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農民起義的鼻祖,說了三句坑自已話還影響了兩千多年的起義軍

他是農民起義的鼻祖,說了三句坑自已話還影響了兩千多年的起義軍

原標題:他是農民起義的鼻祖,說了三句坑自已話還影響了兩千多年的起義軍


反秦鬥士陳勝有三句話流傳千古:「苟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三句話被後人引用轉載不可勝數。


其實仔細推究陳勝發家歷史,這只是一個絕妙的諷刺,陳勝敗就敗在這三句話上。


來源:歷史大學堂(oldmanno)


作者 | 寒章



陳勝少有大志,異於常人。


未起事前,陳勝給地主家幫工。


有一次,陳勝和幾個幫工坐在地頭休息。陳勝一夜暴富的YY念頭髮作了,跟身邊的人說道:「要是哪天咱們有人發達了,千萬不要忘了其他人啊。」


給地主幫工的人能有多大見識,嘲笑陳勝:「你就一個幫工的,哪來的富貴?」


陳勝長嘆一口氣,說道:「哎,燕雀哪裡會知道鴻鵠的志向。」


有理想的男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公元前209年7月,秦政府徵集900人到漁陽(北京密雲)戍邊,陳勝和他的好兄弟吳廣也在徵發名單上,而且還當了屯長這樣的領導崗位。

結果,半路上,遇到大雨,耽誤了期限。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秦法規定,「失期,當斬」。


不過從出土的秦朝文獻看,根本就沒這回事,耽誤行期,頂多就罰點財物,沒有殺頭那麼嚴重。


至於是司馬遷給陳勝找台階下,還是陳勝藉此忽悠不明真相的群眾,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陳勝借這件事,煽動他人造反,而且造反的理由相當充分:「橫豎都是死,不如拚死一搏。王侯將相,難道就是天生的嗎?」


不得不承認,陳勝這一把賭對了。


當時,秦王朝階級矛盾尖銳,一觸即發。


陳勝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各地豪傑紛紛揭竿而起,猶如星火燎原,秦王朝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在陳勝的英明領導下,起義部隊不斷壯大,一舉攻下蘄(安徽宿州),而後勢如破竹佔領了陳縣(淮陽,故楚國首都)。

陳勝以陳縣為根據地,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自己稱王,封吳廣為假王(副職)。


派出三支隊伍打擊秦國:


一路由吳廣率領,西攻關中;


一路由武臣率領,北伐趙地;


一路由鄧宗率領,南下九江。


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可是出了點小差錯。


還記得某年某月河南地頭上那幾個幫工同事嗎?


你陳勝不是說「苟富貴,勿相忘」嗎,現在你富貴了,我沒忘。這幾個哥們一聽說陳勝發達了,連鋪蓋卷都不要,扔下鋤頭就來陳縣投靠陳勝。


到了淮陽陳勝王宮,敲門大喊,我們要見陳勝。


王宮當前,哪容撒野。

宮衛把這幾個人綁起來,準備趕走。正巧碰到陳勝出宮,他們掙脫宮衛,攔住道路,大喊:「陳勝,你還記得河南地頭上的誰誰嗎?」陳勝定眼一看,熟人!大喜。招這幾個同事上車,帶領他們參觀王宮,這幾個小燕雀哪見過這麼高的宮殿,這麼多的樓宇、這麼多的美女,窘態百出。


安頓下來,還經常和陳勝大臣追憶以前窮苦時光,不時爆爆猛料,讓陳勝很難堪。


有大臣向陳勝建議道:「您這幾個客人太俗了,還大舌頭,有損您的威望。」


陳勝覺得很有道理,琢磨道,把他們趕走,顯得我不講情分,還得搭上財物。這樣吧,直接殺了,省事。


陳勝一發威,其他老朋友徹底明白「苟富貴,勿相忘」的意思了。


人家陳勝是在說,你們要是富貴了,不要忘記我,主語是「你們」。



還有一件事,也出了點差錯。


陳勝的好兄弟吳廣率軍進攻滎陽(關中門戶)。滎陽是秦國軍事重地,城高池深,兵精糧足。


起義部隊主要作戰裝備是木棍、竹竿,或者幾根鐵棍,要打下滎陽,難度有點大。

拿不下滎陽,進攻關中就沒跳板。不過這好像也不重要,打仗嘛,就應該靈活點。


陳勝做到了,派周文帥軍繞過滎陽,打進函谷關,在臨潼休整準備拿下咸陽。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王朝,滅亡的時候依然很強大,像秦朝、漢朝、隋朝。


