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遇到事情總是保持沉默屬於一種心理疾病
新來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近日,崔永元老師舉報娛樂圈亂象,引發熱議,社會大眾對此普遍支持,顯然,崔老師是敢說實話的人,永遠不會選擇沉默。從社會學角度看,遇到事情不會沉默也是一種能力,如何理解呢?
很多朋友應該都遭遇過這樣的困擾:在急需要說話的時候,卻常常選擇了保持沉默。比如見到了許久未見的朋友,大家暢聊之際,你卻保持了沉默,或者是在一個重要的會議上,大家都各抒己見,你卻保持了沉默。
為什麼明明很多時候,我們並非主觀上想保持沉默,可事實上我們卻選擇了沉默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不同人的沉默的根源是不同,一個人對外輸出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在這方面上,外向型明顯要優於內向型。
言多必失
更為重要的是,對很多人來說,聊天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是需要付出極大代價的事情。很多人又會困惑,聊天有什麼風險和代價呢?
我們要知道,聊天是一個袒露自己的過程,一個人在聊天的時候,往往是最脆弱的時候,因為你會把真實的自己暴露在了他人面前,你很難保證你說的話一定討人喜歡,一旦得到了不好評價,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言多必失」。
我時常感慨,對於很多朋友來說,這真的是充滿危險的一個世界,尤其是在網路世界。隨便說一句話,就可能被別人標榜成「傻缺」「智障」,甚至連家人都會受到了牽連,引發網路暴力。
所以說,把聊天視作冒險一點也不為過。傾聽你聊天的人的表情、言語態度等等都會瞬間左右你聊天的情緒,比如,看到他人有些不耐煩的神情,你的聊天熱情就會瞬減,看到他人一邊跟你聊天,一邊打電話,你會覺得被羞辱了。
一場聊天下來,很多人會身心俱疲,甚至回去以後,心情還是難以平復。尤其是兩個不怎麼熟悉,相當於他們互相都在冒險,他們又都在有意無意地給彼此一些「考驗」,對於聊天者而言,這真的一場「災難」。
所以說,當你看到你急需要聊天,急需要表達的時候,你不能只看到聊天可以給你帶來人脈,你還要看到聊天背後,你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和承擔的風險。
對於不同的人,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有的人從來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他,那麼他聊天的代價就小很多,而那些很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的,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去關注別人對他話語的反應的人,他在一場聊天中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要不要保持沉默
「要不要保持沉默」很多時候是自己內心的一場博弈,博弈的內容便是,「你願不願意經歷種種複雜難受的情緒,來換取人脈」的好處。
對於那些喜歡呆在心理舒適區的人來說,他們不喜歡冒險,聊天是一件充滿危險的事情,他們常常需要積攢很長一段時間的勇氣,才能有勇氣表達自己一次,他們內心的選擇,自然是「不」了,這也就是他們為什麼「會在急需要表達的時候,選擇了沉默」的重要原因。
希望每一個朋友都不要畏懼自己變得沉默了,因為在別人看見的沉默背後,藏著的是內心的自我保護,它讓你免於經歷一場刀光劍影,得以安享一次沉默後,內心的寧靜。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心理學家:越是層次低的人,活得越累,原因在於自我排斥
※一個渣男的自白:具備這種特徵的女人,最好騙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