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張小龍
10月7日,聖安德魯斯,歐巡賽-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在一座有600餘年歷史的蘇格蘭球場上演。微信之父張小龍和中國職業高爾夫球手李昊桐配對,以低於標準桿35桿的成績,贏得了職業-業餘配對賽冠軍。
「左龍右李」的組合創造了中國高爾夫球又一歷史,成為第一對贏得世界頂級職業-業餘配對賽的中國組合。
賽後,張小龍一改往日的冷靜自持,欣喜之情躍然而出,「今天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感覺特別棒,自己發揮出了超出預期的水準,特別特別享受這一刻,感覺特別開心。」
片刻之後,他又拾起了慣有的冷幽默,調侃「獲勝秘笈」是因為搭檔吃了火鍋,一旁的李昊桐笑著扶了扶印有Wechat的帽子。
根據公開資料,微信早在今年4月就與李昊桐、竇澤成、林希妤三位選手簽訂了合作協議,旨在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此次比賽張小龍更是一桿將微信打向了海外市場,大大方方地告訴人們,老子是微信之父,如果我願意,我有一百種方法推廣它。
出售Foxmail,技術天才錯失資本浪潮
如果說一個中國最成功的產品經理,不是馬化騰,就是張小龍。
20年前,他還只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在業餘時間憑著興趣愛好寫出了共享郵件客戶端軟體Foxmail,並且免費向用戶開放。
這款頁面簡潔的郵箱最輝煌時擁有200多萬用戶,而同時期騰訊只有10萬用戶。帶著極客的初心,張小龍盡心維護著百萬級的用戶,改進、推新,親自瀏覽回復用戶的郵件。
周鴻禕好心提點,Foxmail要有商業模式,要加廣告,要盈利。張小龍不解,只要有用戶,有情懷不就好了嗎?討論每每以沉默告終,結果就是Foxmail一直不賺錢。張小龍常常餓著肚子寫代碼,被人民日報稱為「失敗的人」。挨過了一段沒有工作的日子,他決定把自己和Foxmail打包出售給了並不太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博大。
雖然拿到了1200萬元收購款,成為「中國十大程序員」之一,但張小龍並不太開心。他選擇了疏離,他去了西藏,並且消失了五年。
那五年,馬化騰、張朝陽、李彥宏、丁磊等互聯網天才攜手馳騁江湖,開疆闢土,技術奇才張小龍無疑錯過了這班資本的列車。
2005年,馬化騰收購了Foxmail,請來張小龍負責爛尾的QQ郵箱業務。三年時間,張小龍把QQ郵箱起死回生,做成騰訊公司七星級產品,也由此完成了自己從極客到產品經理的思維轉變。
這一年,張小龍40歲了,他的互聯網前輩已經開始謀劃著充滿榮耀的墓志銘,同輩也已經進軍實體商業與金融帝國,而他卻只做出了兩個郵箱,怎能甘心?所有人都明白,留給張小龍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口。
8年10億用戶,張小龍的微信帝國
2010年10月,機會來了。移動即時通訊軟體Kik上線,15天斬獲了100萬用戶,張小龍敏銳地嗅到了社交需求,認為類似Kik的App極有可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挑戰QQ。於是,他連夜給馬化騰寫了一封郵件,建議騰訊補做一個類似的App。
也就在一兩個小時後,沒睡的馬化騰便回復了郵件:馬上就做!
