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拒絕回想的東西 | 你有童年陰影嗎?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拒絕回想的東西 | 你有童年陰影嗎?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拚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羅大佑的《童年》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可能不是每個聽過的人的童年都像歌里唱得那麼美好。




不管是科學理論還是現實生活,在普遍的認知里,成年人的一切——價值觀、婚戀關係、對待金錢的態度等等,都和他的童年有關。




小時候缺愛,長大了不顧一切地去愛別人;年幼時見慣了雙親的爭吵與冷戰,於是成年後對婚姻和愛情充滿懷疑……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事實上,歡樂很難分享,悲痛卻太容易共情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拒絕回想的東西。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知友

(17000+ 贊同)



今年 29 歲,和老婆一起去看《神秘巨星》,每次女主的爸爸回家的時候,我就會全身發燙,微微發抖。




要不是我老婆問我怎麼了,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我爸有個很奇怪的毛病,平時人超好,關心你、和你開玩笑、逗你、幫我媽娘家親戚辦事等等。幫我媽的外甥找了不知道多少次工作,每周會主動把外公外婆接到我家住一天,還幫我外公洗澡搓澡。



但是一喝酒,就會瘋狂罵人,而且特別難聽,吵得厲害了就會打人。




主要是罵我媽、打我媽,偶爾會打我。

打人也沒輕重,曾經打得初中時候的我右耳短暫失聰好幾天。




按理說這樣的日子也還行吧,至少只是喝醉了才這樣。



但尷尬的是,我爸是辦公室的,經常陪領導接待,代領導喝酒……一個周七天,基本上 3 天加班不回家,3 天喝醉回家,1 天正常回家。




所以我的童年就是和醉酒回家的我爸的對抗史。




我媽是個超級溫和的人,感謝我媽讓我一直保持著樂觀開朗,所以我極度不理解我爸的行為,也堅決不妥協。




那時候為了保護我媽,我都是主動出擊,先招惹他,只要他一喝酒,我就會自動進入戰鬥狀態,全身發熱,說話句句帶刺。




小時候實行挑逗對抗政策,他一罵人我就嘲笑他不是男人,激怒他,激怒到他罵我打我,你有本事就打死我,不要這個兒子,要不然我就對你冷嘲熱諷,罵你不是男人。




初中以後就開始對打,一邊打一邊罵,兩敗俱傷。




到了高中,也覺得在和自己爸爸對打有點不好,就伸過臉讓他打,你打我一次,我就記一次,至於記下來幹什麼,你不用管,你只管打的盡興就好。




上了學,回家時間少,遇到我爸醉酒的情況就比較少了,也不動手了,不過還是會吵架。




我也緩和了很多,偶爾順著捧捧他,也就糊弄過去了。




工作結婚以後我爸年紀大了做了個閑職,公務接待急劇減少,情況就更好了一點。




不過在我結婚的那一天起,我就給自己設立了一條底線。以後,絕對不會讓我老婆、讓我孩子,因為我爸醉酒受一絲一毫的委屈。




今年結婚後第一次過年,大年三十我倆各回各家,我老婆大年初二到我家。




結果初三的時候我爸又和他的同學喝醉了,回家以後唧唧歪歪陰陽怪氣的說什麼三從四德、新婚第一年大年三十一家人都不齊全的之類的話。




我也沒生氣,當晚就帶著老婆去賓館,第二天一早直接飛廣州回家。




反倒搞的老婆特別緊張,一直說自己沒受委屈,千萬不要這樣,以後和我爸沒法相處了。




哈哈,她哪兒知道有些人是順桿爬,越是讓著他,他只會越加變本加厲。




第二天我爸酒醒了,我特別不好意思的給他打電話,說公司有急事要趕回家,明年過年應該去老婆家過了,不過我爭取早點回來,在家多待幾天。




我爸也順勢讓我好好工作,不要牽掛家裡,兩個虛偽的男人,哈哈。




您在正常狀態下,做一個和藹的公公,慈祥的爺爺就好了。




不正常的狀態,就不要在出現在我的生活中了。





《神秘巨星》劇照




知友:弦歌緩緩

(8200+ 贊同)




學生 A 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兒,鋼琴十級,又生得一副好嗓子,朗誦、唱歌兒,莫不動人。




她還很會寫詩,與我有很多相同愛好,也因此,初接班時,我對她的關注就多一些,慢慢接觸中,我又發現 A 心地相當純善,心眼兒很軟,極願意幫助同學,但卻從不高調,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孩子,與她私下關係也很好。




