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黑洞信息悖論!史蒂芬·霍金最近的一篇論文剛剛在網上發表

黑洞信息悖論!史蒂芬·霍金最近的一篇論文剛剛在網上發表

我們以為我們看到了已故偉大的史蒂芬·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但現在又有一篇論文——與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同事合作發表——這篇論文研究黑洞,霍金對此非常感興趣。

特別是,它考察了一個長期存在的謎團,即一旦物體消失在黑洞中,它們所持有的信息會發生什麼變化。目前還不清楚一個物體的任何屬性在被吞噬的過程中是如何存活下來的,但這篇最新的論文提供了一個思路。

研究人員建議,如果一個物體落入黑洞,它會增加黑洞的溫度,其熵(無序或隨機)也會隨之改變。

圍繞著黑洞的光子可能能夠記錄下熵變——霍金和他的同事們稱之為「軟毛」的光子。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馬爾科姆·佩里在接受《衛報》的伊恩·桑普採訪時說:「這篇論文的目的是證明柔軟的光子可以解釋熵。」「它告訴你,柔軟的光子真的在做正確的事情。」

佩里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我們不知道霍金熵能解釋所有你能扔進黑洞的東西,所以這確實是一個進步。」

「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步,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8年3月霍金去世後,佩里完成了這篇論文。他說這是我們理解進步的標誌,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霍金最重要的一些研究是關於黑洞的。黑洞的溫度公式——霍金溫度——被刻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偉大科學家紀念碑上。

在1974年為這種溫度提供了理論框架後,霍金和其他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將這個觀點與經典和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定律相一致——即一旦黑洞進入,你就無法從黑洞中得到任何東西的定律。

它的正式名稱是「黑洞信息悖論」:黑洞如何能同時擦除物體上的所有信息,同時又能留住它。令人困惑的,是吧?

這就是「軟發」出現的原因,霍金在2016年首次提出:一種解釋溫度和熵變的方法,以便與我們已知的關於宇宙如何運行的知識相吻合。

當你需要成為一個像霍金那樣有能力的科學家,才能正確理解這項新研究的細節時,或許將霍金名字與他最喜歡的話題之一聯繫在一起的最後一篇論文,似乎是一個合適的致敬。

佩里還回憶了他最後一次和史蒂芬·霍金談論他們共同從事的研究——那是在霍金去世前幾天。

佩里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斯蒂芬很難與人交流,我被放在擴音器里解釋我們的聯繫方式。」

當我解釋時,他只是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告訴他我們找到了。他知道最後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星際 的精彩文章:

颱風「飛燕」襲擊日本!有多少人在2018最強熱帶氣旋中喪生?
直接證據!研究人員在木星的大紅斑深處發現了大量的水

TAG:仰望星際 |