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是「馬背上的書法家」,黨內一隻筆

他是「馬背上的書法家」,黨內一隻筆

舒同 (1905—1998) ,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原名文藻,字型大小宜祿,江西省東鄉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紅軍,擔任過黨政軍的多種領導職務,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舒同(左一)

舒同自幼喜愛書法,曾系統地臨過古代碑貼,師法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並注意取其精華,大膽嘗試,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創立了著名的「舒體」,備受海內外推崇。

所謂舒體,就是從「二王」入手,以顏、柳之楷為本,取各家各體之長,使圓渾之勁,用藏鋒之功,寓巧於拙,借古於今,創獨特風格,立「七分半」字體。這個「七分半」,可以說是舒體字的精華,既結體上楷、行、草、篆、隸五體各取一分,風格上顏、柳各取一分,何紹基取半分,合稱「七分半」。

舒同的墨海生涯從14歲在鄉間小有鄉譽時起,直至93歲病逝近80個年頭,在漫長的歲月中,不管是硝煙瀰漫的戰場,是「十年浩劫」的動亂,不論是在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在罹難挨斗的「牛棚」里,他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始終沒有中斷藝術研究和臨池實踐。

舒同參加紅軍後,一直在團、師搞宣傳工作。隨紅一軍團長徵到陝北時,一路上書寫大幅標語,弄得身上全是石灰,衣服上也燒了好多洞。在行軍途中,沒有紙筆,舒同就撿了樹枝在地上劃拉;騎在馬上,也用手指頭在褲腿上劃拉。有一次被毛澤東看到了,就笑著說:「舒同,你成了馬背書法家啦。」從此,「馬背書法家」的美名就傳開了。

1936年,紅軍到達陝北邊區政府管轄的旬邑縣時,為團結抗戰,中共擬請當地一位前清翰林出任邊區參議員。那位老夫子說,「我和沒文化的人談不來」,拒絕參加。毛澤東知道後,就讓舒同以中央名義給他寫一封信,宣傳我黨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這位前清遺老讀了信後連聲稱服:「字美文雅,想不到共產黨內也有人才啊!」隨即出山參政。

何香凝說過:「國共有兩支筆,國民黨有于右任,共產黨有舒同。

舒同之所以被譽為人民的書法家,是因為他這位馬背上的紅色書法家身居高位而沒有官架,學識淵博而沒有傲氣,無論誰去求字,他都一一應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 的精彩文章:

「後半生,致自己」
關於國慶長假延長到 10 號的通知

TAG:書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