但就是這樣一個幾乎誰接觸都會喜歡的小姑娘,卻有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極度不自信。或者說,自卑。




最開始注意到她這一點,是因為發現她實在太不懂拒絕。同學朋友提出的任何請求,無論多麼不合理、不公平,或者是不是已經超出了她的實際能力範圍,她都一口答應,從不回絕,無論自己其實多麼為難。




包括她自己最心愛的東西,別人問她要,她也送給別人。事事處處,妥協和寬容得毫無底線。




同時,我也發現她非常能忍耐,永遠掩藏自己的所有真實心意和感受,沒有限度地過分顧及別人的看法、別人的感受,更從不敢跟別人「撕破面子」,哪怕對方已經非常過分。




她與人說話、同人交往的方式,永遠是「討好式」的,別人認為對的就對,沒什麼「自我」,她沒有不喜歡的人,只要願意和她接觸的人,她都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地去竭力對人家好。




有一次,在辦公室,一位老師開玩笑說:「我們 A 這麼好,未來誰娶到都是福氣。」




A 後來給我發了一條特別長的微信,大意就是她聽完這話之後心裡特別不敢相信,一個人哭了一場。




她說她第一次聽別人說「娶到她是福氣」,她和我說:「我總覺得,有人能喜歡我,就已經很知足了,我老聽同學說擇偶觀,我沒什麼擇偶觀,以後,誰喜歡我,我就跟誰唄,我覺得人家憑什麼愛我呢,哪會有人愛我呢,我哪配呢……」




我看完特別難受,第二天休息,我約她出來,請她吃了頓麥當勞(她的最愛,但是家裡不讓吃,所以基本沒機會吃)晚上又繼續請她吃晚飯,和她一共聊了 7 個多小時,也比較完整的了解了 A 的成長經歷。




A 的父親是那種很傳統的家長,自己本身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A 有兩個姑姑,生的也都是女兒,A 的兩個姑父事業都非常成功,有錢也有權,A 的父親對待 A 姑姑家的兩個妹妹,尤其是小姑姑家的小妹妹,特別特別寵溺,好得不得了,A 的姑姑們,對 A 從來都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狀態,而 A 的爸爸非常巴結 A 的兩個姑姑,平時也走動很勤。




姑姑家的兩個妹妹,一個比 A 小兩歲,一個比 A 小三歲,從小,爸爸對 A 的要求就是,一切的一切,都得以姑姑姑父和妹妹們高興為準,從來不在乎 A 的感受和想法,如果 A 有一點點顧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就是大錯特錯。




簡單舉個例子,A 上小學時,有一年暑假,A 的小妹妹來 A 家短住,A 有一天發燒,妹妹卻想去游泳,A 實在不想去,就和爸爸說我不想去游泳,我真的很難受。A 的爸爸照著 A 後背狠狠就是一巴掌,怒罵 A 不懂事。




A 說,小時候每個寒暑假,最害怕的就是妹妹來家裡住。她說:




「妹妹在我們家是至高無上的貴賓,說一不二。最小的事情,比如刷牙,我的牙膏不能擠得比她的多,否則她就哭,我爸就打我,又比如看電視,我從來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她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我還必須得陪著,得表現得很愛看,妹妹才能滿意,否則就去和爸爸告我狀,我就又要挨打。」




A 還說:「有一次,爸爸喝酒喝高興了,不知怎麼就和我說起,說如果我要是個男孩兒,他就不會這樣了,比如看電視,就讓我想看什麼看什麼,不用聽妹妹的。」




我問 A:「那你聽了難過嗎?」




A 說:「不難過,我反而還挺高興、挺受寵若驚,就還有點兒興奮地反覆問爸爸假如我是男孩兒,我就自己想看哪台你都支持我?爸爸就說:對,如果你是兒子,你想看哪台就看哪台。我當時就莫名其妙特享受我爸和我說你想看哪台就看哪台這半句話時的那種感受,因為沒有人和我說過這種話,所以哪怕只是一個假設的後半句,我都想多聽兩遍……」




A 的媽媽很怕 A 的爸爸,什麼都聽爸爸的,但唯有一件事,是被媽媽按照 A 奶奶的遺願強行堅持下來的,就是讓 A 學鋼琴。




親戚聚會時,大人們會很隨意地叫 A 去彈一曲,A 彈的時候,沒人聽,他們喝酒聊天,彈完了,也沒人誇,但有一次,A 大姑姑家的妹妹隨便在鋼琴上瞎按了兩下,大人們就一起誇了好久,說瞎按兩下都這麼好聽,太有天賦了……




