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戍邊兩百多年,中國真正的戰鬥民族為何要靠康熙贖身
乾隆年間,沙俄不斷挑唆西北各族脫離清朝,成為威脅邊疆穩定的最大隱患。一個不為人熟知的戰鬥民族不惜萬里跋涉,貫穿祖國東西兩端,到新疆戍邊兩百多年。
錫伯族發源於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一帶,祖先為胡系鮮卑。東晉時天下大亂,鮮卑人在拓跋珪的帶領下統一了黃河流域,建立了著名的「北魏」。拓跋珪留了部分鮮卑人駐守東北故居——嘎仙洞。北魏滅亡後,他們流散在松花江、嫩江流域,最終形成了「錫伯族」。
嘉靖年間,蒙古科爾沁部征服了松花江上游地區,兼并了錫伯族。萬曆年間,科爾沁部帶領錫伯、卦兒察,並聯合葉赫、哈達、烏拉、輝發、朱舍里、訥殷同努爾哈赤展開了一場大戰,這就是清朝開國史上著名的「九部之戰」。
錫伯族以漁獵為生,長期被其他民族統治,艱苦的環境讓每個錫伯男兒都是天生的戰士。戰爭雖然以努爾哈赤大勝告終,但錫伯軍人的驍勇善戰給後金留下深刻印象,錫伯族的命運也因此改變。
17世紀中葉,沙俄不斷侵入黑龍江流域。康熙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清政府兩次出兵,最終逼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清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暴漏出了嚴重的問題。首先,八旗主力入關,黑龍江流域防禦極其薄弱;其次,留守八旗軍分布極不合理,重兵集結在吉林,距離黑龍江前線一千四百多公里。
所以當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提議調集在黑龍江附近的蒙古、索倫、錫伯、達虎爾(達斡爾)居民在齊齊哈爾、松花江和嫩江交匯處築城屯兵時,立刻得到了康熙的批准。
科爾沁部是漠南蒙古中實力最強的部族之一,同時又與女真人是鄰居。後金政權為了集中精力對抗明朝,不斷以聯姻、盟誓等方式拉攏科爾沁部,最終使其成為他們最忠實的盟友。
清朝對錫伯、達斡爾的管理也是通過科爾沁部間接執行的。要調集這兩個民族,就不得不考慮科爾沁王公的利益,又加之科爾沁公主們長期霸佔清朝後宮,康熙只能選擇大放血。
清政府允諾每獻出一丁或一戶,「賞銀伊等之主各八十兩」。在銀子的誘惑下,科爾沁的王公和牧民獻出了錫伯、卦兒察、達虎爾等農奴,共計14458人。錫伯人被獻出了一萬一千多,他們因此徹底從科爾沁中分離出來。
錫伯人被編入鑲黃、正黃和正白三旗,分別駐紮於齊齊哈爾、伯都納(松原)和吉林三地。由於僅錫伯官員和披甲入城當差,供養他們的附丁和家眷依舊留在原地。清政府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而錫伯人也不思報效朝廷。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視察東北時發現錫伯軍人「不知法度,不象圍獵之兵……風氣極壞。」康熙認為錫伯族是他「不惜錢糧,支銀數百萬兩,自科爾沁贖出」的奴隸,應該致死效力,以報皇恩才對。
盛怒之下,康熙將錫伯所有佐領、驍騎校革職,後代「咸不委仕」,錫伯全族還因此被強制遷徙到京城和盛京,打散編入蒙古和滿洲八旗。
康熙的強硬手段給錫伯族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很多族人在遷徙過程中死亡,但同時也讓他們對「於一切差使均極奮勉」,尤其是在雍正年間征討準噶爾的噶爾丹策零時,錫伯將士殺敵英勇,多立戰功,贏得了清政府的信任。
「國語騎射」歷來被視為清朝之國本。在清政府的刻意同化下,錫伯族逐漸拋棄蒙古語改用滿語,乾隆因此開恩,下令「不可仍溺於舊例,著施恩均一體委用」,從此錫伯將士的地位急速上升。
作為八旗軍中衝鋒陷陣的尖兵,錫伯族將士先是幫乾隆徹底平定了新疆北部的準噶爾之亂,後又在新疆南部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為了鞏固西北邊防,3000多錫伯族將士和家眷不遠萬里從東北奔赴伊犁,建立錫伯營。乾隆三十四年,錫伯將士又隨大學士傅恆南征緬甸,隨後又從征大小金川。為此又有一千多錫伯將士紮根西南。
錫伯族的遷徙軌跡就是一部為國開疆拓土,保衛邊疆的歷史。時至今日,錫伯族在新疆仍被稱為「西陲衛士」,但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功勛民族竟是康熙每戶花80兩銀子贖身的農奴。
※辦犯罪學校給窮人撒錢,哥倫比黑幫如何擊敗古巴成為美國地下王者
※斬沙俄克蒙古,來自台灣的清朝特種兵為何能刀槍不入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