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 年,中國的專利註冊量首次超過美國,此後一騎絕塵。6 年後,中國發明型專利申請量達到 133.8 萬件,約佔全球總數的40%。

專利申請通常分為發明型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型專利被認為是三種專利中最重要的一種。

現在中國數量上的領先幅度還在擴大。國家知識產權局今年 9 月發布的《專利統計年報 2017》(《年報》)顯示,去年,該局收到了 1381594 件發明專利申請、1687593 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和 628658 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合計高達 3697845 件,其中 95.6% 的申請者都來自國內。同年,該局授權了 1836434 件專利申請。

僅僅 10 年前,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只能收到 82.8 萬件專利申請——這個數字已經翻了 4 倍。高企的專利申請數成為一項國家榮耀,被視為中國從製造大國轉向創新大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標誌。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政策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國務院於 2008 年發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增加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本國申請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進入世界前列」的五年戰略目標。2015 年,國務院再度發文,要求加快「知識產權強國」的建設。「中國製造 2025」 計劃則進一步顯示了提升產業結構的雄心。

但在專利數量增長的同時,官方和研究者開始注意到專利質量的問題。2012 年,政府提出提升知識產權質量的目標。這個目標顯然沒有數量目標那麼容易實現,也更難通過政策直接推動。

中國人長期持有專利的意願明顯偏低

現行專利制度要求專利權人定期繳納維護費用。獲得維護的發明專利有 20 年使用年限,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有 10 年使用年限。維持專利權意味著專利權人可以繼續通過使用、許可和轉讓專利權來獲益——前提是,相關專利確實具有商業價值。

根據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提供的數據,國內 2013 年獲得授權的專利大部分都在 5 年後被放棄。外觀設計專利是重災區,5 年後的保有率僅為 9%。實用新型專利的 5 年後保有率也不樂觀,約為 39%。發明專利的情況相對較好,63% 的專利人選擇在 5 年後繼續付費。

專利申請人長期持有的意願偏低,也意味著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其「創新」成果的商用前景。《第一財經日報》2014 年援引世界銀行的統計稱,中國專利技術應用商品轉化率不到 20%。

美國的情況剛好相反。根據密蘇里大學法學教授 Dennis Crouch 2015 年的研究,註冊於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利 3.5 年續費率長期保持在 80% 以上,7.5 年續費率在 2000 年後均高於 60%。彭博社(Bloomberg)引用美國專利商標局的數據稱,該局 2013 年授權的專利有 85.6% 仍處於續費狀態,但《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未能通過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予以核實。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相似的結論可以從年度專利授權量/有效量——也就是增量/存量的比例中得出。根據《年報》,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新授權了 172 萬件來自國內申請人的專利,約佔存量的 27%;對於國外申請人,國家知識產權局新授權了 11.6 萬件專利,約佔存量的 14%。事實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接收的國外申請仍在增長,但國外專利人對於維持專利權表現出了更強的意願。

停止維護專利的一個可能原因是成本。發明專利註冊後前 3 年的年費為 900 元人民幣,隨後每 3 年提高一次,到第 16-20 年將達到 8000 元;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前 3 年年費為 600 元,此後會逐漸提高至 2000 元。

但這個費用標準仍低於美國專利商標局。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制定了授權後 6 年年費減繳的政策,鼓勵專利權人維護其創新成果。真正的原因更可能是,相當一部分專利在註冊時就缺乏長期的商用價值,甚至根本不是為商用而註冊。

政府主導的激勵政策,推動中國專利申請量暴漲

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和「萬眾創新」的政策號召下,中國企業申請了超過 80% 的專利,其中約一半屬於實用新型專利。這種專利是「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僅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初步審查,6 個月左右就能拿到證書。

相比之下,發明專利需要一年半左右才能進入公布階段,還要接受實質審查。寬鬆的審批程序使前者更容易摻雜水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發明專利的 5 年保有率大幅高於其他兩種類型。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對「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勵政策,一些企業發現可以通過註冊專利獲得間接收益。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稅收優惠,而它的認定標準之一就是「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海南省直接對研發「省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一次性給予不超過 20 萬元的研發資金補貼。在一些審核寬鬆的部門,企業可以通過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專利,更容易地獲得銀行貸款,甚至騙取政府的科研經費。

即使不能直接從政府手中拿錢,在一個盲目追逐政策風向、靠販賣故事掙快錢的市場,企業也有足夠的動力打造專利形象工程。《半月談》雜誌今年 8 月援引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知名葯企的負責人稱,該企業 95% 以上的專利都是一紙空文;一些小微企業已經成為專利大戶,個中訣竅包括將一項技術發明放在 10 個應用場景中分開申報;企業的專利需求已經催生了專利中介的產業鏈,企業花一筆錢就能買到一個專利「文本」。

欺詐式專利申請的後果是,市場對專利的認知被不斷扭曲。一個漂亮的「創新」故事,讓投資者的胃口變得更為挑剔,不得不用更漂亮的「創新」故事來滿足。

除了缺乏商用價值,中國專利發展的另一個隱憂是它的內部結構

從最近 3 年的《專利統計年報》來看,國內新申請專利的主要增長點持續集中於 5 個領域:醫學、獸醫學、衛生學;測量、測試;基本電器元件;輸送、包裝、存貯、搬運;計算、推算、計數技術。2017 年,這 5 個專利分類的申請數全部突破了 10 萬件,較 2 年前增長明顯。尤其是在計算、推算、計數技術領域,2017 年的新申請數比 2015 年增加了超過 50%。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作為對比,對於生產大飛機等高技術產品至關重要的內燃機過去 3 年的專利申請量上升乏力,2017 年更回落至 8219 件。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主要增長點中,不少也是政策扶持的對象和資本市場的熱點。醫療器械的研發本來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但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刺激下,以「醫療創新」包裝的醜聞不時見諸報端,醫療器械監管常年屬於腐敗的重災區。「概念股」集中的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則廣泛存在「貼牌式創新」的現象。

醫療行業專利的原創性也引發了質疑。以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發明的 T 細胞抑制受體 PD-1 療法為例,多家國際葯企在本庶佑原創專利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更為具體的療法,而中國企業則是在國際葯企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研發。分析人士認為,這種「衍生開發」體現了中國葯企科研實力的局限。

中國企業創新的亮點則體現在 PCT 專利的申請上。PCT(專利合作協定)是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獲得 PCT 授權的專利可以在多個國家同時受到保護。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2017 年,中國 PCT 專利的申請數量首次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較 2015 年有大幅增長。

中國一年360萬件專利申請冠絕全球,但獲得授權五年後的保有率低迷|好奇心小數據

不過,在居民專利申請量 / PCT 專利申請量的轉化率方面,中國仍處於較低水平。歐洲國家在這項統計上表現出顯著優勢。儘管專利總體規模較小,這些國家的創新產品更有可能在國際化、多樣化的市場得到承認。

在 PCT 專利申請量最高的企業名單中,可以看到熟悉的名字:華為和中興。過去幾年,這兩家中國公司一直位列榜單前 2 名,PCT 專利申請數超過英特爾、三菱電機、高通等傳統領跑者。這一優勢並沒有體現在近期的貿易摩擦中。

題圖來自:rawpixelonUnsplash

製圖:馮秀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你覺得自己年輕還是老,這件事遠比你想像得重要
英國脫歐在即,供應鏈受影響的公司都是怎麼應對的?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