慢慢地,A 長大了,學習很好,她從心裡其實並不大喜歡姑姑和妹妹們,因為她們的處事法則就是——不如我家有錢的人,得巴結著我,比我家有錢的人,我得巴結著人家……所以家庭聚會時,A 常常躲在一個角落自己看書。




結果,A 的爸爸就總是反覆和 A 的媽媽說:「你知道為什麼 A 老自己看書嗎?因為她智商低,和人家倆(A 姑姑家的兩個妹妹)玩兒不到一起去,智商夠不上人家的檔次,所以她就自己看書。」




從小到大,A 的爸爸從來沒有誇過 A,對 A 永遠是貶損,尤其特別願意當著親友貶損 A,A 中考成績優異,她爸爸就說她都是胡蒙的,還說得很認真,親戚們居然當真的聽,A 也不敢辯白。




有一次 A 的媽媽說,A 將來結婚,什麼條件都可以商量,就是一點,必須家裡有房,有地方住,哪怕和婆婆住一起都行,就是不能租房。A 爸爸就說:「你凈異想天開,不租房,有房子住的人,人家怎麼可能看得上她。」




這些語言,這些行為,都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而是在 A 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所以造成了原本非常優秀的 A 極度不自信,也沒有什麼主見,別人說什麼都對,別人說什麼她都聽。




別人對她好一點點她就誠惶誠恐受寵若驚,在人際交往中,永遠都特別卑微……




直到現在,我都在努力讓 A 明白——你很好,你非常優秀,你配得上這世界上所有最好的愛。




我不敢想,如果 A 一直是這樣的性格、這樣的自我定義,那麼未來,當她愛上誰,處在一段愛情中時,會是怎樣的低姿態?又會不會因此而受傷,甚至反過來傷害那個真心愛她的人呢?




在我們接觸的學生中,被類似這樣的「童年陰影」所影響的並不鮮見。




知友:MIss

(2700+ 贊同)




小的時候吃那種玻璃瓶裝著的鈣片,有一次我去拿,蓋子沒蓋緊,我一拿起來,瓶子就掉在地上碎了。




這時媽媽進來,在我手足無措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的就給了我一杵,我記得我當時就哭了出來。




結果呢,到現在,我都二十幾歲了,所有需要擰上的東西,我都需要別人去擰,因為我不相信自己,我怕我擰過的東西不緊,還是會碎,哪怕我自己擰了一瓶飲料,我也會給它倒過來,一直看一直看直到確定,哦,它真的沒有灑,我才放心。




這就是童年一件小事,對我的影響。




知友:酉良

(3300+ 贊同)




就算你已經釋懷,但是午夜夢回的時候,它經常會悄悄到訪。





《熔爐》劇照





知友:馬蟲 醫生

(5500+ 贊同,醫學話題優秀回答者)





想起一位患者,年輕女性,不到三十歲。泌尿外科門診是一個經常需要患者暴露隱私的地方。有些讓你聽了忍俊不禁,有些讓你腦洞大開;而另一些不會。很遺憾,這個姑娘的故事屬於後者。





2014 年下半年的一段時間,我跟主任門診,見過幾次這個姑娘。人瘦、臉小,而頭髮很長、很黑,遮住臉頰。年輕女性來泌尿外科就診,大多數是尿頻、尿急等下尿路癥狀,而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單純的尿路感染,處理不算難。這個姑娘不是。




叫到她的號,她總是獨自走進來,坐下,警覺地看一眼擁在診室里的、插隊的或排隊的患者和家屬,開始說話。




「我……尿失禁……」說到「失禁」,她總是有點不好意思,也有點落寞。




醫療原則——先排除常見病、多發病,先排除器質性疾病。




兩次門診之後,她做了尿常規、泌尿生殖系統 B 超、殘餘尿、尿動力學檢查、腰骶椎磁共振(排除骶尾神經器質性病變)等等檢查,結果「未見異常」。




總體的病史印象:從小開始,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作。一緊張尿就漏在褲子上,控制不了。所以一有感覺她就馬上去廁所。因此不想出門。外出只能墊尿墊。嚴重的時候,大小便會一起失禁。




到第三次門診,她已服用了一段時間的藥物,而效果並不理想。她說,這期間她還跑過上海其他的大醫院,也沒診斷出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療。




可能是求醫心切,也可能是那天診室里人少。她突然開口講了一句之前沒說過的話:「小的時候,不到 10 歲,有一個叔叔……接觸過我下面……好像是從那以後就開始失禁了……」她沒忍住,開始淚奔……




我心裡咯噔一下,停下了正在敲病歷的手,考慮這條很有可能是造成她癥狀的重要病史要不要寫進病歷?要怎麼寫?




