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動,隨心而動,另一面的王陽明:明朝打仗最猛的文人
原標題:此心不動,隨心而動,另一面的王陽明:明朝打仗最猛的文人
文|夏彥(讀史專欄作者)
自古以來,「文死諫,武死戰」,對於文人來說,報效國家的方式應該是在朝堂之上,而不是戰場上。
不過,在中國明朝時,卻出現了很多文官帶兵打仗的現象,從王陽明、胡宗憲,到後來的盧象升、熊廷弼、袁崇煥等,都是文人打仗的傑出代表。
其實,一提到王陽明,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放到現在那就是知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的確,王陽明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有坐標地位的。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一下王教授的另一面,其實王陽明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
說實話,單論戰績而言,王陽明堪稱明朝戰績最好的文人,一生征戰十餘年未嘗一敗,堪稱真正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教授在後人眼裡那可真是神一般的人物,曾國藩、左宗棠都是他的超級粉絲,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也是對他頂禮膜拜。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王教授打仗有多猛。
1
先說王陽明的出身,也是不一般,老爸王華就是超級學霸,在明憲宗的時候中過狀元。
王陽明小時候雖然笨得很,五歲還不會說話,但上學之後盡顯神通本色。
王陽明讀書的時候,大明剛剛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國內農民起義不斷,國勢開始走下坡路。
於是,小王年紀輕輕就立下了「為大明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還以于謙老師為榜樣,立志精忠報國。
大家要分清楚,這個于謙可不是現在說相聲那位。
而是被稱為「救時宰相」一舉從「土木堡之變」挽回大明江山那位。
少年的王陽明不僅僅是一個學霸,人家可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僅功課年年考第一,而且還從小學習兵法,苦練武藝和兵器,尤其是射箭,已經達到國家射箭隊的標準。
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還在上初中的王陽明就開始給皇帝寫雞毛信,為平定農民起義給朝廷獻計。
不久,王同學覺得大明這麼大,應該出去轉轉。
於是,十五歲的王陽明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足跡遍布大明邊關,從居庸關到山海關,塞外兩千里風光讓王陽明憧憬自己的鴻鵠之志。
不過,王陽明雖然是神童,參加科舉卻老是落榜,直到二十八歲才考上進士。
倒霉的是,當官沒幾年就得罪了宦官劉瑾,於是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一個招待所當所長,等到劉瑾被除掉,王陽明才再度回京。
2
四十歲之前的王陽明還沒怎麼打過仗,空有滿腹的軍事理論,但是卻一直在工部、吏部、刑部當官,沒有機會得到實踐。
直到1516年,江西匪患猖獗,兵部尚書王瓊認為王陽明有軍事才能,就升他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鎮撫江西。
雖然王陽明以前沒打過仗,但可別把人家當趙括,人家早已「雄圖胸里十萬兵」了,這些阿貓阿狗的盜賊豈是他的對手。
不到一年,就率軍連戰連捷,斬殺匪軍數萬人,蕩平了江西、福建數十年的匪患。
從一個國家公務員、知名學者,一下變成所向披靡的軍事統帥,王教授靠的是實力。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是心學大師,那心理戰可不是蓋的。
就拿這次江西剿匪來說,當時匪軍有很多支,王教授先開了一個剿匪工作會議,讓大家討論先打哪一支。
會上,有人說先打最近的謝志珊,因為離得近,打起來補給方便;
有人說先打最弱的盧珂,因為他是軟柿子,肯定能打贏,首戰告捷可以提升士氣;
還有人說先打最強的池仲容,因為打掉了他,可以殺猴儆雞,讓其他匪軍都看看,這樣會有很多人投降。
不過,王陽明卻把他們都否定了,因為他們能想到的,這幾支匪軍也不是傻子,肯定防禦嚴密,王陽明選擇了最遠的也是最不可能被列為打擊對象的詹師福。
結果,詹師福毫無防範,被王陽明輕鬆拿下,然後他招安了最弱的,又打掉了最近的,最後才拿下最強的。
這次剿匪王陽明可以說是小試牛刀,不過其詭詐的用兵之道已經嶄露頭角,算是初步進化了,接下來就開始升級了。
3
真正使王陽明一炮走紅的還是平定宸濠之亂,這讓王陽明成為一個真正的軍事家。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去大明大西北旅遊回來後,覺得不過癮想再去江南水鄉轉轉,惹得滿朝大臣罷工。
於是,早就想心懷野心的寧王朱宸濠便以此為借口在南昌起兵造反,叛軍準備溯江東進,進攻南京。
心理學專家王陽明知道寧王肯定要打南京,開始和寧王打心理戰。
他先是施展疑兵之計,虛張聲勢,說有自己有十萬勤王之師,造出一副要端掉寧王老窩南昌的假象。
結果,心理學考試掛科的寧王果然中計,在南昌等了十多天不敢出去。
當寧王得知王陽明在吹牛時,已經錯過了進攻南京的最佳時間,而王陽明也利用這段時間,悄咪咪地完成各地軍隊的集結。
十多天後,寧王率領大軍剛剛攻下九江,王陽明就一舉攻下南昌,寧王趕緊回軍救援。
雙方在鄱陽湖對峙,王陽明抓住叛軍鐵索連舟的弱點,使用火攻,將寧王的戰船全都燒成了渣,上演了明朝版的赤壁之戰,還直接將寧王朱宸濠活捉。
最終,這場宸濠之亂被王陽明僅用三十五天就平定了。
王陽明憑此一戰成名,被封為建安伯,成為了明朝唯一一個文人立功封伯進侯的。
可笑的是,當王陽明的捷報傳到明武宗那裡時,明武宗已經御駕親征率軍走到了涿州。
明武宗一想,這帶著部隊逛街逛了二百多里,還沒走到地方寧王就被滅了,就這樣回去豈不滑天下之大稽,要是老祖宗朱元璋、朱棣知道了,恐怕要在棺材裡笑醒了。
於是明武宗上演了一出「欲擒故縱」的醜劇,他把已經活捉的寧王去掉枷鎖,然後放到軍隊的包圍圈中,自己和保鏢都一身戎裝,又把寧王「俘虜」了一次,而明武宗就像個耍猴的,可笑至極。
4
嘉靖六年(1522年),在家辦學校當教授的王陽明再度被啟用,到兩廣平叛。
王陽明率軍剛到廣東,廣東叛軍盧蘇、王受聽說王教授又回來了,趕緊舉手投降,王陽明遂率軍前往廣西處理岑氏土司問題。
王陽明剛柔並濟,一邊招安一邊強攻,歷時七個月,終平定廣西叛亂。
遺憾的是,在回師途中,王陽明病情加重,在江西大庾縣去世。
縱觀王陽明十餘年軍旅生涯,大小近百戰而未嘗一敗。
他是一個心學大師,在戰場上,他向來強調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他打仗總是採取不同的手段,給對手施加壓力,放出或虛或實的信息,誤導對手,引起對手的恐慌和混亂,然後抓住戰機,一擊制勝。
事實上,他每一次打仗也都是在實踐自己的學說,在談到自己的用兵之道時,他總結出這麼一句話:「此心不動,隨心而動。」
所以說,在和王教授打仗時,不學點心理學知識,在戰場上恐怕要被老王殺人誅心了。
※那些容易被鐵血掩蓋的泣血歷史
※不夠朋友的陳友諒,缺德事干多了,失敗是活該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