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社交媒體讓青少年更孤獨了?權威機構研究顯示:未必

社交媒體讓青少年更孤獨了?權威機構研究顯示:未必

文章轉載於全媒派,已獲對方授權許可

社交媒體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交流方式,已經深深浸潤到青少年的生活之中。

對於青少年來說,社交媒體的使用早已嵌入了以下幾種場景:與朋友進行交談、安排課餘生活、獲取新聞、關注親朋好友的動態、緊隨最新潮流、分享生活中的閃光時刻、表達自我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社交媒體在青少年群體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卻愈發複雜、微妙且多樣。似乎,人們可以簡單談論「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影響」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近期,Common Sense(一家幫助青少年在媒體科技世界中成長的非盈利組織)進行了第二波美國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的持續跟蹤研究,與2012年相關研究進行對比並發布報告。

關鍵詞一:社交媒體使用頻率

自2012年以來,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頻率大幅度上漲。

2018年,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比例大約為81%,與2012年的該數值大致相同,但自2012年以來,青少年群體社交媒體使用頻率變化非常顯著,在六年時間內,每天多次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數量比例翻了一番

2012年,34%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一次,而2018年該比例增長為70%。並且,事實上有38%的青少年表示,他們每小時都在使用社交媒體。

此種情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於移動設備使用的急劇增加導致:自2012年以來,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的比例翻了一番多(41%上升到89%)。在13到14歲的青少年群體中,84%的人擁有智能手機,93%的人擁有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

在社交媒體使用頻率增長的同時,Facebook卻遭遇了明顯的衰落。2012年,68%的青少年將Facebook列為他們的主要使用的社交網站,而如今,這個比例降到了15%,同時有41%和22%的青少年分別將Snapchat和Instagram列為常用社交媒體。

在焦點小組訪談中,當一個16歲的女孩被問到她在Facebook上與誰交流時,她的回答是:「我的祖父母。」

關鍵詞二:社交媒體積極效應凸顯

只有極少數的青少年表示,使用社交媒體會對自我感受產生負面影響,更多的人認為這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調查顯示,青少年更傾向於認為社交媒體對他們的自我感受有積極影響,而不是消極的影響。

25%的青少年表示,使用社交媒體可以讓自己感覺不那麼孤獨,相比之下,只有3%的青少年認為社交媒體讓自己更加孤獨了;

18%的青少年表示使用社交媒體會讓自我感覺更好,而只有4%的青少年說使用社交媒體會讓自己感覺更糟;

16%的青少年說使用社交媒體讓自己感覺不那麼抑鬱,而3%的青少年說這會讓自己更加抑鬱。

儘管在過去六年里社交媒體的使用有所增加,但從調查來看,社交媒體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卻並不比2012年多。

更重要的是,在弱勢青少年的生活中,社交媒體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絕非「積極」、「消極」那麼簡單。

Common Sense在此次調查中設置了社交情感幸福(SEWB)量表,該量表的制定基於諸如幸福、抑鬱、孤獨、自信、自尊和父母關係等多個維度。

大約19%的青少年位列「高社交情感幸福感」組,63%的青少年屬於「中等」組,而只有17%屬於「低社交情感幸福感」組,然而社交媒體卻對「低社交情感幸福感」組的生活尤為重要:「低社交情感幸福感」組中,近半數(46%)的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表示,社交媒體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極其」或「非常」重要的角色,相比之下,「高社交情感幸福感」組中的這一數據為32%。

「低社交情感幸福感」組中的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表示,社交媒體會使自己產生各種各樣的負面反應,比如,如果自己發的帖子沒有獲得很多評論或點贊,他們就會對自我產生較壞的感受;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出席了自己沒被邀請的活動後,會感到自己被冷落或被排斥;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該組中超過三分之一(35%)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受到過網路欺凌,相比之下,「高社交情感幸福感」組中只有5%的青少年受到過網路欺凌。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相比社交媒體給自己帶來的消極作用,有更多「低社交情感幸福感」組中的青少年也表示,社交媒體同時能給自身能夠帶來積極的正能量,例如,29%的青少年表示使用社交媒體會讓他們感覺不那麼抑鬱,而只有11%的人說使用社交媒體會讓他們感覺更抑鬱。

在2012年至2018年期間,儘管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得到較大提升,但在社交媒體中更容易獲得負能量的青少年比例卻沒有增加,相比之下,有更多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會在社交媒體中獲得積極能量。換句話說,在過去的六年里,社交媒體對弱勢青少年的積極影響可能有所增加。

因此,我們應當意識到,該群體與社交媒體的關係既不是統一的,也並非單向的,即:社交媒體更能對此青少年群體產生負面影響——讓他們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但社交媒體亦能幫助他們減少孤獨感,增強自信,建立聯繫。

2012年,「低社交情感幸福感」組中11%的青少年說,使用社交媒體會幫助自己減少抑鬱,而如今,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9%。

總體來看,更多的青少年認為,社交媒體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積極正面的影響。

關鍵詞三:「面對面交流」偏好

青少年中偏好「與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比例大幅下降,而認為「社交媒體能夠干擾個人互動」的人數比例有所增加。