陳勝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出生的太早,完全沒有歷史經驗可參考,對秦國國力出現了嚴重的錯誤估計,以為咸陽城很好打,覆滅秦國旨在眼前。


血淋淋的現實地告訴陳勝,他錯了。


秦末名將章邯整合了一隻由驪山囚徒組建的雜牌軍,橫掃周文部隊,趕出函谷關,周文兵敗自殺。


章邯出關,嚇壞了圍困滎陽的吳广部隊,本來打滎陽就困難,這下秦國援軍又到了,形勢相當不利。


吳广部將田臧是個明白人,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圍城打援。


滅了章邯軍,滎陽可不戰而下。


可這裡有個困難——吳廣。

吳廣本來一介草民,沒有多高的修養,也沒有多高的文化,驟然富貴,驕傲了。


田臧覺得,跟吳廣搭夥肯定不能成事,自己早晚還會受連累,不如殺了。


吳廣被殺,作為好兄弟的陳勝能忍嗎?


能,陳勝為了大局,不但忍了下來,還任命田臧為西路軍統帥,姑且不說田臧最後也戰敗被殺。


僅陳勝不追究吳廣被殺這事,就已經埋下了起義政權離心瓦解的危險。


「苟富貴,勿相忘」,真的可能就是陳勝一句言不由衷的感嘆。


陳勝忘了初心,直接導致降低了起義部隊的凝聚力,一切有實權的頭目也把目標轉向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打算跟陳勝幹了。



前面講到,陳勝派出了一隻北伐軍,由武臣擔任統領,其作戰目的,就是打下山西、河北南部的趙國故土。


這武臣也是一個果斷的人,剛打下邯鄲,立即翻臉,稱趙王。

陳勝聽了很生氣,準備誅殺武臣家屬。


有人建議道,現在秦國還沒滅亡,不能跟趙國交惡,不如順勢立他為趙王。


於是陳勝立武臣為趙王,並把家屬送了過去。


趙王武臣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陳勝立我為王並非本意,他如果滅了秦國,肯定會攻打我。


所以,現在不能打秦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收復燕國故土,向北擴大勢力,坐山觀虎鬥,悶聲發大財。


趙王武臣派韓廣攻打河北北部、遼東。


這韓廣是一位完美的複製者,佔領燕地後,也稱王了,直接將了武臣一軍。更讓武臣鬱悶的是,武臣還不得不像陳勝一樣,封了韓廣為燕王,把家屬也送了過去。


沒辦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你陳勝可以稱王,我武臣為何不可?


你武臣可以稱王,我韓廣自然也可以。

這完全符合起義時陳勝提出的指導思想。



陳勝的確不是一位合格的領導者,欠缺管理部下的手段,也沒有像張良蕭何一樣超一流謀士輔佐,結果起義部隊越打越散。


但凡有點兵權的人,就想著自立為王,客觀上給了秦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公元前209年的那個冬天,章邯軍攻破了起義部隊的根據地陳縣,陳勝被迫轉戰城父縣(安徽蒙城),大勢已去,人心思變,現在整個起義部隊中,能換來富貴的也許就是陳勝的項上人頭。


果不其然,陳勝的車夫庄賈為了保命,殺了陳勝降秦。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看了陳勝的傳記,才了解,「志」在陳勝眼裡也僅是「富貴」二字。


沒有深厚的學識做支撐,沒有博大的胸襟為依託,再有理想的人,再有志向的人,也不過是一個目光短淺投機者。


作者 | 寒章


來源 | 歷史大學堂(ID:oldmanno)

我們尊重每位原創作者的心血,如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與我聯繫!


郵箱:dingzheng201605@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二年讀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也愛吹牛:細數那些年皇帝的鬼話
魏徵做了什麼? 竟然讓唐太宗親自砸了他墓碑

TAG:十二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