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文章稱微血管病變在心肌缺血起關鍵作用:分為4型,用4條標準可診斷
近期,Circulation雜誌刊登了了「缺血性心臟病再評價: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在心絞痛病因中的基礎作用」一文。
文章指出,缺血性心臟病可由多種機制引起,包括心外膜冠狀動脈狹窄、冠狀動脈痙攣和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CMD)。
作者說,「顯而易見,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在心肌缺血中起著關鍵作用。」
微血管病變性心絞痛是指,在沒有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下,由微血管功能障礙引發的心絞痛癥狀和心肌缺血。
但微血管病變性心絞痛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包括存在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後以及心臟移植後患心絞痛的患者。這樣的患者有相當的比例。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也常導致心肌病和心臟瓣膜病患者發生心絞痛,以及類似Takotsubo綜合征的應激心肌病,和沒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分為4型
作者認為,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
表1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機制和臨床表現
《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則按照微血管病變的不同病因將分成了三種類型:不合併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合併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以及其他類型的微血管病變。其他類型則包括應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炎、主動脈瓣狹窄、 Anderson-Fabry病、心肌澱粉樣變性等。
兩種分類方法實際上是Circulation這篇文章將有心肌病和瓣膜病的患者單獨作為一個類型。
文中稱,穩定性微血管性心絞痛的患者通常存在勞力或靜息性胸痛、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減少或微血管痙攣,明顯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後。
微血管病變性心絞痛診斷標準
當符合心肌缺血的癥狀、未發現冠狀動脈有狹窄性病變、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和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受損證據這4個標準時,診斷出明確的微血管性心絞痛。如果存在標準1和2,則診斷出疑似微血管性心絞痛,但必須具備有缺血(標準3)或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受損(標準4)的客觀證據。
表2 微血管病變性心絞痛診斷標準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機制
圖1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在缺血性心臟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作者認為,近年來心肌缺血診斷取得很大的進展,可以使用一些檢查來研究冠狀動脈血流儲備降低和微血管痙攣的功能和結構原因,在日常臨床實踐中可以發現更多的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雖然一些抗心絞痛藥物可能有幫助,但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治療仍然是一項挑戰。
※胡盛壽:紮實解決人工智慧的核心問題,地基不牢可能會誤人子弟
※「最適舒張壓大討論」Eur Heart J:舒張壓最好70~80 mmHg;JACC:低於70~80 mmHg心絞痛風險增加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