表示自己最喜歡「面對面交流」方式的青少年比例,從2012年的49%下降到現在的32%,居於「簡訊交流」方式之後。而且,相較於2012年,有更多的青少年認為自己被社交媒體分散了個人關係注意力。

54%的青少年認為「當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與我在一起的人時,社交媒體會經常分散我的注意力」;42%的青少年認為「社交媒體搶佔了自己與朋友面對面相處的時間」,而該數據在2012年是34%。

關鍵詞四:數字設備沉迷

多數青少年認為,科技公司使用戶花費更多的時間,並表示數字干擾對家庭作業、人際關係和睡眠等方面均產生了影響。

近四分之三(72%)的青少年認為,科技公司會操縱用戶花費更多的時間,社交媒體會導致注意力分散:除了社交媒體搶佔青少年與朋友相處的時間之外,還有44%的青少年表示,他們會因為與朋友在一起時,朋友沉迷手機而感到沮喪;更有超過三分之二(68%)的青少年認為「社交媒體對自己所在年齡段群體具有負面影響」;在擁有智能手機的青少年群體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29%)表示,他們曾在夜裡被電話、簡訊或通知吵醒。

此外,還有許多青少年表示,對父母沉迷數碼產品感到擔憂,有33%的青少年希望父母能少花些時間在他們的設備上,這一比例高於2012年的21%。

當然,許多青少年會在關鍵時刻選擇將數字設備調至關機或靜音狀態,免受打擾。

調查顯示,將手機關機或靜音的情形及相應人數比例為——

睡覺——56%

與他人吃飯——42%

訪問親朋——31%

做作業——31%

實際上,青少年心裡明白,科技公司試圖通過產品設計使其耗費更多的時間,但青少年並不能總能剋制自己沉迷其中。從另一個層面來講,科技公司對該群體的操控還可能通過其他更加微妙的方式,比如,對青少年的社交行為數據進行跟蹤存儲,並將其透露給第三方。所以,青少年亟待加強其規範和調節數字設備使用的能力,並在參與社交媒體活動時,更加謹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應當對青少年進行指導,使其掌握數字公民基本技能,同時,政府也應當通過有效政策的制定,幫助青少年更好地將科技和社交媒體融入生活。

關鍵詞五:社交媒體極端內容

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到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恐同內容的比例有所上升。

在2018年,近三分之二(64%)的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表示,他們「經常」或「有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種族主義、性別歧視、恐同或基於宗教的仇恨內容。實際上,在過去的六年里,每一種內容在社交媒體上的曝光量都在增加,比如,在社交媒體上「經常」或「有時」遇到種族主義內容的用戶比例,從2012年的43%增加到今天的52%。

此外,社交媒體上極端內容散播猖獗,也有青少年因此而遭受網路欺凌的狀況,其中一部分人認為,自己遭遇的網路欺凌可以用「嚴重」來形容。

13%的青少年說他們曾經遭受過網路欺凌;

9%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受到欺凌的方式可以算得上是「嚴重」。

當然,也有青少年嘗試與網路欺凌進行抗爭:23%的青少年曾嘗試過幫助被網路欺凌的人,比如與被網路欺凌的人進行交談、向成年人報告、或者在網上發表關於被網路欺凌對象的積極信息。

關鍵詞六:社交媒體創造性表達

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社交媒體是實現創造性表達的重要途徑。

超過四分之一(27%)的青少年表示,社交媒體對於自身的創造性地表達是「極其」或者「非常」重要的,該群體中的較大比例是那些擁有「較低社交幸福感」的脆弱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與此同時,37%的青少年認為,社交媒體對於他們來說是「極其」或「非常」重要的,而這其中有21%的青少年社交媒體用戶擁有較高的社交幸福感。

一名17歲的白人女孩在公開回應調查時表示:「社交媒體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把我的作品展示給公眾』」;

一位14歲的非裔美國女孩寫道:「社交媒體讓我有了一個表達自我個性的渠道。」一個14歲的白人男孩說他喜歡社交媒體,因為「我可以分享我製作的東西」;

一個16歲的西班牙裔/拉美裔男孩表示,他喜歡使用社交媒體的原因是「我可以在此(社交媒體)發布我的服裝和設計作品」。

關於社交媒體等形式的數字通信,最引人深思的問題之一則是「它最終將如何影響人類相互交流和相互聯繫的方式」。在過去六年里,「面對面交流偏好大幅下降」究竟是一個暫時現象,還是從青少年群體中滋生出的新趨勢?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科技和社交媒體又是如何促成這種轉變的發生呢?這是否又在提示著我們一個轉變正在到來呢?

在當下、在這些問題被思考之前,我們首先應當正視數據帶來的已知事實,關注到社交媒體帶給青少年的情緒變化,承認對於多數青少年來說社交媒體有助於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和抑鬱感,至少父母、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專家、決策者應當率先注意到這一點,並作出正確的引導。

— [ THE END ] —

| 清博報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潘多拉效應」是什麼?
「大內定律」是什麼?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