沒人想到,一個中國互聯網劃時代的產品就此誕生。
馬化騰眼中,微信最初只是騰訊的一個「補丁」,他甚至同時授權了三個相似的App研發項目。但張小龍極為重視,人脈和資源都不充足的情況下,面對集團內部競爭,他孤注一擲,每天花六七個小時的時間逐條查看用戶的帖子,從中體會用戶的感受。他會對按鈕的位置,一個圖像的幾個像素做出具體的安排,甚至為會話列表每一行高度減少兩個像素安排了一次更新。在他眼中,微信是騰訊的下一次變革,一度把微信的域名定為了next.qq.com。
「一萬小時定律同樣適用於產品經理,他們需要超過千次的產品實踐,才能稱得上是了解產品設計,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張小龍對於團隊的要求,他和程序員一起擠在狹窄的辦公區,時刻待在屏幕前,不停歇地敲擊著代碼,吃飯叫外賣,累了點支煙,或者做幾個俯卧撐。
很快產品就上線了,但效果遠低於預期。微信1.0版本的「免費簡訊」根本沒有觸及用戶的痛點,因為用戶連運營商的包月套餐簡訊都用不完。其上線的前三個月,每天用戶只增長几千人,而雷軍的同類產品米聊,卻勢頭迅猛。
失望在團隊里蔓延,張小龍獨自一人,在香煙和搖滾樂里,度過那些失眠的夜晚。直到想起大學讀的弗洛伊德,想起他的一句話:人的所有動機都來自於性衝動。
隨即,張小龍在微信推出了「附近的人」和「搖一搖」功能,他跟團隊說: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是讓關係學見鬼去。
「附近的人」一上線,用戶迎來爆發性增長;「搖一搖」每天啟動量超過1億次,這個背景音樂來福槍子彈上膛聲是張小龍玩CS時得到的靈感,「因為這種聲音,會讓用戶感覺很爽」。
流量增長的背後是對於人性精準的把控,「一個億級用戶的產品經理,無需做到透徹思考人性和產品的所有方面,但需要在極端現實主義和極端理想主義之間取得平衡。做產品力求簡單美,要滿足用戶貪嗔痴。」張小龍洞察人們的慾望,然後依照人性制定規則,讓用戶按照自己的規則來運轉。
這兩種功能,把無數陌生人連接在一起,打破了以往社交網固話的格局,開啟了一個新的社交時代。到2011年11月時,微信日增用戶達到20萬。在用戶達到一億後,微信推出了「朋友圈」,接著又推出了個人和企業的「公眾號」,孵化了數以百萬的新媒體從業者。
這個龐大帝國的野心不能再以社交工具來定義,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可以滿足用戶社交、情感與自我實現的地方。如今,微信像空氣一般,無處不在,估值高達8000億人民幣,覆蓋中國 96% 以上的智能手機。中國14億人口,有10億都在用微信,這種覆蓋率,再沒有任何一款軟體可以做到。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身價,水漲船高,每年以百億計算。
追求極致,張小龍的人生哲學
張小龍被稱為「為數不多具有文藝氣質的產品經理」,他是那種因為喜歡《藍蓮花》歌詞,就一定要問許巍買下版權,掛在QQ郵箱入口的人。連面試產品經理,所有技能合格後,都要問一句「你喜歡搖滾嗎」。回答否的,就算了。
他相信感覺,稱「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變化太快,舊有的產品分析模式已經落伍,產品經理更應該依靠直覺和感性,而非圖表和分析,來把握用戶需求」。
在微信上線後,他在飯否敲下「這麼多年了,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孤獨、不善言談是他的本色,渴望交流與被理解是群體共同的需求,而他將這種同理心在產品中無限放大,做到極致。
微信沒有「已送達」,因為張小龍認為「已送達」會給接收信息的用戶帶來無形的壓力。競爭對手抄襲「搖一搖」,馬化騰曾憂慮地表示微信是否需要增加一些功能,張小龍說了不,他反對一切增加用戶選項的設計。
他甚至更為直接的提出了「三不」原則,不騷擾、不感動、不迎合用戶。微信更新至4.0版本的時候,張小龍才同意在朋友圈中出現廣告,但是他設置了每次1000萬元的門檻,只允許有實力、內容做得好的人進來,並且主動清理營銷號和水軍,把自己與營銷渠道區別開來。
張小龍對極致有著某種迷戀。
初入騰訊,他就是公司聞名的網球好手,每周雷打不動打一場網球。2011年之後,他突然對高爾夫發生興趣,一下就陷入了狂熱狀態,每天去高爾夫練習場,非常耐心而又緩慢地打掉400個球,琢磨每一桿的穩定度,直到贏得這次的職業-業餘配對賽冠軍。
細看業內大佬,不難發現事業之外他們都在積極的尋找下一個人生目標,即使作為「業餘選手」也毫不遜色。騰訊創始人之一的陳一丹於2016年5月捐贈25億港元,創立了全球最大教育獎「一丹獎」,每位獲獎人可獲得3000萬港幣。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於今年10月5入宣布進入NBA中國董事會,助力於籃球電商的發展。
不同的跨界領域之外,相同的是對於所愛之事的傾情奉獻與極致追求,而每一次成功的故事,都值得細細品讀。
—END—
配音:競寧
編輯:高玉婷
版權聲明
艾問出品
本文版權歸「艾問人物」所有,轉載請在公眾號回復「轉載」或文後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作者及來源。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首善許家印 值得被記住
※出獄後的王欣: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TAG:艾問i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