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鮮為人知的北京紫竹院公園的皇家背景

鮮為人知的北京紫竹院公園的皇家背景

北京有六座具有皇家背景的公園:香山公園、頤和園、圓明園遺址公園,北京植物園、玉淵潭公園和紫竹院公園。

但是紫竹院公園的皇家背景似乎鮮為人知,大家都說紫竹院公園「以竹取勝」,但很少有人知道:紫竹院公園的得名,是因為公園內有一座明代所建的廟宇——福蔭紫竹院,有近600年的歷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行宮。

2010年9月24日,北京的各大媒體發布了這樣一條新聞:《頤和園四大部洲等皇家園林5大建築群將復建修繕》,其中關於「福蔭紫竹院」是這樣說的:

「福蔭紫竹院」修繕復建

進展:預計明年開工

實施難易度:★★

簡介:福蔭紫竹院是一座明朝所建的廟宇,位於紫竹院公園西北角,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是保存完好的清代行宮。

紫竹院公園一位負責人介紹,福蔭紫竹院原來佔地3000平米左右,目前遺存1600平米左右,用於出租辦公。目前已完成規劃立項,正在招標,預計明年將啟動修繕復建工程。周邊現有臨時建築將拆除,恢復為原來的建築規模。預計投資2000多萬元,2012年前完工。

2013年年末我來這裡遊覽的時候,修繕工程還沒有完成。

福蔭紫竹院位於紫竹院公園西北部,建於明萬曆年間。明萬曆五年(1577),萬曆生母李太后(慈聖皇太后)出巨資,在廣源閘西邊興建萬壽寺時,也在紫竹院湖西,南長河北岸興建廟宇,將其併入萬壽寺,成為萬壽寺的下院。廟宇的南面為河泊,原是高梁河的發源地。

清乾隆時期在廟中供奉起觀音大士像,改稱紫竹禪院,並在廟的西側修建了一座小巧的行宮。行宮有三楹宮門,六間倒座房,十五間折角游廊,五楹正殿,三楹二宮門,九楹樓閣等建築。其中宮門上有乾隆皇帝御書「福蔭紫竹院」匾額,樓閣上有乾隆皇帝御書「報恩樓」匾額。

在報恩樓後長河岸有兩處碼頭,均由花崗岩壘砌而成。後於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在它的西邊仿照蘇州建築形式修造了一條「蘇州街」,並在此行宮前後、湖泊的四周遍植蘆葦,布置成了蘇州城葑門外朝天橋港汊的水鄉風光。由於這裡的蘆葦引自江南,葦桿比北方的蘆葦長得挺拔粗壯。每到秋末冬初,葦桿經霜後呈現出紫黑的顏色,放眼望去,好似一片茂盛的紫竹林。又因傳說觀音所住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紫竹林,紫竹院之名因此傳開。

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寺廟和行宮得到重修,有《重建紫竹院碑記》,而此時紫竹院已不是萬壽寺的下院了。據《重建紫竹院碑記》稱,「城之西數里長河地方有古剎紫竹院者,乃萬壽寺之下院」。碑文稱,萬壽寺方丈德果和尚「因下院眾多,勢難兼顧」,恐不利焚修之事,即與廣化寺魁一和尚商量辦法,「勿論僧道士庶,永助焚修」為目的。魁一和尚當即與白雲觀方丈高雲溪、監院姚靄雲羽士商酌,二人推薦名「劉素雲者,修建廟宇,濟危救困,不可枚舉。至於舍葯施茶乃其餘事可推謂功德之主也。其人生而聰慧,長而博學,言行忠信,作事仁慈,忠孝耿耿,儒道兼優,樂善好施,可謂手屈一指。因而德果和尚篤慕善緣,願將此廟奉送與劉素雲羽士永為焚修之住持之所也」。劉素雲入廟後,見寺院「年久廢弛,殿宇傾塌」,「曰:似此勝境,何凋零至此?」因發願重修廟宇。新修殿堂有:「大殿三十楹,東西耳殿各三楹,東西客堂各三楹,司房三楹,廚房三楹,華祖殿三楹,靈官殿三楹,南客堂六楹,三清殿三楹,東西靜堂各三楹,報恩樓九楹」等等,「大興土木之二三載有餘,煥然一新,更名為福蔭紫竹道院」。自此,本為禪院的廟宇轉而成為道觀。

紫竹院行宮後來是慈禧去頤和園時中途歇息之處,並常在此進早膳。

1900年福蔭紫竹院遭「八國聯軍」洗劫,辛亥革命後上述景觀基本荒廢。

民國期間紫竹院湖改為農田,用於種植稻子,其風景區蕩然無存。1949年後,人民政府利用破廟和廢湖稻田新辟公園,並在園內廣植紫竹,成為名副其實的紫竹院公園。

因為正在修繕之中,入口處都擋上了,只能把相機舉過頭頂盲拍。

這裡就是紫竹禪院。

紫竹禪院西面就是福蔭紫竹院。

當然也不允許靠近,只能遠遠地拍照。

乾隆皇帝曾用「柳蔭深處是蓬萊」比喻這裡的景色有如仙境,乾隆帝和他的母親崇慶皇太后,常在此游龍舟、賞水景,在行宮暢飲休息。到了光緒年間,紫竹院行宮便成了慈禧太后的行宮。

紫竹院行宮還是皇帝由水路去頤和園在此休息、換船之所,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6位皇帝都曾從此處乘船前往頤和園。慈禧一生更是32次去頤和園,每年都要由萬壽寺乘船游幸頤和園,因此,這條水道後來被成為「慈禧水道」。

慈禧最喜歡自比觀世音,據說有一張慈禧左手捧凈水瓶,右手執念珠,身著團花紋清裝,頭戴毗羅帽,外加五佛冠的扮觀音相片,就是在福蔭紫竹院拍照的。

後來有人考證說,這是在屋裡拍照的,因為後面的竹子現出褶皺,應該是背景布。不過下面這張照片前面的荷花倒映在水裡,好像確實是在湖裡拍的。

1992年9月,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紫竹院行宮」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此時的紫竹院行宮建築經過拆改,已同清朝時不同。2009年時,報恩樓、前殿、山門、倒座房保存完好,院內尚有兩株近500年的銀杏樹。考古專家於該年對此處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原來的配殿、游廊、二道門遺址。2010年,福蔭紫竹院開始重修,並復建部分原有建築。修繕面積達3308.11平方米,佔總面積(8735平方米)的40%以上。復建部分包括福蔭紫竹院行宮院、行宮西院(寄雲軒)、西南跨院、東跨院(紫竹禪院)。其他部分院址因歷史原因,近期無法恢復原狀。

據2012年07月10日《北京晚報》報道,復建的福蔭紫竹院明年初開放。如今2013年已經過去了,還沒有完成修繕。正式開放不知道猴年馬月去了。

據說這裡還從未對公眾開放過,修繕之後應該能夠允許參觀遊覽了,不過恐怕要收費了吧。

作者家在北京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罕王后妃傳奇》「繼妃袞代」(三)
滿洲姓氏赫舍里氏之一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