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說劉伯溫是諸葛亮在世?是表揚還是批評?
為了凸顯自己,劉伯溫這樣說話,就不怕得罪同僚嗎?
文學漫談第一百八十五期,點評的是徐渭(或無名氏)的小說《英烈傳》。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徐渭(或無名氏)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同樣是出現了屬下爭功的事情,朱元璋處理的很好,使得屬下都為了自己拼盡了全力。但是,作為同時期的另一路起義軍首領的徐壽輝,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卻因為處理不當,終於被手下殺死的事情。從這件事來看,朱元璋御人手法真的是有一套的。
之前,蟲子天下就曾說過,在朱元璋的手下,有一個叫劉伯溫的人,從歸順朱元璋開始,就一直不被朱元璋重視。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劉伯溫主動慫恿朱元璋親征,從而好讓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這件事。但是,凡是熟悉劉伯溫的人,似乎都聽說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傳聞劉伯溫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一定關係的說法。
其實,這個說法,在小說《英烈傳》當中,朱元璋就曾親口說過。只是,朱元璋說劉伯溫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是對劉伯溫的肯定和表揚呢?還是在批評劉伯溫的言語和做法呢?
在小說《英烈傳》當中,朱元璋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有好幾股勢力,想要奪取朱元璋目前所在的金陵。這其中,就包括陳友諒。面對敵人龐大的進攻,朱元璋貌似一時也沒了主意。畢竟,由於戰局鋪的太大,自己的手邊可用的士兵,從數量上,已經不足以與敵人進行對抗了。
那麼,此時朱元璋的身邊的那些手下們,都是什麼意見呢?
在小說當中,面對這個窘迫的局勢,大致出現了兩張情況。一種,就是主張朱元璋先投降,然後再伺機而動,另一種,就是主張朱元璋可以採取暫避鋒芒的方法,先躲到金陵的鐘山上,再想辦法和敵人周旋。
很顯然,這兩種方法,對於朱元璋而言,都是不想選擇的。於是,此時朱元璋發現,一直不說話的劉伯溫在一邊冷笑,於是便問劉伯溫,為何要有這種表現。對此,在書中第二十九回《太平城花雲死節》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旁有劉基笑而不言。太祖便問:「先生何獨默然?」劉基說:「主公可先斬議降與議遷鐘山的,然後賊可破耳。古人說:『後舉者勝。』宜伏兵示隙以擊之。取威制敵,以成王業,正在此際。」太祖嘆說:「先生真不在卧龍之下!」
看到沒,劉伯溫面對大家的議論,先是保持「笑而不言」的冷笑態度,當朱元璋問起之後,劉伯溫立即表示,讓朱元璋「先斬議降與議遷鐘山的」人。劉伯溫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不怕得罪這些「議降與議遷鐘山的」這些同僚們嗎?
其實不然,一方面,這是劉伯溫在凸顯自己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劉伯溫的心裡,已經斷定,朱元璋不會真的殺了這些人。而且,劉伯溫也斷定,就算那些人惱怒劉伯溫,朱元璋也會保護自己。果不其然,在劉伯溫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朱元璋的「先生真不在卧龍之下」,算是給這件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首先,朱元璋的這句話,「先生真不在卧龍之下」,是說劉伯溫是諸葛亮轉世,甚至,在朱元璋的眼裡,劉伯溫比諸葛亮還要厲害。
其次,朱元璋也是想通過這句話,來奠定劉伯溫將來在朱元璋勢力陣營當中的地位。諸葛亮是誰,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而被劉備所重用。所以,朱元璋的這番話,其實就是想重用劉伯溫的意思。
從這點來看,朱元璋似乎是想表揚劉伯溫,但是,同時也是在批評劉伯溫,說話不注意方式。畢竟,那些所謂的「議降與議遷鐘山的」人,也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只是一時沒有更好的解決的辦法而已。換句話說,劉伯溫的這番話,多少有點搶功的味道,朱元璋用諸葛亮來說劉伯溫,除了表揚的意思之外,還想警告劉伯溫,說話要注意方寸,同時也告訴劉伯溫,自己不是劉備,而要比劉備更厲害。所以,朱元璋才會說,劉伯溫「不在卧龍之下」。
那麼接下來,在《英烈傳》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
※張雨綺否認離婚原因,李小璐陸續勝訴獲賠33.6萬,你支持誰?
※朱元璋打了勝仗,卻被滁陽王猜忌,差點斷了他當皇帝的夢!
TAG:蟲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