如實寫下了,寫在她的病曆本上,她的家人、她以後的老公和孩子都可能看到這份病歷,他們知道這件事嗎?看到之後,他們會怎麼想?




如果不寫,是不符合醫療規範,可能會誤導以後接診她的醫生。




我猶豫之際,聽見主任緩緩地問,他自己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還記得當時是怎麼樣的情況嗎?有沒有受傷?」




 她一邊流淚一邊搖頭,「當時很小,我不記得了……」




「如果是這樣,檢查目前都是好的,用藥也沒效果。有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可以試試,骶神經刺激。剛剛引進,比較貴,效果也不能保證。」




「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




「建議你看看心理門診,可能會有效果。」




當天上午門診結束,主任離開,我獨自整理殘留的各種醫療廢紙。




「醫生,打擾一下,想問個問題?」




我抬起頭,看到是尿失禁的姑娘。




「我就想問問你,我這個樣子還能好嗎?」




「試試骶神經刺激,看看專業的心理門診。」




「有沒有可能一輩子都不好?」




「別想那麼多,積極治療,可能就好了。也可能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好了。說到底,即使不好,墊尿墊也沒什麼。你也這樣很多年了不是嘛。」




「那就是說可能一輩子都不好?!是不是?」




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是或不是的問題,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我想給她來一針雞血,但是穿著白大褂,我要尊重這種可能性。




我望著她,微笑著點了點頭。 她也笑了,笑得很真誠、很釋懷。 「那我也沒什麼好糾結的,接受這個事實。」




她能這麼想,我真的很開心。因為這是正確的、健康的。是面對當前醫學所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是面對那些我們所不願意回憶的童年陰影時,所應有的心態。後來在那天門診,我想到了一個措辭,在她的病歷里寫下「童年時曾遭遇應激事件……」





有「童年陰影」怎麼辦?




知友:清流

(1200+ 贊同,心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




「童年陰影」是比較通俗的說法,臨床上描述這種情況的專業名詞是「童年逆境體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 ACEs)。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童年不愉快、不如意的體驗都能被稱為童年逆境體驗,通常在未成年人身上,

以下十個領域的經歷會被認為是童年逆境體驗:




1.

遭受來自家庭成員的肢體暴力/虐待,如經常被推搡、經常被打、被打到留下痕迹、或僅僅偶爾被打但程度嚴重。




2.

遭受來自家庭成員的情感暴力/虐待,如受到辱罵、蔑視、或通過語言或行為表現進行的人身威脅。




3.

家庭中有男性成員對母親的肢體暴力/虐待(即使孩子不是暴力的直接目標也同樣會受到傷害)。




4.

遭受來自成年人或年齡比你大超過 5 歲的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如有性意味地觸摸或愛撫你的身體,或者讓你以這種方式觸摸愛撫對方,嘗試與你發生任意類型的性行為,或實際上發生了任意類型的性交。




5.

情緒/情感忽視,如家人間彼此不親密、不支持,沒有家人愛孩子或重視孩子(這通常是一個需要主客觀同時考慮並進行澄清的問題,有時候家庭中有愛和重視,但孩子主觀上沒有意識到;有時候孩子以為家人很親密,但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6.

家庭中有成員患有抑鬱症、有自殺傾向(或自殺身亡)、或患有其他重症精神障礙。




7.

家庭中有成員入獄或受到其他形式的監禁。




8.

家庭中有成員有酗酒、病態賭博或其他物質濫用或成癮行為(比如吸毒)。




9.

家庭極度貧困,如吃不飽穿不暖、缺醫少葯,或由於其他父母因素(如精神問題、吸毒等),造成類似的在成長中缺乏基本生存必須品的情況。




10.

父母分居或離異(這裡需要說明,在父母婚姻關係崩潰的情況下,很多時候離異仍然是比勉強維持婚姻更優的選項,因為勉強維持婚姻常常造成孩子有更高概率體驗以上其他幾種逆境體驗)。




雖然不是說不存在其他會對兒童心理造成重創的情況,但在和平社會中那些情況相對來說發生概率較低(如戰爭),或在正常範圍內發生時通常不會造成重創(如舉家遷居,但若是長期不斷遷居這樣的特殊狀況則另作別論),或不一定是首要因素(如學校霸凌,其長期受害者常常家庭中首先已存在問題)。




它會帶來什麼影響?如何解決?




