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詩詞里的菊花,唯美了整個秋天

詩詞里的菊花,唯美了整個秋天

不見不散!

圖 | 網路

編輯 | lulu

經典誦讀

你的隨和脾氣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聽《傅雷家書》,和人群保持適當距離,有利於自我反省~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著名的《傅雷家書》。我們先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你的隨和脾氣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與大多數父親不同,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像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藝術這條路。文藝是條羊腸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雙雙在這條小路上走出精彩,並且獲得極大的共鳴。他們的關係由父子變成朋友,再到兩個惺惺相惜藝術家。

如果說傅雷憑藉的是時代造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抓住「天時」,經受磨礪之後,終見光輝。那傅聰這個偉大的音樂家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樣一位知性的父親,不成功怎麼說得過去呢?

「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觀清晰的看待藝術,絲毫沒有迂腐偏見,這樣的老人,即使在現代社會的今天也是鳳毛麟角。可在那個年代,傅雷的藝術修養達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為之讚歎。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你的隨和脾氣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詩歌賞讀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聽唐代詩人鄭谷的《菊》,感受詩人對秋菊無限的讚美之情!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鄭谷的《菊》。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公子貴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陽佳節,插菊在鬢髮,朵朵爭俏。露水陽光讓菊花更豐潤,香滿池岸綠滿池岸,因此它從來不用羨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題為菊,但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緻。風格清新通俗。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草,個頭較高,從外形看,與菊苗沒有太大的差別,養尊處優的公子王孫們,是很容易把菊苗當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當地訓斥王孫公子「菊草不分」,其實這是鄙視他們不識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鬢毛」,每年陰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重陽節,這一天,我們的先人登高、賞菊、飲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於鬢上。這第二句是說,菊苗到了重陽節,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這與蓬蒿有了本質的區別。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鬢髮間。請問:有亂插蓬蒿的嗎?沒有。這第二句,作者作為菊花是多麼自豪啊,人們終於認識到它的價值。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著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

「露濕秋香滿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在這裡,「濕」字很有講究,讓人想見那片片花瓣綴滿露珠,分外滋潤,分外明麗。「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生的魅力。

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以後,很自然地歸結到詠菊的主旨: 「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初唐崇文館學士崔融曾作《瓦松賦》,其自序云:「崇文館瓦松者,產於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雖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桐君(醫師)莫賞,梓匠(木工)難甄」。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裡,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由來」與「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這結尾一句使詩的主題在此得到了升華。

此詩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徵。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詩人對秋菊無限的讚美之情: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偉大的創造,從來都是超凡脫俗的!
詩詞聯賦?五言律詩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