒定專家表示取證困難

TAG:企鵝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