目前有一系列基於大樣本的研究顯示,童年逆境體驗與成年後的社會/情緒/認知問題、不健康的行為、多種疾病的出現具有正相關關係

(也就是逆境體驗多與成年後身心不健康概率高相關,但還不能斷定為因果關係),因此引起了業內廣泛的重視。




事實上在我個人臨床經驗中,童年逆境體驗少於兩項(ACEs≤2)的人也較少出現在諮詢中,且其問題通常可以在中短期諮詢中獲得良好解決;




即使在成年後遇到重大創傷性事件也較少發展出創傷後應激障礙,簡單來說他們具有高心理彈性的概率似乎高些;




而童年逆境體驗大於兩項(ACEs?2)的來訪者即使是處在相對會被認為是「順境」的生活中,也會有更大概率受到各類心理生理問題的困擾,且問題的解決周期較長。




因此對於「童年陰影」的影響問題,就需要進行分類討論。






  • 陰影不存在:對照以上列表時沒有發現符合項,或僅有一兩項勉強擦邊(ACEs<1)





這種情況下,有相當大概率童年經歷的中不順利的部分只是被誇大了。

這在心理媒體對於童年創傷、父母禍害鋪天蓋地的宣傳討論中並不少見。




實際上,這些經歷是絕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煩惱,畢竟並沒有人擁有完美的童年。




它們對當事人通常有些影響,但遠談不上陰影,事實上如果當事人能夠客觀理性地去看待它們,就已經足夠了。






  • 陰影可弱化或消解:對照以上列表時發現一到兩項輕度或中等程度符合(1≤ACEs≤2)




這種情況下當事人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但有較大機會通過主觀努力將這些經歷的影響降至最低,甚至有機會和沒有經歷過的人生活體驗差別不大(也就是說陰影可能消去)。




事實上,這些人雖然經歷了明確的逆境,但這樣程度的逆境在多數人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都會發生,也就是說這些經驗仍然屬於相對普遍正常的人生痛苦。




只是當它們發生在我們相對脆弱的童年時期,情況就比較不利,所以格外需要應對挑戰而已。




這些人需要的是在獨立或者有專業人員協助的情況下(根據情況輕重決定),澄清過去這些經歷在目前的情感、認知、行為方面在哪些時候、哪些場景、從哪些角度、存在哪些具體的負面影響。




在有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專業人員會根據當事人的情況、程度以及他本人熟悉的干預方式,在這些問題上與他共同努力,進行修復和化解;




在獨立操作的情況下,當事人則可以根據具體化出來的情境和問題,通過閱讀、互助、訓練等方式,習得同樣場景下不同的思維、感受、行動方式(比如下一次遇到會激發童年陰影的場景,他可以嘗試以與過去不同的方式去想去做)。




通常當童年逆境體驗相對仍較少的情況下,當事人仍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有很大機會可以通過學習新的思維、感受和行動方式來改善,甚至使之對當事人不再有影響。






  • 陰影可能需複雜檢視和處理:對照以上列表時發現兩項或以上重度符合(ACEs>2)




這種情況就進入了心理創傷(或者童年陰影)的高危人群,且通常符合項越多、持續時間越長、程度越極端,當事人風險就越高。




但即使在這個區域內,陰影也不必然發生,而是一個概率問題。




事實上以上任意可能引起創傷的情況在人群中都有一定的創傷率,也就是說有類似遭遇的人只有一部分人會有陰影,另一部分則沒有。




心理創傷產生與否受到多方因素影響,通常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落在這個區間的當事人如果主觀確實感受到童年逆境經歷正在對自己產生強大的負面影響,則通常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和治療領域專業人員的幫助。




根據負面影響的程度和深度,他們可能需要經歷 1-2 年,或更長時間的心理干預,有時候可能還包括同時來自精神科的藥物干預。




一般來說,在經歷過必要的干預後,當事人雖然仍然可以明確感知到陰影/創傷的影響,但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而如果當事人有意願和資源深入探索、體驗、整合、升華這些經驗,那麼他們將有機會找到深藏在人類最黑暗體驗中的秘密金花。




這絕不會是容易的旅程,也沒有人可以為旅程的終點保證,黑暗不會消失,但確實有人能夠從黑暗中脫生而出——也就是我們說的「鳳凰」。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2,973 個回答: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中國錦鯉」真的只是運氣好嗎?


有一個很醜的女朋友是什麼體驗?


簡單 6 個動作幫你改善骨盆前傾,告別「假翹臀」


怎麼防止得胃病?這 3 個「養胃」誤區一定要避免


十一旅行還沒結束,我們就分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