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何小孩一言不合就哭鬧撒潑?這或許就是如今最大「元兇」

為何小孩一言不合就哭鬧撒潑?這或許就是如今最大「元兇」

科學餵養尤其要避免什麼?

在一超市門口,媽媽蹲著哄孩子。小男孩模樣看起來3,4歲,發怒得臉蛋赤紅,他左手抓著一包烤薯片,右手用力地打在媽媽的脖子上。媽媽不停地哄,薯片撒了滿地。媽媽很尷尬地看著孩子,似乎無計可施……

最近陸續收到一些父母的留言,反映的都是相似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家孩子的脾氣很壞?」「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哭?」「一不合意,孩子就很暴躁」,「孩子喜歡大吵大鬧,態度不耐煩」……

適逢聽到一位幼兒園老園長的教育分享,她大篇幅地提到一個如今非常普遍的問題:孩子們的情緒自控力普遍差。不少小朋友被老師批評或跟玩伴爭吵時,一生氣就乾脆躺到地上打滾哭鬧,誰哄都不聽……並且,這樣的孩子,似乎在逐年增加!

怎麼回事?

是家庭教育的力度小了?顯然不是!如今學習育兒、重視教育的父母數量空前巨大。那麼,是環境變了?不少學者把矛頭指向了食物元兇——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如何「侵襲」可愛的孩子?

英國權威醫學期刊Lancet曾經發布過一篇兒童健康心理學者Donna McCann的研究,該研究發現,泛濫的食品添加劑,是增加孩子行為多動、不耐煩、脾氣暴躁的重要元兇。研究者尤其點出了紅色6號、紅色40號、黃色5號和黃色4號等食品添加物,這些添加物大量地存在於糖果和餅乾等零食中。研究者還發現,如果針對那些多動暴躁的孩子,刻意地減少他們對食品添加劑的攝取,有1/3的孩子能減少多動暴躁癥狀,甚至恢復常態。

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常見的有防腐劑、保色劑、膨鬆劑、著色劑、黏稠劑、乳化劑、增味劑……除此之外,食品添加劑還可能會帶來其他危害,從養兒育女的角度來說,食用大量食品添加劑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的生育率減少、胎兒變異、癌症等。

既然食品添加劑如此不好,為什麼還要用?

第一目的,是為了更長久地儲存食物,其他的目的,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更漂亮、色澤更誘人、味道更好聞。有不少人說,食品添加劑只要掌握「量」就沒問題,但香港食品委員會曾經有調查發現,一些無良商人,為了降低成本,採用很差的甚至變質的原材料,接著為了讓這些糟糕的原材料變得「漂亮」、「可口」,需要使用的添加劑就可能越多。

所以,你怎麼知道孩子放進嘴巴的那塊加工食物,是否健康?

食品添加劑,大量存在於哪些食物中?

把那些看起來特別好看、可口的零食和加工食品,視為潛在危險食物,往往不會錯。下面這些食物,常常是小朋友的最愛,也是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的加工食物,建議還是少吃為妙:

漂亮的糖果,

好吃好看的餅乾,

味道不錯的香腸、火腿、培根,

特別彈牙的牛肉丸、魚丸、蝦丸類,

黃橙橙的速食麵,

滑溜溜的爽口布丁,

香脆可口的炸薯條、薯片,

甜滋滋且色澤鮮艷的蜜餞……

它們常常是化身為美艷皇后的老巫婆,把白雪公主般可愛純潔的小朋友引誘到它們面前(這可不是夢幻童話故事情節)。一個個脾氣暴躁、愛撒潑打滾的熊孩子,就這樣誕生了……

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更少地食用這些「老巫婆」般的食物?

1、能吃天然的食物,就不要吃加工的食物

記得有一個美國節目,不記得啥名了。有一位媽媽,當眾問一位權威的健康學家這樣的問題:「食物好端端的,為啥要加工呢?」對方的回應很精闢:「因為食物讓人看了沒食慾,所以才需要加工啊……」

對某些食物沒有食慾,其實是人體自身的身體保護機制在發生作用,因為不好的食物對健康不利。當這樣的食物被加工後,會欺騙孩子的大腦,因為形態、顏色、香味誘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誘孩子食用,但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害。

所以,家庭中,父母們提供給孩子的食物,能吃天然的,就盡量不要吃加工的。

2、盡量吃應季的新鮮食物

非應季的食物,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防腐劑保鮮劑等添加物,父母們在做飯或買水果時,盡量在菜市場選擇應季的。如何判斷啥蔬果是應季還是不應季?在其他季節少見,突然到處可見,並且比其他類別便宜一些,就常常是應季的。比如冬季的西洋菜、夏季的西瓜等。那些非應季的,你有時完全分不清哪些是溫室的,哪些是防腐儲存的。所以,選擇應季的便沒錯。

3、盡量在家自己做飯

餐館裡的食物,比如鮮甜濃湯、美味菜肴、色澤誘人的肉魚……往往使用大量的調味品和添加劑,有時一嘴巴進口,就可能吃了十多種添加物。你還以為那是食物的味道。這也是不少家庭如果不用添加劑做菜,便做不出下館子味道的原因。

當父母在家自己做飯、甚至為孩子做簡單天然的小零食時,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孩子不僅做了家務,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從選擇材料開始,到用盡量少的配料,做出健康的食物。孩子還可能因為付出勞動,而愛上親手做的食物呢。

養孩子不是養雞,你絕不希望他有五六七八隻「雞腿」;我們養的是孩子,不僅希望他們有健康的體型,還希望他們有正常的心理……

關鍵字:親子關係、親子情感、育兒因果、養育孩子、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看似安全的6類家庭用品,對孩子可能是「魔鬼」
小朋友這類行為經常激怒父母,可這是探索表現!別傷了孩子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