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左宗棠戰功遠超李鴻章,為何李鴻章卻更受清朝重用?

左宗棠戰功遠超李鴻章,為何李鴻章卻更受清朝重用?

談到清朝「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左宗棠必定是一個熱門話題,他倆是清朝後期的頂樑柱之一,具有「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於將傾」之才能。當然,由於清朝政府腐朽無能,不想從根本上變革舊制度,再加上官僚集團之間的相互傾軋與鬥爭,他們並沒能真正實現王朝中興,也沒能使近代中國擺脫被奴役的命運。不過,他倆的努力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剿滅捻軍、興辦洋務事業、派遣留學生、辦新式學堂、組建近代化海軍,等等。李鴻章與左宗棠的這些努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這是值得肯定的。

相對而言,左宗棠在戰功方面要遠超李鴻章,而李鴻章卻更受清王朝重視和賞識。李、左均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義發家,而後便著手晚清的近代化。左宗棠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侯爵。李鴻章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爵位則是一等肅毅伯。此外,晚清的近代外交以及洋務運動,基本上都由李鴻章主持,他成為慈禧太后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被譽為「東方俾斯麥」,唯一堪與歐洲列強一爭長短之英雄人物。

這就有意思了,左宗棠軍功卓著,為何卻沒有李鴻章混得好呢?李鴻章在清朝眼裡的重要性高於左宗棠。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先看下兩人的軍功。

左宗棠軍功:在清朝「中興四大名臣」里,以諸葛亮自居的左宗棠絕對算是大器晚成者,四十多歲才飛黃騰達,一躍而成為浙江巡撫,旋即授予閩浙總督職務。從秘書到朝廷的封疆大吏,他只用兩年時間,這速度堪比坐直升飛機,這主要得益於他優秀之軍事指揮才能,以及建立卓越之功勛。1852年10月,左宗棠主持防守長沙,成功擊退太平軍,保全湖南全境,湘軍有了誕生之土壤。1859年7月,左宗棠主持「寶慶會戰」,以兩萬多雜牌軍擊敗石達開30萬大軍,並派遣劉長佑進入廣西追擊翼王。1862年,左宗棠主持浙江、江西軍務,連戰連捷,將李世賢、汪海洋、黃文金等太平軍悍將打得苦叫連天。1865年,左宗棠橫掃東南沿海太平軍殘餘,在嘉應州之戰中擊斃汪海洋。1866年開始,左宗棠率領湘軍北上,大戰西捻軍,以步兵克制騎兵,堪稱一絕。與此同時,左宗棠將陝甘地區叛亂平定,打通前往新疆要道。1876年,揮師西征,敗阿古柏,收復新疆廣大地區。1881年,再次帶病出征,迫使沙俄同意簽署《伊犁條約》,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左宗棠之軍功,晚清無人可與之爭鋒,堪稱國之良將。

李鴻章軍功:相對於名將左宗棠而言,同是幕僚出身的李鴻章在軍功上則要遜色很多,甚至還打了許多敗仗,在關鍵時刻打了敗仗。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李鴻章在遇到危險時屢次拋棄上司,自己腳底抹油跑了,害得曾國藩差點自殺於祁門,其人品可見一斑。1862年,李鴻章主持江蘇軍務,聯合「常勝軍」等西方干涉勢力鎮壓太平天國。1863年11月,收買叛徒郜永寬攻破蘇州,然後屠城。1864年7月,太平天國滅亡,李鴻章進兵閩浙與左宗棠搶功,但成就不大。1866年,李鴻章接替曾國藩擔任「剿捻」統帥,用兩年時間消滅東捻軍,這算是李鴻章軍事生涯的頂點。中法戰爭期間,李鴻章對外妥協,致使「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1895年初,李鴻章北洋艦隊和淮軍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列強趁機掀起瓜分中國之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綜上可知,在軍功方面,左宗棠要遠強於李鴻章,卻混得不太好,沒有李鴻章那麼受清朝待見。其中之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因戰事需要,左宗棠去西北擔任陝甘總督,李鴻章成為洋務運動主力。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清王朝便開始進行一場旨在「自救」之洋務運動,李鴻章和左宗棠均是主力幹將。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則在福建創辦福州船政局,建立福建水師,並搞得有生有色。不過,就在左宗棠準備大幹一場時,他受命前往甘陝鎮壓「回亂」,而後便擔任甘陝總督,主持對阿古柏戰事,出兵新疆。所以,在七十年代,左宗棠是脫離「洋務中心」的,這一點對他的影響很大。要知道,慈禧對洋務運動是相當重視,為此還不惜壓制住頑固派意見,強制推行「洋務」。在工業化潮流下,左宗棠因「戰事」需要,離開了福建,也就離開了「洋務」和「工業化」。從此,李鴻章成為洋務運動的絕對幹將,引領晚清工業化,其地位自然很高。

其二、左宗棠對外態度強硬,李鴻章「外需和戎」政策更符合清朝需要。自從鴉片戰爭以來,清王朝就不斷對外妥協、求和,以此苟延殘喘。在遇到國際糾紛時,清朝很少持強硬態度,這在朝鮮「壬午兵變」、「甲申事變」,日本「琉球事件」,以及中法戰爭中都可以明顯看出。在對外政策上,左宗棠明顯跟清政府唱反調,他主張對外持強硬政策,不能向侵略者屈服,而是要將侵略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例如,阿古柏入侵新疆,李鴻章等絕大多數官員主張放棄領土,將全部精力轉移到「海防」,組建強大水師;左宗棠則力排眾議,帶病挂帥出征,收復領土,捍衛主權。李鴻章,典型的主和派,奉行「外需和戎」政策,與清政府站在同一條戰線,自然更受重視。

其三、左宗棠過於高傲,得罪人太多,人際關係沒李鴻章好。在官場上混,人脈資源相當重要,團結同事也是必須的。左宗棠自命不凡,常常以晚清諸葛孔明自居,不將上司、同僚放在眼裡,他唯一佩服的估計只有胡林翼。例如,太平天國滅亡後,因為「洪天貴福生死」問題,左宗棠與曾國藩矛盾公開化;在日常生活中,左宗棠直接罵曾國藩是「笨豬」,腦子不好使,壓根不給上司面子。左宗棠雖然從國家角度考慮問題,但卻無形之中得罪了許多人,這是官場大忌。李鴻章則不一樣,混跡官場的老手,能恰當處理好與同僚、上司之間的關係;這在他婉拒朝廷出兵金陵之請求,以及處理「天津教案」中可見一斑。所以,從官僚集團團結的利益出發,清廷傾向重用李鴻章。

綜上所述,相對左宗棠而言,李鴻章更受清朝重用,其原因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李鴻章在為官準則、對外政策上更符合清朝的需要。但是,這並不影響左宗棠的偉大,就收復新疆這事而言,他堪稱民族英雄,留名千古。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悲愴名將林鳳祥:僧格林沁先將其救活,然後再凌遲處死
石達開、陳玉成獲得對手尊重,為何李秀成卻被曾國荃羞辱?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