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在新聞關注的霍爾果斯原來是大清八旗索倫營駐防地

現在新聞關注的霍爾果斯原來是大清八旗索倫營駐防地

近期,隨著影視行業稅收征管的加強,西部邊陲小城霍爾果斯成了輿論的焦點。據媒體報道,自6月份以來,有超過100家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申請註銷,其中包括馮小剛、徐靜蕾等多位知名藝人擔任法人和持股的企業。

因為申請註銷的公司太多,《伊犁日報》8月27日僅一天就刊登了25則「註銷公告」(圖自中國經濟網)

霍爾果斯在哪兒?這個人口不到10萬的小城,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吸引那麼多影視明星公司「扎堆」?一張圖給你答案

霍爾果斯原名為尼堪卡,新中國建立後正式更名為霍爾果斯。霍爾果斯是蒙古語「駝站」的意思。如今,古老的駝站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霍爾果斯,首先是一個邊界口岸的名稱,其次才是一個城市的名稱。

作為一個有行政建制的城市,霍爾果斯僅僅只有4年多的歷史。2014年6月26日,中國國務院發文同意設立霍爾果斯市。霍爾果斯開始了她的新的發展歷程。

作為行政區的霍爾果斯市,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東邊及南邊臨霍城縣,西臨哈薩克,北臨溫泉縣,東北臨博樂市。霍爾果斯東距烏魯木齊市670公里,西距哈薩克原首都阿拉木圖378公里。

作為縣級市的霍爾果斯,其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個民族鄉、1個牧場、2個兵團團場,常住人口約9萬人,國土面積為1908.55平方公里。

清朝初年,霍爾果斯地區是伊犁大清八旗索倫營駐防的6座卡倫之一。同治年間,中俄劃界後,霍爾果斯成為邊境哨卡,稱尼堪卡倫,一般簡稱尼堪卡。注意,尼堪卡是霍爾果斯在史上首次出現的地名。尼堪卡,又作尼勘卡。尼堪二字,本為滿人對漢人的稱呼,此處為卡哨的名稱。卡倫是滿語「站」或「台」的意思,即卡哨或哨卡。

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中俄兩國代表在伊犁簽訂《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正式開放伊犁、塔城兩個口岸,尼堪卡被指定為中俄通商通道之一。至光緒七年(1881年),中俄簽訂了《中俄改定陸路通商章程》,尼堪卡成為中俄兩國之間的正式通商口岸。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霍爾果斯口岸隨即關閉。直到1920年,中蘇簽訂了《伊犁臨時局部通商章程》,霍爾果斯口岸恢復開放。抗戰時期,由於海上交通被切斷,大量援華物資由霍爾果斯口岸進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至1962年,霍爾果斯口岸進入了一個興盛時期。1983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霍爾果斯口岸正式恢復開放。

1992年8月,中哈兩國政府同意霍爾果斯口岸向第三國開放,這使其具有國際聯運地位。

至此,隨著歷史的演變,霍爾果斯成為中國與哈薩克等中亞國家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大通道和示範區。

目前,霍爾果斯是我國西北地區唯一的一個集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光纜「五位一體」的國家一類綜合口岸,也是面向中亞、西亞乃至歐洲距離最近、通關條件最便捷、基礎設施最完善、綜合運量最大的國家一類陸路口岸。

橫跨亞歐大陸的交通大動脈「雙西公路」在霍爾果斯聚合,「雙西公路」東起中國連雲港,西至俄羅斯聖彼得堡,與歐洲公路網相連,總長8445公里。第六代國門的建成使用,將實現客貨分檢,年通關能力將由目前的100萬噸提高到300萬噸,出入境人數達到500萬人次以上。

承載著通關運輸功能的國門經歷了6次蛻變,見證了霍爾果斯的發展。第一代霍爾果斯國門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是用紅磚建起的一排平房。

第一代國門

第一代國門聯檢廳

1983年,霍爾果斯口岸正式恢復開放,海關業務的逐步增長,國門也隨之經歷了第一次「升級換代」,第二代、第三代國門不斷擴建。

第二代國門

第二代聯檢廳

第二代檢查廳

第三代國門照片。

第三代國門聯檢廳

1996年,霍爾果斯建成了第四代國門,這是具有真正里程碑意義上的大通道國門。

第四代國門

第四代聯檢廳

2000年以來,霍爾果斯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第四代國門基礎上改擴建,形成了現在的第五代國門。

第五代聯檢廳

第五代國門

而宏偉壯觀的第六代國門正式啟用,不但是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也是眾多遊客的旅行打卡地,站在新國門前,感慨萬千,五味雜陳........

第六代國門

滿族文化網綜合網路有關資料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姓氏赫舍里氏之二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